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鑄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泵的進氣罩殼。
背景技術:
目前,真空泵的進氣罩殼一般都是通過鑄造成型,該進氣罩殼主要包括殼體、位于殼體上形成供轉子轉動空間的腔體,其中腔體沿著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
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因轉子高速旋轉后所產生的溫度較高,若不及時散熱,容易造成真空泵因過熱而引發安全事故,因此,進一步對進氣罩殼做出改進,那就是在殼體的上外加冷卻板,由冷卻板對進氣罩殼的散熱。
顯然,其存在了以下缺陷:
1、冷卻板形成的散熱面積有限,造成進氣罩殼的冷卻效果較差;
2、需要進一步安裝冷卻板,故多一個生產工序,從而增加進氣罩殼的生產成本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真空泵的進氣罩殼。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真空泵的進氣罩殼,其包括殼體、位于殼體上形成供轉子轉動空間的腔體、設置在殼體內部的冷凝盤管,其中殼體和冷凝盤管一體澆筑融合而成,冷凝盤管水平設置在腔體的上方、并形成的冷卻區域覆蓋了轉子所占用腔體的空間。
優選地,在殼體頂部并對應轉子所在的位置設有面板,該面板水平設置,且在面板的一側設有兩個缺口,冷凝盤管水平的設置在面板中,且冷凝盤管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自兩個缺口穿出并伸向殼體的外側。便于冷卻介質的更換進行。
進一步的,在面板上還設有加強板,且加強板與殼體一體澆筑成型。通過加強板的設置,便于殼體和冷凝盤管的融合,同時,也提高進氣罩殼的強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和優選方面,腔體沿著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且在腔體內部設有多個與轉子相匹配的凹槽空間,冷凝盤管形成的冷凝區域將整個凹槽空間覆蓋。
優選地,冷凝盤管沿著殼體的長度方向呈蛇形分布。
具體的,冷凝盤管的材質為不銹鋼。
本例中,冷凝盤管的壁厚大于等于2mm。便于冷凝盤管與殼體的澆筑融合,有效的防止融合時,冷凝盤管被熔穿。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在殼體內部設有冷凝盤管,且一體澆筑融合,提高進氣罩殼的生產效率,同時,由冷凝盤管形成的冷卻區域覆蓋了轉子所占用腔體的空間,從而確保冷卻效果,結構簡單,實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進氣罩殼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殼體;10、面板;a,b、缺口;11、加強板;2、腔體;20、凹槽空間;3、冷凝盤管;30、進口;31、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真空泵的進氣罩殼,其包括殼體1、位于殼體1上形成供轉子轉動空間的腔體2、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冷凝盤管3,其中殼體1和冷凝盤管3一體澆筑融合而成,冷凝盤管3水平設置在腔體2的上方、并形成的冷卻區域覆蓋了轉子所占用腔體的空間。
具體的,在殼體1頂部并對應轉子所在的位置設有面板10,該面板10水平設置,且在面板10的一側設有兩個缺口a、b,冷凝盤管3水平的設置在面板10中,且冷凝盤管3的進口30和出口31分別自兩個缺口a、b穿出并伸向殼體1的外側。便于冷卻介質的更換進行。
進一步的,在面板10上還設有加強板11,且加強板11與殼體1一體澆筑成型。通過加強板11的設置,便于殼體1和冷凝盤管3的融合,同時,也提高進氣罩殼的強度。
腔體2沿著殼體1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且在腔體2內部設有多個與轉子相匹配的凹槽空間20,冷凝盤管3形成的冷凝區域將整個凹槽空間20覆蓋。
冷凝盤管3沿著殼體1的長度方向呈蛇形分布。
具體的,冷凝盤管3的材質為不銹鋼。
本例中,冷凝盤管3的壁厚大于等于2mm。便于冷凝盤管3與殼體1的澆筑融合。
綜上所述,采用本實施例的進氣罩殼,其具有以下優勢:
1、在殼體內部設有冷凝盤管,且一體澆筑融合,提高進氣罩殼的生產效率;
2、由冷凝盤管形成的冷卻區域覆蓋了轉子所占用腔體的空間,從而確保冷卻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盡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