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軟管泵,具體講就是軟管泵的殼體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軟管泵廣泛使用在化工等工業領域,其基本結構包括殼體和置于殼體內的軟管,由主軸驅動轉動的轉子支架帶動滾輪擠壓軟管來泵送介質,在工作過程中由于輥輪與軟管的頻繁擠壓,在殼體內的溫度較高,這樣過高的溫度環境對軸承、軟管的部件的使用壽命都有嚴重的不利影響,頻繁的檢修也會導致設備停運而耽誤正常的生產計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軟管泵殼體,在正常的泵送介質過程中,泵體的溫度有效降低,維護設備的正常運轉,提高部件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軟管泵殼體,包括周向圍壁和后端蓋,后端蓋的中部有套管狀的軸承座,所述的軸承座旁側的后端蓋的板面上開設有連通后端蓋內外的通風孔。
上述通風孔的開設,為將軟管泵殼體內外的冷熱空氣交換提供了可能,在正常工作時,轉子旋轉對殼體內的氣流產生擾動,這樣氣流的擾動就促進了泵腔內外冷熱氣流的交換,進而降低了泵殼內溫度的將對,整個殼體的溫度也得以降低,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自然得以延長。
附圖說明
圖1、2、3為軟管泵殼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軟管泵殼體的后視圖;
圖5為軟管泵殼體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3所示,一種軟管泵殼體,包括周向圍壁10和后端蓋20,后端蓋20的中部有套管狀的軸承座30,所述的軸承座30旁側的后端蓋20的板面上開設有連通后端蓋20內外的通風孔211。軸承從軸承座30的孔中穿過,通風孔211的開設使軟管泵殼體內外的冷熱空氣交換可以正常流通,而且在正常工作時,轉子旋轉對殼體內的氣流產生擾動,這樣氣流的擾動就促進了泵腔內外冷熱氣流的交換,進而降低了泵殼內溫度的將對,整個殼體的溫度也得以降低,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自然得以延長。
進一步的,所述的軸承座30旁側的后端蓋20的板面包括在軸向方向間隔錯位布置的單元板,相鄰的單元板之間有過渡板連接。
優選的,后端蓋20上的單元板包括內凸單元板21,內凸單元板21上開設有通風孔211。內凸單元板21可以增加后端蓋的強度,通風孔211連通殼體內外,實現冷熱氣流的交換。
所述的內凸單元板21為扇形,內凸單元板21的扇形的徑向方向的兩端弧形邊與后端蓋20的基板呈軸向間隔布置,內凸單元板21的扇形周向方向上的兩側直邊由過渡板40與后端蓋20的基板連接,過渡板40上開設有通孔41。通孔41的設置,使得殼體內部的氣流具有沿著周向方向通路流動殼體外部,同時殼體外部的冷空氣沿相對側的通孔41進入殼體內,再加上連通殼體內外的通風孔211和內凸單元板21與軸承座30之間還有間隙22,這樣殼體內的溫度混合均勻,有利于軸承、軟管等部件的降溫。
由于軟管受到長時間擠壓或腐蝕核能會出現破裂的現象,破裂之后軟管內的介質流入殼體內,后端蓋20的板面的底部開設有連通后端蓋20內外的連通孔23,連通孔23與周向圍壁10的內壁面順延銜接。這樣在軟管破裂未被發現之前,殼體內的介質可以從后端蓋20的板面的底部開設的連通孔23流出,減少對殼體的腐蝕,在連通孔23的外部還可以設置集料盒等部件收集泄漏介質;在沒有介質流出的正常工作狀態下,連通孔23也可以實現殼體內、外氣流的連通,降低殼體內部的溫度,延長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
為了保證軸承座30有足夠的強度,軸承座30整體為錐管狀,外周為與后端蓋20吻合的錐狀,內孔用于安裝軸承;或者,軸承座30為圓管狀,在其外管壁與后端蓋20之間設置直角三角形的加強筋板亦可。
為了使殼體內部的的溫度均勻,所述的內凸單元板21在周向方向上間隔均勻布置2-6個,圖中所示的實施例顯示的內凸單元板21是四個。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要點在于通過間隙22、通風孔211和通孔41實現軟管泵殼體在圓周方向、徑向、軸向三個方向上的氣流通路,使得殼體內得到有效地冷卻,延長軸承等部件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