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在制冷循環裝置中使用的回轉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作為在制冷循環裝置中使用的以往的回轉式壓縮機,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設置覆蓋壓縮機構部的上軸承的表面上部的一部分的導入板,來減少潤滑油向高壓空間飛散的飛散量的回轉式壓縮機。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315261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回轉式壓縮機中,在減少了潤滑油的使用量的情況下,由于降低向設置于軸的螺旋槽供油的供油量,因此使得向設置于汽缸的葉片槽供油的供油量也降低。另外,向高壓空間飛散而附著于密閉容器或者電動機的潤滑油,因重力的作用而向回轉式壓縮機的底部的儲油部所在的方向流動,但由于導入板構成為覆蓋葉片槽,因此向高壓空間飛散的潤滑油不向葉片槽供油。進而在回轉式壓縮機起動時等高旋轉運轉時,存在向回轉式壓縮機的滑動部等增加供油量,葉片槽中的潤滑油的量枯竭的情況。因此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回轉式壓縮機中,有可能因葉片槽中的潤滑油枯竭導致葉片燒焦,因而存在壓縮機構部的耐久性降低、回轉式壓縮機的可靠性降低的課題。
特別是在將制冷循環裝置作為空調裝置構成的情況下,近年來為了防止全球變暖,要求削減空調裝置中使用的制冷劑的量的對策。作為削減制冷劑量的方法的一個例子,考慮有如下方法:著眼于通過將制冷劑以一定的比例溶解于潤滑油,來削減潤滑油的使用量,從而減少制冷劑的使用量。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回轉式壓縮機中減少了潤滑油的使用量的情況下,由于降低向回轉式壓縮機的滑動部等供油的供油量,因此進一步增加因葉片槽中的潤滑油枯竭導致葉片燒焦的可能性。因此在減少了潤滑油的使用量的情況下,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回轉式壓縮機中,涉及壓縮機構部的耐久性以及回轉式壓縮機的可靠性的課題進一步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避免葉片槽中的潤滑油枯竭、維持壓縮機構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的回轉式壓縮機。
本實用新型的回轉式壓縮機具備:曲軸,其具備偏心旋轉的旋轉活塞;壓縮機構部,其具有收容所述旋轉活塞的汽缸、支承所述曲軸且固定于所述汽缸的主軸承和副軸承、以及配置于所述汽缸且按壓于所述旋轉活塞的葉片,該壓縮機構部利用從所述曲軸傳遞的旋轉驅動力,在由所述汽缸、所述主軸承、所述副軸承、所述葉片以及所述旋轉活塞包圍的空間壓縮氣體制冷劑;密閉容器,其收容所述曲軸和所述壓縮機構部;以及分隔體,其配置于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將從所述壓縮機構部排出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冷凍機油分離,所述分隔體在俯視觀察下具有中空圓板狀的形狀,所述分隔體具有:斜面部,其使分離后的冷凍機油利用自重向所述葉片的方向移動;供給部,其將向所述葉片的方向移動后的冷凍機油供給至所述葉片。
優選地,所述斜面部以及所述供給部構成為平板,所述供給部相對于與所述曲軸的中心軸垂直的方向的傾斜角成為所述斜面部的傾斜角以上,所述供給部的前端部在俯視觀察下具有錐形狀。
優選地,在所述斜面部設置有凹部,該凹部將冷凍機油向所述葉片的方向引導,所述供給部是設置于所述斜面部的與所述凹部連通的開口部。
優選地,在所述供給部設置有開口部。
優選地,具備電動機部,其收容于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具有定子和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內側的轉子,并利用所述轉子的旋轉使所述曲軸產生旋轉驅動力,所述斜面部構成為:利用所述轉子的旋轉使所述氣體制冷劑旋轉、碰撞,由此將冷凍機油從所述氣體制冷劑分離。
優選地,所述分隔體配置在所述壓縮機構部與所述電動機部之間。
優選地,還具備覆蓋所述主軸承的一部分的消聲器,所述分隔體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包圍所述消聲器的周圍。
優選地,所述氣體制冷劑為R1234yf制冷劑、R1234ze(E)制冷劑、或者R290制冷劑。
在本實用新型中,分隔體的斜面部構成為使利用分隔體回收的冷凍機油利用自重向葉片的方向移動,因而能夠將利用分隔體回收的冷凍機油可靠地供給至葉片。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一種能夠避免葉片槽以及葉片中的潤滑油枯竭,維持壓縮機構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的回轉式壓縮機。
附圖說明
圖1是簡略地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一個例子的縱剖視圖。
圖2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圖3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圖4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圖5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圖6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圖7是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附圖標記說明:1…回轉式壓縮機;2…密閉容器;2a…主體部;2b…蓋部;2c…支承部件;3…臺;4…吸入消聲器;4a…殼體;4b…流入管;5…吸入管;5a…回油孔;6…排出管;7…供給管;8…玻璃端子;10…電動機部;12…定子;14…轉子;16…導線;20…曲軸;20a…固定面;22…油分離板;24…偏心部;26…旋轉活塞;28…油孔;28a…第一供油口;28b…第二供油口;29…離心泵;30…壓縮機構部;31…汽缸;31a…中空部分;31b…吸入口;31c…葉片槽;31d…開口部;32…葉片;33…主軸承;33a…固定部;33b…軸承部;34…副軸承;34a…固定部;34b…軸承部;35…消聲器;35a…開口部;40…冷凍機油;50…分隔體;52…斜面部;54…供給部;54a…開口部;150…分隔體;152…斜面部;154…供給部;154a…前端部;250…分隔體;252…斜面部;252a…底面部;252b…側面部;252c…凹部;254…供給部;254a…開口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使用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簡略地表示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一個例子的縱剖視圖。在制冷循環裝置中,回轉式壓縮機1成為構成制冷循環回路的要素。
另外,在包括圖1的以下的附圖中,對制冷循環回路以及例如散熱器、蒸發器及減壓裝置等構成制冷循環回路的其他構成要素未進行圖示。另外在以下的附圖中,各構成部件的尺寸的關系以及形狀有時與實際情況不同。另外在以下的附圖中,對相同或者類似的部件或者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或者省略標注附圖標記。另外,以下說明中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各個構成部件彼此的位置關系、例如上下關系等位置關系,作為原則,設為將回轉式壓縮機1設置為能夠使用的狀態時的位置關系。
回轉式壓縮機1是將吸入至回轉式壓縮機1的內部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作為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排出的流體機械。在圖1中,將旋轉活塞型的回轉式壓縮機1作為一個例子進行例示。回轉式壓縮機1的殼體構成為汽缸形狀的密閉容器2。密閉容器2由縱剖面為U字形狀的主體部2a、和縱剖面為倒U字形狀的蓋部2b構成,蓋部2b的開口部的外側面固定于主體部2a的開口部的內側面。主體部2a與蓋部2b的固定部分例如通過焊接等接合。另外,在主體部2a的底面的外側面設置有用于將回轉式壓縮機1配置為縱置型的基座3。另外在圖1中,將回轉式壓縮機1構成為縱置型的壓縮機,但也可以將其構成為橫置型的壓縮機。
在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外側面部,吸入消聲器4的殼體4a固定于配置在密閉容器2的外側面的支承部件2c。在吸入消聲器4的殼體4a的頂部,以貫通殼體4a的方式固定有流入管4b。流入管4b例如是使從制冷循環裝置的蒸發器流出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或者干燥程度較高的二相制冷劑,流入吸入消聲器4的殼體4a的內部的制冷劑配管。另外,在吸入消聲器4的殼體4a的底部貫通并固定有吸入管5的一端,吸入管5的另一端貫通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側面部并固定。
吸入消聲器4是減少或者消除由從流入管4b流入的制冷劑產生的噪聲的消聲器。另外,吸入消聲器4也具有儲能器功能,并且具有貯存剩余制冷劑的制冷劑貯存功能、和使運轉狀態變化時暫時產生的液體制冷劑滯留的氣液分離功能。通過吸入消聲器4的氣液分離功能,能夠防止大量的液體制冷劑流入到密閉容器2的內部,由回轉式壓縮機1進行液壓縮。
吸入管5是使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吸入至密閉容器2的內部的制冷劑配管。吸入管5與主體部2a的固定部分例如通過釬焊等接合。在吸入管5的側面部設置有回油孔5a。在制冷循環裝置中,從回轉式壓縮機1排出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潤滑油成分,例如在油分離器中分離。回油孔5a發揮作為潤滑油成分的回流口的功能,該回流口使在油分離器中分離的潤滑油成分經由吸入管5返回至密閉容器2的內部。
在密閉容器2的蓋部2b的上表面貫通并固定有排出管6。排出管6是使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排出至密閉容器2的外部的制冷劑配管。排出管6與蓋部2b的固定部分例如通過釬焊等接合。
另外,在密閉容器2的蓋部2b的上表面貫通并固定有供給管7。供給管7構成為:將密閉容器2的內部抽真空,并能夠將氣體制冷劑封入密閉容器2的內部。另外,供給管7也可以構成為能夠將潤滑油封入密閉容器2的內部。
此外,在密閉容器2的蓋部2b的上表面配置有玻璃端子8。玻璃端子8提供連接外部電源的接口。外部電源是向回轉式壓縮機1供給電力的電源裝置,使用交流頻率為50Hz或者60Hz的一般的工業交流電源、或者能夠使交流頻率變化的逆變電源。在使用可調頻的逆變電源的情況下,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1的轉速變化,因此能夠利用回轉式壓縮機1控制從排出管6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排出量。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包括圖1的以下的附圖中,連接于玻璃端子8的外部電源未圖示。
在密閉容器2的內部收容有電動機部10、曲軸20以及壓縮機構部30。電動機部10配置在比主體部2a和吸入管5的固定部分靠上方。曲軸20在密閉容器2的中心部且在電動機部10與壓縮機構部30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成為密閉容器2的中心部。壓縮機構部30構成為:壓縮機構部30的側面部覆蓋主體部2a與吸入管5的固定部分,壓縮機構部30的內部與吸入管5連通。即,在密閉容器2的內部,在壓縮機構部30的上方配置有電動機部10。另外,壓縮機構部30的上方的密閉容器2的內部的中空空間由在壓縮機構部30壓縮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填滿。
電動機部10構成為馬達,其使用從外部電源供給的電力產生旋轉驅動力,并經由曲軸20將旋轉驅動力傳遞至壓縮機構部30。電動機部10具備:定子12,在俯視觀察下該定子12具有中空圓筒狀的外觀;圓筒狀的轉子14,其能夠旋轉地配置于定子12的內側面的內側。定子12固定于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內側面,并經由導線16連接于玻璃端子8。電動機部10將來自外部電源的電力經由導線16供給至卷繞于定子12的線圈,由此能夠使轉子14在定子12的內側面的內側旋轉。在回轉式壓縮機1中,例如將DC無刷馬達等作為電動機部10使用。
在轉子14的中心部,以貫通轉子14的方式固定有曲軸20。曲軸20為旋轉軸,其在曲軸20的外側面的一部分亦即固定面20a固定轉子14,將轉子14的旋轉驅動力傳遞至壓縮機構部30。曲軸20從固定面20a沿上下方向、即密閉容器2的蓋部2b的方向和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在固定面20a的上方設置有油分離板22。油分離板22構成為:利用由曲軸20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從壓縮機構部30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潤滑油分離,并使其利用重力作用下落至主體部2a的底部。
另外,曲軸20具有圓筒形狀的偏心部24,該偏心部24位于固定面20a的下方,且配置于壓縮機構部30的內部。在偏心部24的外側面安裝有沿著偏心部24的外側面旋轉自如的旋轉活塞26。在曲軸20的中心部設置有油孔28,該油孔28從曲軸20的下端向上方延伸,供潤滑油流動。在曲軸20的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供油口28a和第二供油口28b,它們與油孔28連通,向壓縮機構部30供給潤滑油。
在曲軸20的油孔28的下端部配置有螺旋狀的離心泵29。離心泵29為流體機械,其利用由曲軸20的旋轉運動產生的離心力,汲取貯存于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的冷凍機油40。由離心泵29汲取的冷凍機油40供給至曲軸20與壓縮機構部30之間的滑動部分。另外,作為冷凍機油40,例如使用礦物油系、烷基苯系、聚烷撐二醇系、聚乙烯醚系以及多元醇酯系的潤滑油等。
接下來,對回轉式壓縮機1的壓縮機構部30的構造進行說明。
壓縮機構部30利用從電動機部10供給的旋轉驅動力,將從吸入管5吸入至密閉容器2的低壓空間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壓縮為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并將壓縮后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向壓縮機構部30的上方排出。
壓縮機構部30具備中空圓筒形狀的汽缸31。汽缸31的外側面固定于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內側面。在汽缸31的中空部分31a收容有曲軸20的偏心部24以及旋轉活塞26。即,汽缸31構成為:在汽缸31的中空部分31a,能夠利用曲軸20的旋轉使曲軸20的偏心部24以及旋轉活塞26偏心旋轉。
在汽缸31設置有吸入口31b,該吸入口31b將吸入管5與汽缸31的中空部分31a之間連通,使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從吸入管5流入汽缸31的中空部分31a。另外,在汽缸31設置有葉片槽31c,在俯視觀察下,該葉片槽31c從構成汽缸31的中空部分31a的汽缸31的內側面沿半徑方向延伸。另外,在汽缸31的上表面亦即中空圓板面,設置有貫通于葉片槽31c的開口部31d。
在汽缸31的葉片槽31c收容有葉片32。葉片32例如是以如下方式構成的滑動部件,即:利用設置于葉片槽31c內部的彈簧等彈性體的復原力,推壓于旋轉活塞26的表面,并利用旋轉活塞26的偏心運動而在葉片槽31c的內部往復運動。
在汽缸31的上側的中空圓板面、即密閉容器2的蓋部2b的一側的中空圓板面,配置有作為滑動軸承的主軸承33。在汽缸31的下側的中空圓板面、即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面側的中空圓板面配置有副軸承34。主軸承33和副軸承34是將曲軸20支承為能夠滑動的滑動軸承。
主軸承33在俯視觀察下具有中空圓板狀的形狀。主軸承33具有:固定于汽缸31的上側的中空圓板面的固定部33a、和將曲軸20的外側面支承為能夠滑動的軸承部33b。另外,在圖1的縱剖視圖中,主軸承33表示為兩個L字形狀的部件。另外,主軸承33例如通過螺栓等固定于汽缸31的上側的中空圓板面。
副軸承34在仰視觀察時具有中空圓板狀的形狀。副軸承34具有固定于汽缸31的下側的中空圓板面的固定部34a、和將曲軸20的外側面支承為能夠滑動的軸承部34b。另外,在圖1的縱剖視圖中,副軸承34表示為兩個L字形狀的部件。并且副軸承34例如通過螺栓等固定于汽缸31的下側的中空圓板面。
在壓縮機構部30中,由旋轉活塞26、汽缸31、葉片32、主軸承33的固定部33a以及副軸承34的固定部34a包圍的密閉自如的空間,構成壓縮室,該壓縮室對從吸入管5吸入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進行壓縮。在壓縮室壓縮后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從設置于主軸承33的排出口排出。另外,設置于主軸承33的排出口在包括圖1在內的以下的附圖中未圖示。
在主軸承33的固定部34a的上表面側配置有消聲器35。消聲器35構成為:覆蓋主軸承33的固定部34a和軸承部34b的一部分,將壓縮機構部30中的壓縮制冷劑時產生的噪聲消除或者減少。另外,在消聲器35設置有多個開口部35a,它們使從設置于主軸承33的排出口流入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排出至密閉容器2的內部。另外,消聲器35例如通過螺栓等經由主軸承33固定于汽缸31的上側的中空圓板面。
接下來,除了圖1之外,使用圖2以及圖3對本實施方式1的設置于回轉式壓縮機1的分隔體50進行說明。圖2是將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圖3是將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
分隔體50配置在位于密閉容器2內部的電動機部10與壓縮機構部30之間的高壓空間。分隔體50例如如圖3所示,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具有中空圓板狀的形狀,并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通過構成為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由此設置于消聲器35的多個開口部35a不會被分隔體50堵塞。因此通過以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的方式構成分隔體50,由此能夠減少回轉式壓縮機1中的排出壓損失,防止回轉式壓縮機1的性能降低。另外,通過以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的方式構成分隔體50,由此能夠使分隔體50作為流體阻力發揮作用,來防止因回轉式壓縮機1起動時產生的發泡現象而導致潤滑油混入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回轉式壓縮機1中的發泡現象是在回轉式壓縮機1起動時,由溶解于冷凍機油40的制冷劑蒸發產生的。特別是,有時被用作回轉式壓縮機1的工作流體的R1234yf制冷劑或R1234ze(E)制冷劑等HFO制冷劑、或者R290制冷劑等HC制冷劑,全球變暖系數較低,但相對于冷凍機油40的溶解度較高,因此發泡現象變得顯著。然而,即使在使用了上述制冷劑的情況下,若以包圍消聲器35周圍的方式構成分隔體50,則能夠防止潤滑油混入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從而能夠防止貯存于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的冷凍機油40枯竭。另外,分隔體50雖未圖示,但例如經由例如支承部件而用螺栓等固定于汽缸31的上端的中空圓板面。
分隔體50構成為:將從壓縮機構部30排出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潤滑油回收,并將回收的潤滑油供給至葉片32。分隔體50具有:斜面部52,其從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回收潤滑油,并使回收的潤滑油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供給部54,其將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的潤滑油供給至葉片32。另外,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能夠構成為:通過電動機部10的轉子14的旋轉產生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旋轉流與斜面部52碰撞,由此將潤滑油從旋轉流分離。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在縱剖面中,以利用斜面部52回收的潤滑油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流動的方式,朝向貫通于葉片槽31c的開口部31d的方向向斜下方向傾斜。另外,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在縱剖面中,構成為與汽缸31的上側的中空圓板面成為平行,在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設置有開口部54a。
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的開口部54a能夠構成為能夠將回收的潤滑油供給至汽缸31的開口部31d的形狀以及大小。例如,如圖3所示,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的開口部54a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成為與汽缸31的開口部31d相同的形狀以及大小。
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動作進行說明。
若曲軸20因電動機部10的驅動而旋轉,則收容于汽缸31的內部的偏心部24以及旋轉活塞26與曲軸20一起進行偏心旋轉。設置于汽缸31的葉片槽31c內部的葉片32與旋轉活塞26的偏心旋轉聯動地進行活塞運動。從吸入管5經由吸入口31b流入壓縮機構部30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流入壓縮室,該壓縮室是由旋轉活塞26、汽缸31、葉片32、主軸承33的固定部33a以及副軸承34的固定部34a包圍的密閉空間。流入到壓縮室的內部的低壓的氣體制冷劑隨著因旋轉活塞26的偏心旋轉導致的壓縮室容積的減少,而被壓縮為高壓的氣體制冷劑。
另外,貯存于密閉容器2內的主體部2a的底部的冷凍機油40,由與曲軸20一起旋轉的離心泵29從油孔28的下端部汲取。從油孔28的下端部汲取的冷凍機油40作為潤滑油,從第一供油口28a流入主軸承33的軸承部33b與曲軸20之間。另外,潤滑油從第二供油口28b流入副軸承34的軸承部34b與曲軸20之間。潤滑油流入曲軸20與主軸承33的軸承部33b、或者曲軸20與副軸承34的軸承部34b之間的滑動部分,由此曲軸20能夠將旋轉驅動力順利地傳遞至旋轉活塞26。
另外,從第一供油口28a流入的潤滑油,流入主軸承33的固定部33a與旋轉活塞26的上表面之間。另外,從第二供油口28b流入的潤滑油流入副軸承34的固定部34a與旋轉活塞26的下表面之間。為了使旋轉活塞26順利地旋轉而使用潤滑油,但潤滑油的一部分被與低壓的氣體制冷劑一起被壓縮,并在包含于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狀態下排出。
包含潤滑油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經由設置于主軸承33的排出口而從汽缸31流入消聲器35。消聲器35的內部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從設置于消聲器35的多個開口部35a排出至位于電動機部10與壓縮機構部30之間的密閉容器2的內部的高壓空間。
排出到高壓空間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被由電動機部10的轉子14以及曲軸20的旋轉產生的旋轉流引導,向轉子14以及曲軸20的旋轉方向流動。向轉子14以及曲軸20的旋轉方向流動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消聲器35的周圍流動,并與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在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利用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碰撞或者接觸,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潤滑油從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分離。分離后的潤滑油通過附著于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的上下表面而被回收。未附著于分隔體50的包含潤滑油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設置于定子12與轉子14的間隙通過而向曲軸20的上部方向流動。在曲軸20的上部,通過由油分離板22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潤滑油成分從高壓的氣體制冷劑中分離。利用油分離板22分離的潤滑油附著于密閉容器2的內側面,并在設置于定子12的外側槽通過,利用重力向下方落下。利用油分離板22將潤滑油成分分離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到達密閉容器2的蓋部2b,并經由排出管6向密閉容器2的外部排出。
附著于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的上表面而被回收的潤滑油,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流動,并從設置于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的開口部54a流出。從開口部54a流出的潤滑油,利用自重經由汽缸31的開口部31d供給至葉片槽31c。供給至葉片槽31c的潤滑油,利用葉片32的往復運動而在通過葉片槽31c時供給至葉片32。另外,未供給至葉片32的潤滑油回收至密閉容器2的底部。
另外,由于發泡現象而從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飛散的潤滑油的粒子,附著于以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的方式構成的分隔體50的下表面。附著于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的下表面而被回收的潤滑油,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流動,并到達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到達供給部54的潤滑油,利用自重經由汽缸31的開口部31d供給至葉片槽31c。另外,未供給至葉片32的潤滑油回收至密閉容器2的底部。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具備:曲軸20,其具備偏心旋轉的旋轉活塞26;壓縮機構部30,其具有收容旋轉活塞26的汽缸31、支承曲軸20且固定于汽缸31的主軸承33和副軸承34、以及配置于汽缸31且按壓于旋轉活塞26的葉片32,該壓縮機構部30利用從曲軸20傳遞的旋轉驅動力,在由汽缸31、主軸承33、副軸承34、葉片32以及旋轉活塞26包圍的空間壓縮氣體制冷劑;密閉容器2,其收容曲軸20和壓縮機構部30;分隔體50,其配置于密閉容器2的內部,將從壓縮機構部30排出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冷凍機油40分離,分隔體50具有使分離后的冷凍機油40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的斜面部52、和將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后的冷凍機油40供給至葉片32的供給部54。
在本實施方式1中,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構成為:能夠使回收的冷凍機油40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因此能夠將由分隔體50回收的冷凍機油40可靠地供給至葉片32。根據本實施方式1的結構,即使在冷凍機油40的使用量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夠避免冷凍機油40的葉片槽31c以及葉片32中的冷凍機油40枯竭。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能夠提供一種能夠維持壓縮機構部30的耐久性以及回轉式壓縮機1的可靠性的回轉式壓縮機1。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具備電動機部10,其收容于密閉容器2的內部,具有定子12和配置于定子12的內側的轉子14,并利用轉子14的旋轉使曲軸20產生旋轉驅動力,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構成為:利用轉子14的旋轉使氣體制冷劑旋轉、碰撞,從而將冷凍機油40從氣體制冷劑分離。根據該結構,能夠將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冷凍機油40,從由轉子14的旋轉產生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旋轉流分離,因此能夠更高效地回收冷凍機油40。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能夠構成為:在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設置有開口部54a。根據該結構,能夠在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將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的冷凍機油40經由設置于分隔體50的供給部54的開口部54a可靠地供給至葉片槽31c。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還具備覆蓋主軸承33的一部分的消聲器35,分隔體50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根據該結構,分隔體50能夠防止由回轉式壓縮機1起動時的發泡現象導致的潤滑油混入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中,作為工作流體,能夠使用R1234yf制冷劑、R1234ze(E)制冷劑、或者R290制冷劑。R1234yf制冷劑、R1234ze(E)制冷劑或者R290制冷劑,全球變暖系數較低,但相對于冷凍機油40的溶解度較高,因此因回轉式壓縮機1起動時的發泡現象,從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飛散的潤滑油的粒子的量增多。然而如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1,能夠將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所包含的冷凍機油40從由轉子14的旋轉產生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旋轉流分離。因此即使在冷凍機油40因發泡現象而混入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的情況下,也能夠高效地回收冷凍機油40。另外如上述那樣,以分隔體50在俯視觀察下包圍消聲器35的周圍的方式構成本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由此能夠防止潤滑油混入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另外,由于發泡現象而從密閉容器2的主體部2a的底部飛散的潤滑油的粒子,附著于分隔體50的斜面部52的下表面,由此能夠高效地回收冷凍機油40。根據以上情況,作為用于防止全球變暖的制冷劑量減少的方法,即使在減少了潤滑油的使用量的情況下,潤滑油也不會枯竭,因此上述的結構作為全球變暖對策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回轉式壓縮機1構成為旋轉活塞方式的壓縮機,但也可以構成為擺動葉片方式的擺動式壓縮機。擺動葉片方式的擺動式壓縮機,在汽缸31的內部具備:將對應于本實施方式1的旋轉活塞26的旋轉活塞部、對應于本實施方式1的葉片32的葉片部一體化的活塞。另外,擺動葉片方式的擺動式壓縮機具備使活塞擺動運轉的襯套。襯套配置于汽缸31,是隔著活塞的葉片部支承的一對半圓筒形狀的擺動部件。擺動葉片方式的擺動式壓縮機具備襯套,由此與旋轉活塞方式的壓縮機比較擺動部位增多,因此冷凍機油40向葉片部供給的供給量減少或者枯竭、擺動性惡化的可能性較高。然而,即使在構成為擺動式壓縮機的情況下,也能夠高效地將冷凍機油40供給至葉片部,由此能夠提供一種能夠避免潤滑油枯竭、維持壓縮機構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的擺動式壓縮機。
實施方式2
使用圖4以及圖5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進行說明。
圖4是將本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圖5是將本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另外,本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是上述實施方式1的分隔體50的構造的變形例,其他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構造與上述的實施方式1的回轉式壓縮機1相同。
本實施方式2中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分隔體150,斜面部152以及供給部154構成為平板。另外,供給部154的傾斜角θ1構成為斜面部152的傾斜角θ2以上、即構成為θ1≥θ2>0。傾斜角θ1是相對于與曲軸20的中心軸垂直的方向、即圖4中的水平方向的、縱剖面中的供給部154的角度。另外,傾斜角θ2是相對于與曲軸20的中心軸垂直的方向、即圖4中的水平方向的、縱剖面中的斜面部152的角度。另外,如圖5所示,供給部154的前端部154a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成為錐形狀。分隔體150的其他構造等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分隔體50相同。
在本實施方式2中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分隔體150中,能夠在分隔體150的斜面部152,將利用自重向葉片32的方向移動后的冷凍機油40,經由設置于分隔體150的供給部154的錐形狀的前端部154a,可靠地供給至葉片槽31c。因此根據該結構,能夠高效地將冷凍機油40供給至葉片槽31c以及葉片32。
實施方式3
使用圖6以及圖7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進行說明。
圖6是將本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縱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圖7是將本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橫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簡略圖。另外,本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是上述實施方式1的分隔體50以及上述實施方式2的分隔體150的構造的變形例,其他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構造與上述實施方式1以及實施方式2的回轉式壓縮機1相同。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3中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分隔體250的斜面部252設置有凹部252c,該凹部252c將冷凍機油40向葉片32的方向引導。凹部252c是由斜面部252的底面部252a、和從底面部252a的周緣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側面部252b包圍的區域。另外,分隔體250的供給部254構成為與設置于斜面部252的凹部252c連通的開口部254a。開口部254a能夠構成為能夠將回收的潤滑油供給至汽缸31的開口部31d的形狀以及大小。例如,如圖7所示,開口部254a構成為:在俯視觀察下,成為與汽缸31的開口部31d相同的形狀以及大小。分隔體250的其他構造等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分隔體50相同。另外,斜面部252的側面部252b可以由與斜面部252的底面部252a相同的材料構成,也可以由另外的材料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3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分隔體250中,能夠使引導至斜面部252的凹部252c的冷凍機油40從開口部254a流出。因此根據該結構,能夠避免冷凍機油40流出至汽缸31的開口部31d以外的地方,從而能夠高效地將冷凍機油40供給至葉片槽31c以及葉片32。
其他實施方式.
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1中是將回轉式壓縮機1構成為密閉型壓縮機,但也可以構成為半密閉型或者開放型壓縮機。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1中是將回轉式壓縮機1構成為單缸型的壓縮機,但也可以將其構成為具有兩個以上汽缸31的壓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