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豎井貫流泵,特別是一種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
背景技術:
豎井貫流泵主要應用在大型水利項目上,如防洪排澇、南水北調等大型項目,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豎井貫流泵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目前公知的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的反饋機構為位移傳感器轉換為電信號結構、內置于泵體部件的導葉體內,調葉機構為軸動式結構,即壓力油壓動活塞運動,活塞帶動連桿實現葉片的轉動。
根據泵站的實際運行情況反饋,公知的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存在如下問題:
(1)由于大型泵站存在水擊、湍流等現象,豎井貫流泵內部振感強烈,導致反饋機構的位移傳感器頻繁誤報信號,外供油系統根據誤報信號不停的調節葉片,至使得機組運行不穩定,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2)反饋機構內置于泵體部件的導葉體內,安裝過程中需要工人進入流道內部進行安裝,安裝困難;
(3)調葉機構為軸動式結構,依靠活塞帶動連桿實現葉片的轉動,連桿直徑小,調葉機構調節不能鎖故調節機構,存在卡死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公知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包括導軸承、泵體、調葉機構、葉輪部件、泵軸、軸封、推力軸承部件、受油器、反饋機構、低速端聯軸器、齒輪箱、高速端聯軸器、電機,所述調葉機構安裝在葉輪部件內部,包括密封板、活塞、活塞缸、活塞座、葉片連桿,活塞安裝固定在活塞座上,活塞座安裝固定在葉輪座上,所述的活塞缸外套在活塞上,其一端與密封板連接,另一端通過葉片連桿連接葉片,所述的泵軸為空心結構,泵軸內部設有輸油管,輸油管內側構成輸油管內腔,輸油管外側與空心的泵軸內側構成輸油管外腔,受油器通過設置在泵軸上的輸油孔分別與輸油管內腔、輸油管外腔連通,所述反饋機構包括機械式反饋裝置和反饋桿,所述機械式反饋裝置安裝在泵外側,所述反饋桿安裝在輸油管內,其一端與密封板連接,另一端與機械式反饋裝置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反饋桿在泵內的一端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通過連接桿與密封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輸油管內腔與由活塞、活塞座、活塞缸封閉構成的活塞右油腔連通,所述輸油管外腔與由活塞、密封板、活塞缸封閉構成的活塞左油腔連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導向塊,導向塊安裝在葉輪座上,活塞缸沿導向塊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反饋桿通過導向軸承安裝在輸油管內。
進一步地,所述機械式反饋裝置安裝在受油器和低速端聯軸器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機械式反饋裝置包括反饋板、連桿、反饋環、外反饋桿、反饋座、反饋指針、反饋孔,反饋桿在泵外的一端與反饋板相連接,反饋孔設置在泵軸上,連桿穿過所述反饋孔一端與反饋板連接,另一端與安裝在泵軸上的反饋環連接,所述的外反饋桿與反饋環相連接,同時與反饋指針連接,反饋座安裝在豎井內的土建基礎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有如下優點:
(1)外置機械式反饋裝置,設備安裝、檢修方便快捷;
(2)反饋信號為機械可視化指針信號,且可通過液壓系統穩定信號,避免了信號誤報情況的發生,使得機組運行穩定;
(3)調葉機構采用缸動結構,葉片調節平穩,調節完成后,通過液壓系統穩定鎖固葉片,機組運行穩定,杜絕卡死現象的發生;
(4)在大型泵站調峰運行中,效率比普通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高出5%~8%。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技術先進、運行穩定、效率高,填補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具有很強的實用和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葉片全調節及反饋原理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2中B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機組軸線水平臥式布置,包括導軸承1、泵體2、調葉機構3、葉輪部件4、泵軸5、軸封6、推力軸承部件7、受油器8、反饋機構、低速端聯軸器10、齒輪箱11、高速端聯軸器12、電機13,采用高速電機13驅動,齒輪箱11減速傳動,電機13與齒輪箱11之間采用高速端聯軸器12扭矩傳遞,齒輪箱11與泵之間采用采用低速端聯軸器10扭矩傳遞。泵體2、推力軸承部件7、受油器8、反饋機構、齒輪箱11、電機13安裝在豎井內土建基礎上。導軸承1安裝在泵體內。調葉機構3安裝在葉輪部件4內部。
參見圖2、圖3、圖4,調葉機構3為液壓缸動結構,包括密封板17、活塞18、活塞缸19、活塞座20、葉片連桿21、導向塊35。活塞18安裝固定在活塞座20上。活塞座20安裝固定在葉輪座23上,活塞缸19外套在活塞18上,一端與密封板17連接,另一端通過葉片連桿21連接葉片22,導向塊35安裝在葉輪座23上,活塞缸19沿導向塊35移動。
泵軸5為空心結構,泵軸5內部設有輸油管24,輸油管24內側構成輸油管內腔33,輸油管24外側與空心的泵軸5內側構成輸油管外腔34,受油器8通過設置在泵軸5上的輸油孔分別與輸油管內腔33、輸油管外腔34連通。所述輸油管內腔33與由活塞18、活塞座20、活塞缸19封閉構成的活塞右油腔36連通,所述輸油管外腔34與由活塞18、密封板17、活塞缸19封閉構成的活塞左油腔37連通。
所述反饋機構包括機械式反饋裝置9和反饋桿15,所述機械式反饋裝置9安裝在在受油器8和低速端聯軸器10之間,所述反饋桿15通過導向軸承32安裝在輸油管24內,其在泵內的一端與連接板14連接,所述連接板14通過連接桿16與密封板17連接,另一端與機械式反饋裝置9連接。
所述機械式反饋裝置9包括反饋板25、連桿30、反饋環26、外反饋桿27、反饋座28、反饋指針29、反饋孔31,反饋桿15在泵外的一端與反饋板25相連接,反饋孔31設置在泵軸5上,連桿30穿過所述反饋孔31一端與反饋板25連接,另一端與安裝在泵軸5上的反饋環26連接,所述的外反饋桿27與反饋環26相連接,同時與反饋指針29連接,反饋座28安裝在豎井內的土建基礎上。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葉片調節全調節原理是:通過外供油系統,把壓力油壓進入到受油器8中,通過泵軸5上的輸油孔,將壓力油送入泵軸5內部的輸油管24中,通過輸油管內腔33把壓力油壓入到活塞右油腔36中。當調節葉片角度時,通過壓力油調節活塞左油腔37和活塞右油腔36之間的油差,推動活塞缸19向左或向右移動,活塞缸19帶動葉片連桿21運動,葉片連桿21再帶動葉片22轉動,從而實現葉片的調節。與此同時,壓力油通過輸油管外腔34返回到受油器8。當活塞左油腔37和活塞右油腔36壓差一樣時候,活塞缸19就固定不動,從而鎖固葉片。
新型液壓全調節豎井貫流泵反饋原理是:當活塞缸19移動時,帶動密封板17、連接桿16、連接板14、反饋桿15 移動。反饋桿15移動帶動反饋板25、反饋環26、外反饋桿27、反饋指針29做相應的機械運動。即把葉片的轉動角度量轉換為反饋桿的位移量,傳遞到泵外的反饋機構上。反饋機構通過機械反饋信號控制葉片的全調節過程。
本技術領域內的人員應該認識到,上述實施例并非用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內,任何對上述實施例技術變化、變型方案均未超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