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屬于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
背景技術:
當前,空氣污染嚴重,保持室內、工作車間的空氣流通是減少空氣對人體傷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需要在屋頂安裝排氣風扇,與外界進行換氣,以避免室內因長期高溫而發霉或產生異味及工業微細粉塵污染等。但現有的換氣扇大多采用市電進行供電,能耗較大,如果長時間工作,勢必會給用戶帶來較大經濟壓力。雖然現在也出現了部分太陽能換氣扇,能夠利用太陽能驅動,雖然節能降耗,但由于受到光照影響,在陰雨天和夜晚無法保持運轉,無法滿足工業的全天候運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性能可靠的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能夠滿足工業的全天候運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該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包括安裝在頂罩下方的風筒,風筒內設有風扇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罩上方傾斜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風扇組件包括安裝在風筒中央的電機和風扇葉片;所述頂罩中央設有呈倒圓錐狀的導風錐;所述風筒其內部設有控制板,其外側設有蓄電池,其底部設有安裝底盤,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依次與控制板、蓄電池和電機電連接;所述電機通過控制板還與外部市電連接。
所述風筒內設有溫控器,所述溫控器與控制板電連接。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傾斜設置在頂罩上方,傾斜角度0~45°可調。
所述頂罩上方設有滑動槽,滑動槽內連接有撐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一端與頂罩翻蓋式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撐桿端部鉸接。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晶體硅電池。
所述蓄電池為鉛酸免維護蓄電池或鋰離子蓄電池。
所述安裝底盤上設有固定螺栓,所述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通過安裝底盤固定在屋頂。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能夠滿足工業的全天候運用。在晴朗天氣里,通過太陽電池板吸收日照輻射能量,將其轉換的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驅動電機并帶動風扇葉片轉動,有效的將室內炎熱空氣,異味和濕氣抽排出外,抽風換氣效果好。當遇到陰雨天時,控制板自動切換為市電工作,從而保證了全天候的工業應用。該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充分利用了太陽能,節能環保,同時確保了全天候的工業應用。此外通過溫控器,設定啟動溫度,即當外界環境到達設定溫度時,控制板接通蓄電池或市電,電機及風扇葉片開始工作,進一步增大節能減排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太陽能電池板,2-撐桿,3-頂罩,4-滑動槽,5-控制板,6-導風錐,7-風扇葉片,8-風筒,9-安裝底盤,10-電機,11-溫控器,12-固定螺栓,13-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包括安裝在頂罩3下方的風筒8,風筒8內設有風扇組件,頂罩3上方設有太陽能電池板1,風扇組件包括安裝在風筒8中央的電機10和風扇葉片7;頂罩3中央設有呈倒圓錐狀的導風錐6;風筒8其內部設有控制板5,其外側設有蓄電池13,其底部設有安裝底盤9。太陽能電池板1依次與控制板5、蓄電池13和電機10電連接;電機10通過控制板5還與外部市電連接。風筒8內設有溫控器11,溫控器11與控制板5電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傾斜設置在頂罩3上方,傾斜角度0~45°可調。頂罩3上方設有滑動槽4,滑動槽4內連接有撐桿2,太陽能電池板1一端與頂罩3翻蓋式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撐桿2端部鉸接。太陽能電池板1為晶體硅電池。蓄電池13為鉛酸免維護蓄電池或鋰離子蓄電池。安裝底盤9上設有固定螺栓12,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通過安裝底盤9固定在屋頂。
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是:預先在屋頂按風筒8大小開有圓形缺口和螺栓固定孔,然后通過安裝底盤9上的固定螺栓11將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安裝好。然后將太陽能電池板1向上翻起,調節好撐桿2的角度后固定牢固。在晴朗天氣里,通過太陽電池板1吸收日照輻射能量,將其轉換的電能儲存在蓄電池13中,供夜晚使用。然后通過蓄電池13驅動電機10并帶動風扇葉片7轉動,有效的將室內炎熱空氣,異味和濕氣抽排出外,抽風換氣效果好。當遇到長期陰雨天時,控制板5檢測到蓄電池13電量不足時,控制板5能自動切換為市電工作,從而保證了全天候的工業應用。該太陽能工業用換氣扇充分利用了太陽能,節能環保,同時確保了全天候的工業應用。此外通過溫控器11,設定啟動溫度,即當外界環境到達設定溫度時,溫控器11發信號給控制板5,控制板5接通蓄電池13或市電,電機10及風扇葉片7開始工作,進一步增大節能減排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