壓縮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制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級增焓壓縮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三缸雙級增焓變頻壓縮機屬于高背壓結構的壓縮機,存在如下的問題:1、由于在一個泵體內集成了三個氣缸,而且隨著排量的增加,氣缸的高度會逐漸加高,因此曲軸三個偏心圓之間的跨度會逐步增加,最終導致曲軸過長而降低了整機的可靠性。2、補氣增焓中壓腔的容積受結構的限制,該容積影響壓縮機性能。3、較難適用于高排氣壓力的工況。
【發明內容】
[0003]鑒于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縮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其降低了曲軸的長度,增大了補氣增焓中壓腔的容積,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和可靠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一種壓縮機,包括高壓缸、第一低壓缸、第二低壓缸、第一曲軸和第二曲軸,所述第一曲軸和所述第二曲軸均安裝在所述壓縮機的電機轉子上且同軸設置,所述第一曲軸貫穿所述高壓缸,所述第二曲軸分別貫穿所述第一低壓缸和所述第二低壓缸,所述第一低壓缸和所述第二低壓缸之間設置有隔板,所述第一低壓缸、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低壓缸形成低壓級泵體組件,所述第一低壓缸和所述第二低壓缸均作為第一級壓縮缸,所述高壓缸作為第二級壓縮缸;所述低壓級泵體組件與所述高壓缸之間的所述壓縮機的殼體所形成的腔體作為第一中間腔,經所述第一低壓缸和所述第二低壓缸壓縮后的冷媒在所述第一中間腔內混合后進入所述高壓缸的吸氣口。
[000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中間腔的側壁上設置有補氣增焓口。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補氣增焓口設置在所述殼體上,置于所述壓縮機的電機定子的側部,所述電機定子與所述殼體之間設置有間隙。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設置有冷媒流通通道。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媒流通通道包括凹槽和通孔,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隔板的端面,所述通孔設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通孔與所述凹槽相連通。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媒流通通道為直孔,所述直孔設置在所述隔板的端面。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還包括第一法蘭、第二法蘭、第三法蘭和第四法蘭,所述第一法蘭和所述第二法蘭分別置于所述高壓缸的兩側,所述第三法蘭和所述第四法蘭分別置于所述低壓級泵體組件的兩側。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縮機還包括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所述第一蓋板設置在所述第三法蘭的端部,所述第一蓋板與所述第三法蘭之間形成第二中間腔,所述第二中間腔分別與所述第一低壓缸的排氣口和所述第一中間腔相連通;所述第二蓋板設置在所述第四法蘭的端部,所述第二蓋板與所述第四法蘭之間形成第三中間腔,所述第三中間腔分別與所述第二低壓缸的排氣口和所述第二中間腔相連通。
[0012]還涉及一種空調器,所述空調器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所述壓縮機。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發明的壓縮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采用兩個曲軸,使得低壓級泵體組件與高壓級泵體組件分別組裝,從而降低曲軸的長度,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采用低壓級泵體組件與高壓缸之間的壓縮機的殼體所形成的腔體作為第一中間腔(補氣增焓中壓腔),將補氣增焓冷媒直接噴射到壓縮機的殼體中,增大了補氣增焓中壓腔的容積,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補氣增焓口設置在壓縮機的電機定子側部,補氣增焓冷媒噴射到電機定子的硅鋼片上,可同時用來冷卻電機,進一步地提高了壓縮機的性能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壓縮機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的壓縮機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所示隔板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壓縮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19]參照圖1至圖3,本發明的壓縮機一實施例包括高壓缸2、第一低壓缸19、第二低壓缸15、第一曲軸22、第二曲軸8、電機7、第一法蘭1、第二法蘭4、第三法蘭10、第四法蘭16、第一蓋板9和第二蓋板17,其中,電機7包括電機轉子71和電機定子72,電機7通過電源線5連接到設置在殼體23上的電器盒6,第一曲軸22和第二曲軸8均安裝在壓縮機的電機轉子71上且同軸設置,第一曲軸22、第二曲軸8和電機轉子71同步旋轉。第一曲軸22貫穿高壓缸2,第二曲軸8分別貫穿第一低壓缸19和第二低壓缸15,第一低壓缸19和第二低壓缸15之間設置有隔板12,第一低壓缸19、隔板12和第二低壓缸15形成低壓級泵體組件,第一法蘭1、高壓缸2、第二法蘭4與第一曲軸22組合成高壓級泵體組件;第一低壓缸19內設置第一滾子20和第一滑片11,第二低壓缸15內設置第二滾子13和第二滑片14 ;第一低壓缸19和第二低壓缸15均作為第一級壓縮缸,高壓缸2作為第二級壓縮缸。
[0020]第一法蘭I和第二法蘭4分別置于高壓缸2的兩側,其中,第一法蘭I設置在高壓缸2的上側,第二法蘭4設置在高壓缸2的下側。第三法蘭10和第四法蘭16分別置于低壓級泵體組件的兩側,其中,第三法蘭10置于第一低壓缸19的上端部,第四法蘭16置于第二低壓缸15的下端部。
[0021]低壓級泵體組件與高壓缸2之間的壓縮機的殼體23所形成的腔體作為第一中間腔,在所述第一中間腔的側壁上設置有補氣增焓口,補氣增焓口連接增焓管21,第一蓋板9設置在第三法蘭10的上端部,第一蓋板9與第三法蘭10之間形成第二中間腔91,第二中間腔91分別與第一低壓缸19的排氣口和所述第一中間腔相連通;第二蓋板17設置在第四法蘭16的下端部,第二蓋板17與第四法蘭16之間形成第三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