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潛水泵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潛水泵渦殼。
背景技術:
潛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設備,使用時整個機組潛入水中工作,將地下水提取到地表,適用于生活用水、礦山搶險、工業冷卻、農田灌溉、海水提升、輪船調載等領域。
潛水泵在使用時,開泵后葉輪高速旋轉,潛水泵中的液體隨著葉輪一起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液體飛離葉輪向外射出,射出的液體會經過渦殼處向泵體外排出。
公告號為CN203717472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水泵導葉,包括導葉盤及至少一個導葉片,導葉盤中央設置軸孔并沿軸孔設置圓環狀凸臺,圓環狀凸臺內側壁與軸孔內側壁相齊平,導葉片沿導葉盤的周向均勻設置在導葉盤的一側面上,且每兩相鄰導葉片與側面之間形成流體通道,流體通道包括位于導葉盤外側的進口及內側的出口,出口的寬度大于進口寬度,所述流體通道的出口處設置導流板,導流板上設置導流孔,導葉盤另一側面設置第一凸筋及第二凸筋,第一凸筋與導流盤為同心設置,第二凸筋為沿導流盤中心呈發散狀設置。
該申請文件中通過設置第一凸筋及第二凸筋用以增強導葉盤的強度,而水流在導葉盤上移動時是通過導流孔流動,水流在流到導葉盤第一凸筋及第二凸筋所在面時,會受到第一凸筋及第二凸筋的阻擋造成水流通過不及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潛水泵渦殼,該渦殼能實現水流通過及時,出水效果優良。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潛水泵渦殼,包括有殼體,所述殼體包括有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下殼體內安裝有導葉,所述導葉與上殼體之間容置有葉輪,所述導葉包括有主體,所述主體包括有靠近下殼體下表面和靠近上殼體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邊緣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邊緣均勻分布有若干弧形葉片組成,弧形葉片沿第一凸臺邊緣向外傾斜分散,相鄰的兩個弧形葉片間形成水流通過的第一流道;所述下表面上設置有弧形凸棱,弧形凸棱的一端連接在第一流道的出口處且向主體的中心傾斜分散,相鄰的兩個弧形凸棱間形成水流通過的第二流道;所述弧形葉片的邊緣與下殼體的側璧貼合,所述弧形凸棱與下殼體相貼合,所述下殼體的中心處設置有第一出水口,經過第二流道的水通過第一出水口排出。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經過葉輪射出的水先經過導葉的下表面,然后經過下表面邊緣處的弧形葉片形成的第一流道流出到達第二流道內,經過第二流道的水會到達上表面的中心處匯集經由出水口排出。而弧形葉片沿第一凸臺向外傾斜設置,則會使得弧形葉片與第一凸臺間的間隙逐漸增大,相鄰的兩個葉片,其中一個葉片的端部和另外一個葉片的末端之間就形成了第一流道,由于第一流道是由兩個弧形葉片組成的,則其實際形成的路線為曲線,而經葉輪甩出的水也是受離心力的作用有沿著運動方向移動的趨勢形成曲線的路徑,經過曲線射出后在經由第一流道排出,排出迅速,而同時弧形葉片的邊緣與殼體的側璧貼合,則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或者雜質經由縫隙通過,減少了磨損的現象。而第二流道是由相鄰的兩個弧形凸棱形成,弧形凸棱的一端連接在第一流道的出口處且向主體中心傾斜分布,如此也會形成一個曲線路徑,第二流道與第一流到連接使得水流快速通過;而弧形凸棱也與殼體接觸,密封效果好,則也能夠避免雜質通過縫隙處,造成磨損現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葉片與第一凸臺邊緣存在3~8度的夾角。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弧形葉片與第一凸臺邊緣間存在的夾角,一方面是用于形成第一通道,夾角的存在使得弧形葉片遠離第一凸臺的部分與第一凸臺間的距離越遠,則形成的第一流到的末端就越寬,出水就越迅速,另一方面夾角的大小設置在該范圍內,經過實驗驗證,能夠使得水流正常的通過,排水及時。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凸棱在第一流道的一端設置有延伸邊,延伸邊設置在第一流道的底部。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流道在使用時水流大部分經第一流道流過,所以設置延伸邊能夠增強第一流道的結構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凸棱與弧形葉片的數目一致,且設置有至少五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弧形凸棱與弧形葉片的數目保持一致,則第一流道對應于第二流道,如此就能夠一定程度上保障第一流道流出的水流及時排出。弧形葉片的數目設置有至少五個,則弧形凸棱的數目也至少有五個,如此水就能構均勻的分散開,而且弧形凸棱還能用作加強筋使用,增強主體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出水口邊緣處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與第二流道對應處設置有開口,所述第二凸臺與弧形凸棱對應處設置有卡嵌弧形凸棱的凹槽。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二凸臺上設置有與第二流道對應的開口是用于水流能夠通過開口流出,而凹槽的設置能夠將戶型凸棱卡嵌進去,實現導葉的固定穩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葉輪包括有上端蓋和下端蓋,上端蓋與下端蓋間設置有葉片,葉輪的中心設置有供驅動軸穿過的軸孔,相鄰的兩個葉片間形成水流通過的第三流道,上端蓋上設置有與第三流道連通的進水口,上端蓋與下端蓋之間的側璧上設置有與第三流道連通的第二出水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潛水泵殼體內的水流經過葉輪上的進水口到達第三流道內,在驅動軸的作用下葉輪發生轉動,第三流道內的水會通過第二出水口排出,排出第二出水口的水會存在向葉輪運動發現發生偏轉的趨勢,所以第二出水口所出的水經過第一流道時會比較快速通過。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主體中心設置有由下表面向上表面凸起形成的凹槽,軸孔靠近導葉的一端設置有凸帽體,凸帽體容置于凹槽中。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帽體容置于凹槽中能夠起到固定葉輪方向的作用,一定程度行避免其發生偏轉的現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對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1、結構上設計合理,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出的水能夠及時排出渦殼,使用效果優良,具備高效性;
2、結構強度高,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實施例的整體拆分結構圖,旨在表示上殼體、葉輪、導葉和下殼體間的位置關系;
圖3位實施例的導葉上表面的結構圖,旨在表示弧形葉片與主體間的位置關系;
圖4為實施例的導葉下表面的結構圖,旨在表示弧形凸棱與第一流道間的位置關系;
圖5為實施例的下殼體的結構圖,旨在表示第二凸臺的結構;
圖6為實施例的葉輪的結構圖。
附圖標記:1、上殼體;2、下殼體;3、導葉;4、葉輪;5、凸帽體;6、下表面;7、上表面;8、第一凸臺;9、弧形葉片;10、第一流道;11、弧形凸棱;12、第二流道;13、第一出水口;14、延伸邊;15、第二凸臺;16、開口;17、第一凹槽;18、上端蓋;19、下端蓋;20、葉片;21、軸孔;22、第三流道;23、進水口;24、第二出水口;25、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潛水泵渦殼,如圖1-2所示,包括殼體,殼體包括有上殼體1和下殼體2,在下殼體2上放置有導葉3,導葉3與下殼體2間貼合,在導葉3的上表面7與上殼體1間安裝有葉輪4,圖6中,葉輪4的中心設置有供驅動軸穿過的軸孔21,驅動軸穿設在軸孔21中帶動葉輪4轉動,葉輪4轉動過程中,水就會在葉輪4的轉動力的作用下做離心運動,水從葉輪4的側璧被甩出,在導葉3上表面7上設有第一流道10,在導葉3的下表面6上設有與第一流道10連通的第二流道12,所以葉輪4上甩出的水就會通過第一流道10流動到第二流道12內,在下殼體2的中心設置有出水孔,經過第二流道12的水就經過第一出水口13排出。
如圖2所示,在葉輪4靠近導葉3一面的軸孔21處設置有凸帽體5,凸帽體5可以用于容置驅動軸,如圖3中所示,在導葉3上表面7的中心設置有第二凹槽25,凸帽體5能夠容置于第二凹槽25中,如此就能夠實現對葉輪4的轉動起到導向作用,避免長時間轉動出現葉輪4發生傾斜,造成正常使用受到影響。
如圖3所示,在導葉3上表面7的邊緣處設置有第一凸臺8,在第一凸臺8的邊緣處向外分散有弧形葉片9,其中相鄰的兩個弧形葉片9中一個弧形葉片9的起始端和另一個弧形葉片9的末端間形成第一流道10。
如圖3所示,弧形葉片9與第一凸臺8邊緣的夾角為3~8度,夾角的存在能夠使的弧形葉片9在向外分散的過程中與第一凸臺8邊緣的距離逐漸增加,如此就能夠使得相鄰的兩個弧形葉片9間形成有足夠的寬度供水流通過,結構上設計合理。
如圖4所示,在導葉3的下表面6上設置有弧形凸棱11,相鄰的兩個弧形凸棱11間形成第二流道12,第二流道12與第一流道10連通,如此經過第一流道10的水就會經過第二流道12到達第一出水口13處排出渦殼。
如圖4所示,弧形凸棱11在弧形葉片9的底部設置有一段延伸邊14,延伸邊14的設置用于增加弧形葉片9的結構強度,從而增加了渦殼的使用壽命。
如圖5所示,在第一出水口13處設置有第二凸臺15,第二凸臺15與第二流道12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開口16,開口16能夠供經過第二流道12的水流及時通過,而在第二凸臺15與弧形凸棱1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凹槽17,弧形凸棱11卡嵌在第一凹槽17內,如此就能夠實現弧形凸棱11的固定穩固,從而進一步的實現導葉3的固定穩固,在葉輪4轉動的過程中,就能避免導葉3連同轉動,也就避免了導葉3轉動造成的對殼體的磨損。
如圖5所示,葉輪4包括有上端蓋18與下端蓋19,上端蓋18與下端蓋19之間通過葉片20連接,相鄰的兩個葉片20形成水流通過的第三流道22,而在上端蓋18上設置有與第三流道22連通的進水口23,在上端蓋18與下端蓋19之間設置有與第三流道22連通的第二出水口24,第二出水口24流出的水流經第一出水口13。
當該潛水泵渦殼在使用時,安裝在潛水泵內,潛水泵內的水經過進水口23流經葉輪4內,驅動軸穿設在軸孔21內帶動葉輪4高速旋轉,葉輪4帶動葉輪4內的水做離心運動,在離心力內的作用下葉輪4內的水就會被甩出葉輪4,甩出葉輪4的水保持與葉輪4運動方向一致的路徑,則此時水就會經過第一流道10,經過第一流道10的水經過第一出水口13到達弧形凸棱11與下殼體2形成的第二流道12內,第二流道12內的水逐漸積聚,壓力逐漸增強,壓力到達一定程度時水就會經過第一出水口13排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