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洗衣機的吸水裝置,具體涉及洗衣機自吸水泵。
背景技術:
洗衣機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家用電器,其自動化程度和操作便捷度逐漸提高,可實現放水、清洗和干燥一體化。由于各式洗衣機的結構不盡相同,對于自動放水的功能要求也不同,因此目前自吸式水泵的結構不能適用于各種結構的洗衣機,結構不緊湊。而結構不緊湊會導致如下缺點:
(1)增加吸水行程和功率,耗費較多電能;
(2)對密封要求更高,若密封不到位,容易引起空氣進入,發生灌不上水和吸不上水等故障;
(3)抗變形能力變差,在裝配或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自身發生變形,降低使用壽命。
由此可見,目前的洗衣機自吸水泵存在費電、易發生故障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洗衣機自吸水泵存在費電、易發生故障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洗衣機自吸水泵,包括泵體和蓋合在所述泵體的開口面上的泵蓋,所述泵體內設有電機和由所述電機驅動的葉輪,所述泵蓋上設有進水管、引水管和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內還包括:
閥蓋,分別與所述泵體和所述泵蓋電加熱固定,設有流水區和用于容納有所述葉輪的葉輪區,所述流水區和所述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葉輪的軸向,所述流水區、所述葉輪區的開口朝向相反,且分別對應朝向所述進水管、所述葉輪,所述葉輪區的背離自身開口的側面上設有與所述葉輪的轉軸相對的出水孔;
進水組件,設置在所述流水區內,包括閥軸和單向閥,所述閥軸的一端設有與所述進水管連通且互相垂直的進水部,另一端設有閥部,所述單向閥設置在所述閥部上,所述閥部與所述葉輪的軸向垂直。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進水部和所述閥部的過渡區為球形面,所述閥部的外周面設有卡座,所述卡座上設有卡扣槽,所述單向閥的一側設有座臺,所述座臺滑動卡入所述卡扣槽內。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單向閥背離所述閥部的側面設有環形凸臺,所述單向閥與所述進水區的面板之間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環形凸臺的外周面。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閥蓋朝向所述泵蓋的一側設有環形閉合的卡槽,所述泵蓋的內側面設有卡板,所述卡板卡入所述卡槽內。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進水區的側面設有弧形部和與所述卡座形狀契合的矩形部,所述球形面與所述弧形部契合,所述卡座設置在所述矩形部內。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泵蓋的內側面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閥蓋、所述閥軸和所述泵蓋之間的區域形成排水通道、引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與所述排水管相通,所述引水通道與所述引水管相通。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泵體和所述葉輪轉軸之間設有油封,所述泵體、所述油封和所述葉輪區之間形成所述葉輪的容納腔。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泵體內部設有電機腔和進水腔,所述電機腔和所述進水腔的排列方向與所述葉輪的軸向垂直,所述電機腔內設有電機,所述流水區設置在所述進水腔內,所述電機腔由所述泵體的內側面延伸出的圍板環繞而成。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引水管設置在所述泵蓋的轉角處,所述泵蓋的內側面設有垂直延伸出的擋水板,所述擋水板設置在所述引水管的出口兩側。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泵體和所述泵蓋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閥軸和所述進水管之間設有O型圈,所述進水管內設有過濾架。
本實用新型,進水組件設置在流水區內,而流水區和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因此縮短了泵體在葉輪軸向上的長度,減少了葉輪的出水孔與泵蓋的距離,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水流行程也進一步縮短,方便內部空氣的排空,也能提高吸水效率,降低了耗能;由于閥軸、單向閥片和葉輪的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裝配和使用中各部件發生形變的幾率,提高了結構強度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閥軸和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在正向的內部結構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洗衣機自吸水泵,進水組件設置在流水區內,而流水區和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因此縮短了泵體在葉輪軸向上的長度,減少了葉輪的出水孔與泵蓋的距離,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水流行程也進一步縮短,方便內部空氣的排空,也能提高吸水效率,降低了耗能;由于閥軸、單向閥片和葉輪的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裝配和使用中各部件發生形變的幾率,提高了結構強度和穩定性。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洗衣機自吸水泵包括泵體12和蓋合在泵體12的開口面上的泵蓋3,泵體12內設有電機13和由電機13驅動的葉輪10,泵蓋3上設有進水管2、引水管16和排水管17,泵體12內還包括閥蓋9和進水組件。引水管16用于在啟動水泵時向水泵內注入水流,方便講水泵的內部抽真空,進而將進水管2內的空氣抽出來直至真空狀態,隨后將水吸進來并從排水管17排放到洗衣機內。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閥蓋9分別與泵體12和泵蓋3電加熱固定,設有流水區和用于容納有葉輪10的葉輪區,流水區和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于葉輪10的軸向,流水區、葉輪區的開口朝向相反,且分別對應朝向進水管2、葉輪10,葉輪區的背離自身開口的側面上設有與葉輪10的轉軸相對的出水孔。
進水組件設置在流水區內,包括閥軸5和單向閥6,閥軸5的一端設有與進水管2連通且互相垂直的進水部51,另一端設有閥部52,單向閥6設置在閥部52上,閥部52與葉輪10的軸向垂直。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在啟動之前,將進水管2的末端放入盛水箱的底部,然后啟動電機13,電機13開始旋轉并帶動葉輪10轉動,葉輪10附近的水跟著旋轉,一部分水由排水管17甩出,葉輪10附近會出現負壓,一路水流留在葉輪區內,另一路水流進入泵蓋3、閥蓋9組成的外腔體。隨著葉輪10的持續旋轉,葉輪10附近負壓持續增大,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將水壓入進水管2中。空氣由進水管2內進入,再經過閥軸5并打開單向閥6由外腔體進入葉輪區,水流不斷被葉輪10擊碎,并同空氣強烈攪拌混合,生成氣水混合物,并不斷地流動致使氣水不能分離。混合物從葉輪10甩出后經過氣水分離,氣體與水分離,由排水管17排掉,而水仍經回流進葉輪10,并與進水管2的空氣相混合。如此反復進行,直至空氣排盡,吸上水來,完成洗衣機預定功能。
本實用新型,進水組件設置在流水區內,而流水區和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因此縮短了泵體12在葉輪10軸向上的長度,減少了葉輪10的出水孔與泵蓋3的距離,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水流行程也進一步縮短,方便內部空氣的排空,也能提高吸水效率,降低了耗能;由于閥軸5、單向閥6和葉輪10的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裝配和使用中各部件發生形變的幾率,提高了結構強度和穩定性。
如圖3所示,進水部51和閥部52的過渡區為球形面,由于閥軸5和單向閥6結構緊湊,因此水流方向會產生多次轉折,閥軸5的進水部51和閥部52互相垂直,本身內部的流道需要進行90°的轉向,為了避免水流迸濺,采用過度平緩的球形面,可使得水流更為平穩。閥部52的外周面設有卡座53,卡座53上設有卡扣槽531,單向閥6的一側設有座臺61,座臺61滑動卡入卡扣槽531內,方便裝卸,有利于控制單向閥6與閥部52的位置穩定。單向閥6背離閥部52的側面設有環形凸臺62,單向閥6與進水區的面板之間設有彈簧7,彈簧7套設在環形凸臺62的外周面。彈簧7壓在單向閥6上,使得單向閥6在不受水流沖擊或氣壓較小時始終壓緊在閥部52的出口端。本實施例中,卡扣槽531采用矩形槽結構,座臺61可直接滑入矩形槽內,矩形槽可限制單向閥6與閥部52不產生橫向偏移,而彈簧7則可以限制單向閥6和閥部52的軸向位移,矩形槽和彈簧7聯合起來限制單向閥6的位置。
如圖2所示,閥蓋9朝向泵蓋3的一側設有環形閉合的卡槽,泵蓋3的內側面設有卡板,卡板卡入卡槽內。通常閥蓋9的形狀是不規則的,但仍將卡槽設置成環形閉合的形狀,除了利用卡槽和卡板的結構來限制二者的固定位置,還能提高密封性,使得水流在既定的區域內流動,提高分流效果。
進水區的側面設有弧形部和與卡座53形狀契合的矩形部,球形面與弧形部契合,卡座53設置在矩形部內。進水區與閥軸5的結構契合,能有效增加閥軸5的固定強度,采用結構自動卡合的固定方式,不易松動,易于裝配和拆卸。
泵蓋3的內側面設有隔板,隔板將閥蓋9、閥軸5和泵蓋3之間的區域形成排水通道、引水通道,排水通道與排水管17相通,引水通道與引水管16相通。利用泵蓋3和隔板自身的結構對水流起到導向作用,有效防止流向混亂,水流路線如圖5所示。
如圖4所示,泵體12和葉輪10轉軸之間設有油封11,泵體12、油封11和葉輪區之間形成葉輪10的容納腔。油封11用于將泵體12和電機13分隔開,防止外界的灰塵,雜質等進入電機13內部,進一步提高葉輪10的容納腔的密封性能,提高葉輪10的抽水效率。
泵體12內部設有電機腔121和進水腔122,電機腔121內設有電機13,流水區設置在進水腔122內,電機腔121由泵體12的內側面延伸出的圍板120環繞而成。圍板120可有效保證電機腔121的密封性,電機腔121和進水腔122的排列方向與葉輪10的軸向垂直,也能有效避免泵體12的軸向長度過大,使得結構更為緊湊。
引水管16設置在泵蓋3的轉角處,泵蓋3的內側面設有垂直延伸出的擋水板20,擋水板20設置在引水管16的出口兩側。由于引水管16設置在轉角處,其兩側的擋水板20垂直設置在相鄰的兩側面上,因此會減小引水管16在進口處的流道面積。泵體12內加滿水,電機13啟動后,葉輪10甩出的高能量水首先作用在擋水板20上,降低速度和能量,減小泵體12內水流出的量,縮短吸水時間。擋板20還可以使得水流在被葉輪10卷入之前的流動過程中達到迸濺分散效果,從而提高空氣和水的融合性,使得泵體12內的空氣在進入葉輪10之前迅速和水流融合,并一同在葉輪10的作用下排放出來。
泵體12和泵蓋3之間設有密封圈8,閥軸5和進水管2之間設有O型圈4,進水管2內設有過濾架1。密封圈8和O型圈4能提高泵體12內部水流的流道的密封性,過濾架1可防止灰塵或其他雜物進入泵體12內,避免泵體12內部結構由于雜質而產生劃損或損壞。
泵體12外還可以設置固定片等部件,電機13上可以設置插片等用于連接電源。
如圖5所示,葉輪10和閥蓋9之間通過一外腔補水孔22相連,水泵的外腔補水孔22設在葉輪10外周的漩渦通路內,該外腔補水孔22為弧形長孔,且弧度與葉輪10的外周弧度一致,弧形長孔兩端為半圓形孔,兩半圓形孔通過一長孔相連,半圓形孔的直徑與長孔的寬度一致。水流從外腔補水孔22出來后就具有與葉輪10的旋向一致的流向,有利于提高葉輪10的攪拌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水組件設置在流水區內,而流水區和葉輪區的排列方向垂直,因此縮短了泵體在葉輪軸向上的長度,減少了葉輪的出水孔與泵蓋的距離,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水流行程也進一步縮短,方便內部空氣的排空,也能提高吸水效率,降低了耗能;由于閥軸、單向閥片和葉輪的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裝配和使用中各部件發生形變的幾率,提高了結構強度和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