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油缸和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壓油缸和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0002]液壓油缸是一種將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液壓執行元件,在工程機械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液壓油缸工作時,活塞速度較快,會在行程終點形成較大的沖擊載荷,與缸底發生機械碰撞,引起沖擊振動和噪音,甚至損壞油缸,故液壓油缸中通常設置有緩沖裝置。目前的液壓油缸中常用的緩沖方式為間隙緩沖,即在活塞桿的尾端(靠近缸底的一端)設置緩沖套,當油缸中活塞及緩沖套等部件運動到需緩沖的位置時,使回油通道成一較小的間隙,使回油受阻,達到緩沖的目的。
[0003]目前,緩沖套與活塞桿的通常為螺紋連接,或緩沖套與活塞桿做成一體結構。活塞桿通常較長,安裝于活塞桿尾端的緩沖套與緩沖腔的同軸度難以保證,這對緩沖間隙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在活塞桿出現偏載時,容易造成緩沖套卡滯在緩沖腔的臺階處,造成卡滯現象,嚴重影響零部件使用壽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往往通過改變緩沖間隙來調整,操作復雜,需要反復試驗更換緩沖套來實現。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液壓油缸和工程機械,該液壓油缸能夠實現緩沖套與緩沖腔的自動對中,防止發生卡滯現象。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壓油缸,包括缸底和活塞桿,所述缸底設置有緩沖腔,所述液壓油缸還包括:緩沖套,套設于所述活塞桿的尾端;并且,所述緩沖套靠近所述緩沖腔的第一端設置有圓臺段;所述圓臺段的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緩沖套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緩沖套和所述活塞桿之間設置有第一調節間隙;軸向限位部,設置于所述活塞桿的尾端,用于對所述緩沖套軸向限位。
[0007]進一步地,所述活塞桿包括:活塞桿主體,以及設置于所述活塞桿主體尾部、且與所述活塞桿主體同軸設置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半徑小于所述活塞桿主體的半徑;所述緩沖套套設于所述連接部外,所述緩沖套與所述連接部之間設置有所述第一調節間隙。
[0008]進一步地,所述軸向限位部為第一擋圈,所述第一擋圈擋設于所述緩沖套的第一端端面;所述連接部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擋圈的第一擋圈槽。
[0009]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套的第一端的內壁沿周向開設有環形缺口 ;所述軸向限位部包括:卡鍵組件、擋環和第二擋圈;其中,所述卡鍵組件和擋環均設置于所述環形缺口內;所述卡鍵組件擋設于所述環形缺口的端面,所述卡鍵組件包括若干卡鍵;所述擋環套設于所述卡鍵組件外;所述第二擋圈擋設于所述擋環端面;所述活塞桿的尾端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卡鍵組件的卡鍵槽,以及用于安裝所述第二擋圈的第二擋圈槽。
[0010]進一步地,所述擋環與所述緩沖套之間設置有第二調節間隙。
[0011]進一步地,所述圓臺段的端面和側面之間圓滑過渡。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調節間隙的范圍為0.8mm?1.5mm。
[0013]進一步地,所述缸底還設置有連通所述緩沖腔和無桿腔的第一閥安裝孔;所述液壓油缸還包括:安裝于所述第一閥安裝孔內的單向閥。
[0014]進一步地,所述缸底還設置有連通所述緩沖腔和無桿腔的第二閥安裝孔;所述液壓油缸還包括:安裝于所述第二閥安裝孔內的節流閥。
[0015]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設置有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液壓油缸。
[0016]本發明提供一種液壓油缸,該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在偏載力作用等原因下造成緩沖套因與緩沖腔不對中,以至于緩沖套的一側與緩沖腔的間隙較小不足以使緩沖套進入時,緩沖套的圓臺段與緩沖腔該側的臺階相接觸,由于該圓臺段相對于緩沖腔處的臺階面為傾斜面,由此,在活塞桿推力的作用下,緩沖套會受到朝向緩沖腔軸線方向的側向推力,加之緩沖套與活塞桿之間留有第一調節間隙,使得緩沖套可以相應朝向緩沖腔的軸線的運動一定距離,直至其與緩沖腔同軸,而后緩沖套便能夠順利進入緩沖腔。因此,本發明提供的液壓油缸的緩沖套能夠實現與緩沖腔的自動對中,不會產生卡滯的情況,有助于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液壓油缸的剖面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3為本發明另一優選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油缸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4為圖3中II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I活塞桿 11活塞桿主體
[0024]12連接部 10活塞
[0025]2缸底 21緩沖腔
[0026]3緩沖套 31圓臺段
[0027]41第一擋圈42第二擋圈
[0028]43卡鍵組件44擋環
[0029]5單向閥 6節流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3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優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31]請參見圖1和圖2,該圖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液壓油缸的結構。該液壓油缸包括缸底2和活塞桿1,缸底2內設置有緩沖腔21 ;該液壓油缸還包括:緩沖套3和軸向限位部;其中,
[0032]緩沖套3套設于活塞桿I的尾端,所述尾端為靠近緩沖腔21的一端;并且,緩沖套3靠近緩沖腔21的第一端設置有圓臺段31 (請參見圖2);該圓臺段31的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端面形成上述緩沖套3第一端的端面;緩沖套3和活塞桿I之間設置有第一調節間隙;
[0033]軸向限位部設置于活塞桿I的尾端,用于對緩沖套3軸向限位。
[0034]本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油缸結構中,缸底2與活塞桿I的連接關系可以與現有技術相同,故茲不贅述。緩沖套3套設于活塞桿I的尾端外,用于與缸底2的緩沖腔21配合實現緩沖,避免活塞桿I與缸底2發生劇烈撞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工況設置緩沖套3與緩沖腔21的緩沖間隙,例如緩沖套3外壁(最大外徑處的外壁)與緩沖腔21之間留單邊0.2mm的間隙。
[0035]該液壓油缸中,緩沖套3與活塞桿I并非螺接或是一體結構,而是通過軸向限位部來進行軸向定位安裝;徑向上,緩沖套3與活塞桿I之間留有第一調節間隙。即緩沖套3在軸向上位置固定,徑向上有一定的運動自由度,這為實現緩沖套3與緩沖腔21的自動對中調整提供了前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結合具體工況調整該第一調節間隙的大小。例如,該第一調節間隙的范圍可以為0.8mm?1.5mm,即緩沖套3內壁與活塞桿I之間留單邊0.8mm?1.5mm的間隙。除此之外,緩沖套3靠近緩沖腔21的第一端設置有圓臺段31,并且該圓臺段31的半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緩沖腔21設置,形成了緩沖套3的第一端的端面,即該緩沖套3的第一端半徑較小。上述圓臺段31的端面和側面之間優選圓滑過渡,以使得緩沖套3更容易進入緩沖腔21。
[0036]本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油缸中,緩沖套3與緩沖油腔21自動對中的原理如下:
[0037]當活塞桿I在偏載力作用等原因下造成緩沖套3與緩沖腔21不對中時,緩沖套3的一側與緩沖腔21的間隙較小不足以使緩沖套3進入,此時,緩沖套3的圓臺段31與緩沖腔21該側的臺階相接觸,并且該圓臺段31相對于緩沖腔21處的臺階面為傾斜面。由此,在活塞桿I的推力的作用下,緩沖套3會受到朝向緩沖腔21軸線方向的側向推力,加之緩沖套3與活塞桿I之間留有第一調節間隙,使得緩沖套3可以相應的運動一定距離,直至其與緩沖腔21同軸,而后緩沖套3便能夠順利進入緩沖腔21。因此,緩沖套3能夠實現與緩沖腔21的自動對中,不會產生卡滯的情況,有助于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
[0038]上述活塞桿I可以包括:活塞桿主體11,以及設置于活塞桿主體11尾部、且與活塞桿主體11同軸設置的連接部12 ;該連接部12的半徑小于活塞桿主體11的半徑;緩沖套3套設于連接部12外,緩沖套3與連接部12之間設置有上述第一調節間隙。相當于活塞桿I的尾端形成有臺階,此種活塞桿I結構的優點在于:臺階面(活塞桿主體11的端面)便形成了對緩沖套3的第二端(與第一端相對的一端)進行軸向限位的限位面,無需額外的再設置軸向限位部件,有助于簡化液壓油缸的結構。
[0039]因此,軸線限位部只需對緩沖套3的第一端進行軸線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