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臥式制冷壓縮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
背景技術:
壓縮機是高速運轉的復雜機器,保證壓縮機曲軸、軸承、連桿、活塞等運動件的充分潤滑是維持機器正常運轉的基本要求。為此,壓縮機制造商常要求使用指定牌號潤滑油,并要求定期檢查潤滑油油位和顏色。然而,由于制冷系統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的疏忽,壓縮機缺油、油焦化變質、回液稀釋、制冷劑沖刷、使用劣質潤滑油等造成運動件潤滑不足的情況比較常見。潤滑不足會引起軸承面磨損或劃傷,嚴重時會造成抱軸、活塞卡在氣缸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連桿彎曲、斷裂事故;
現有的制冷壓縮機有立式或臥式的各有特點,下面介紹一下臥式的特點,為了讓制冷空間更大,很多制冷設備選擇小體積,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可工作的,臥式壓縮機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因為立式的壓縮機高度較高,而臥式壓縮機可在高度有限的安裝空間內使用。雖然節省了安裝空間,但是臥式壓縮機卻存在工作時潤滑系統的一些問題,主要如下:潤滑系統是指在內部的潤滑油通過油泵送達到各個需要潤滑的位置上;油泵的制造及安裝要求非常高,所以臥式制冷壓縮機在整體制造及成本上都很難大面積推廣及使用,綜合以上技術問題,開發一款低成本及制造方便的臥式壓縮機顯得極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包括壓縮機本體,壓縮機本體的轉子轉軸為空心的偏心軸,所述轉子轉軸內部的空心內腔設有螺旋形上油片,螺旋形上油片端面同轉子轉軸一同連接軸承的內圈,軸承的外圈鑲嵌于支撐板上,螺旋形上油片隨轉子轉軸旋轉;所述螺旋形上油片為柱體狀,其柱體表面設有導油槽,導油槽為螺旋狀的凹陷弧面,導油槽延伸至螺旋形上油片兩端面;
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儲油腔,儲油腔連接吸油管;所述螺旋形上油片的一端面連接儲油腔;通過螺旋形上油片的旋轉使潤滑油通過導油槽從儲油腔輸送至壓縮機曲軸、軸承、連桿、活塞等運動件等需潤滑部位。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通過螺旋形上油片上的導油槽,將潤滑油從轉子轉軸的一側輸送至另一側,進而溢流至壓縮機曲軸、軸承、連桿、活塞等運動件,完成潤滑;其巧妙的利用了轉子轉軸的內腔空間與動力將潤滑輸送至壓縮機內各運動件需潤滑的相應部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潤滑的臥式制冷壓縮機,包括壓縮機本體1,壓縮機 本體1的轉子轉軸2為空心的偏心軸,所述轉子轉軸2內部的空心內腔3設有螺旋形上油片4,螺旋形上油片4端面同轉子轉軸2一同連接軸承5的內圈,軸承5的外圈鑲嵌于支撐板6上,支撐板6連接固定于機架內腔,螺旋形上油片4隨轉子轉軸2旋轉;所述螺旋形上油片4為柱體狀,其螺紋形上油片4的柱體表面設有導油槽41,導油槽41為螺旋狀的凹陷弧面;
所述支撐板6上設有儲油腔61,儲油腔61連接吸油管7;所述螺旋形上油片4的一端面連接儲油腔61;通過螺旋形上油片4的旋轉使潤滑油通過導油槽41從儲油腔61輸送至壓縮機曲軸、軸承、連桿、活塞等運動件所需潤滑部位。
優選的,所述導油槽41為交匯在一起的左旋螺旋布置的凹槽線和右旋螺旋布置的凹槽線,潤滑油可從凹槽線從壓縮機的一端輸送至另一端;所述左旋螺旋布置的凹槽線和右旋螺旋布置的凹槽線在交匯處的切線之間的夾角為60°。
當潤滑油吸入轉子轉軸2的內腔后,通過旋轉螺旋形上油片4,將潤滑油旋壓到每個需要潤滑的位置,然后各潤滑點再流出后匯總到機架底部,機架底部連通吸油管,這樣整個潤滑過程就完成了,安裝方便,成本也不高。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