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沉降罐底部自動掃泥型負壓排污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沉降罐底部自動掃泥型負壓排污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油田所用的沉降罐的容積通常在幾百至數千甚至上萬立方米,并且是一個密閉空間,罐底污泥的清除問題一直是一大難題。現有技術中沉降罐的罐底污泥清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平時不排泥,當時間長沉積污泥太多影響罐體水質后,罐體停止工作,放完水罐內水,進行通風等排除安全隱患后,進行人工挖泥清罐。這種方法不但影響生產,而且耗資巨大,并存在不安全因素。
[0003]中國專利文獻CN 2350522Y(公告日為1999年11月24日)公開了“負壓排污器”,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密封相接的擴散管、混合管、納泥室,擴散管是自前向后逐漸擴大的錐形管體,擴散管的大端連接在排污管上、小端連接在混合管上,納泥室的后端連接有助排管,助排管的前端穿入納泥室內、并設有右后向前逐漸變窄的助排噴嘴,助排噴嘴與混合管同軸布置,而納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四根引泥管,四根引泥管在同一水平面內均布并向外伸展,引泥管的末端連接喇叭口。在使用前,將喇叭口安裝在沉降罐的罐底,并將助排管連接在助排管線上,將排污管連接在排污管線上,以當沉降罐需要排泥時,打開助排管線的罐外閥門,助排液就會通過助排管線進入助排管和助排噴嘴,由于助排噴嘴的小端內徑小于助排管的內徑,對助排液產生節流壓差,使得助排液高速流動到混合管中,以在納泥室的內壁和助排管的外壁之間形成低壓環腔,這樣就能通過引泥管對罐底的污泥產生抽吸作用,污泥將通過引泥管不斷向納泥室涌入,又被助排液吸入混合管內充分混合后,靜擴散管減速增壓,從排污管排出罐體。但由于負壓排污器的四個引泥管均布在排污器四周,所以在排污器下部的罐底區域形成了排泥死角,在負壓排污器工作時,無法將該處的沉積污泥排出,時間一長,會影響污水處理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罐底排泥死角的負壓排污器。
[0005]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中負壓排污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負壓排污器,包括納泥室及其前后兩側設置的助排管、混合管,混合管處于助排管之前,助排管的前端設有內孔自后向前逐漸縮小的助排噴嘴,助排噴嘴的噴口和混合管的后端管口之間具有負壓間隙,負壓間隙連通有處于助排管、助排噴嘴及混合管所形成的助排管道的外周與納泥室的內壁之間的引泥腔,并在納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內端連通引泥腔、外端在水平方向伸展的引泥管,納泥室的底部設有掃泥通道,掃泥通道的上端口連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納泥室的下方,且掃泥通道的下端口與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間隔布置。
[0007]掃泥通道包括設置在納泥室底部的上下延伸的掃泥孔及其內裝配的節流柱,節流柱上開設有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節流孔,節流孔的孔壁上開設有貫通內外的節流缺口,節流缺口部分或全部連通節流孔的下端孔口,所述掃泥通道的上端口為節流孔的上端孔口。
[0008]節流柱沿上下方向伸縮可調的裝配在節流孔的孔壁上。
[0009]節流柱的下端設有處于節流缺口以下的節流帽,節流帽的邊緣具有與掃泥孔的下端孔沿上下相對的節流擋沿,節流帽的節流擋沿與掃泥孔的下端孔沿圍成環形的節流間隙,所述掃泥通道的下端口為節流間隙。
[0010]節流擋沿的上環端面和/或掃泥孔的下端孔沿為自上而下逐漸變大的錐面。
[0011]節流擋沿的上環端面和掃泥孔的下端孔沿均為自上而下逐漸變大的錐面,且節流擋沿的上環端面的錐度大于掃泥孔的下端孔沿的錐度。
[0012]節流缺口的底部延伸至節流擋沿的上環端面上。
[0013]本實用新型中負壓排污器的納泥室的底部設有掃泥通道,掃泥通道的上端口連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納泥室的下方,且掃泥通道的下端口與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間隔布置。這樣在注入助排液、但關閉排污閥的情況下,混合管中助排液將出現憋壓,以使助排液會依次流經助排管、助排噴嘴、負壓間隙、引泥腔、掃泥通道后,噴射在納泥室的下方,以通過助排液對納泥室下方的污泥進行稀釋、沖刷,使得這些污泥被助排液沖刷到引泥管的外端管口附近,當此時打開排污閥的話,高速流動的助排液將同噴嘴直接進入混合管,在引泥腔中形成低壓,使得引泥管將其外端管口附近的沉積污泥吸入引泥腔,再通過混合管混合后排出,因此本實用新型中負壓排污器能夠對罐底沉積的污泥進行驅掃,以減少罐底的排泥死角,提尚排泥效果。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負壓排污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實用新型中負壓排污器的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該負壓排污器在罐底的安裝數量根據罐底的面積及排污量而定,各負壓排污器前端連接在排污管線上、前端連接在助排管線上,并在排污管線上串接有控制其開關的排污閥,在助排管線上串接有控制其開關的助排閥。
[0017]負壓排污器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設置的擴散管2、混合管3、納泥室8,納泥室8的后側壁上穿裝有助排管,助排管的前端穿入納泥室8內于混合管3以后的位置處,助排管的前端設有內孔自后向前逐漸縮小的助排噴嘴4,助排噴嘴4的噴口和混合管3的后端管口之間具有負壓間隙,負壓間隙連通有處于助排管、助排噴嘴4及混合管3所形成的助排管道的外周與納泥室8的內壁之間的引泥腔,該引泥腔為納泥室8的內壁面和助排管的外管I壁圍成的環形空腔。納泥室8的底部設有掃泥通道,該掃泥通道包括開設在納泥室8的底部最低處、且靠近前側的裝配孔,裝配孔內穿裝有焊接在納泥室8的側壁上的驅掃套5,驅掃套5的內孔為上小下大的臺階形的掃泥孔,掃泥孔內裝配有上下延伸的節流柱10。節流柱10上開設有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節流孔,節流孔的上端孔口形成了整個掃泥通道的上端口,節流孔的孔壁上開設有在節流柱10周向上間隔均布的節流缺口 12,節流缺口 12處于節流柱10的中部,節流缺口 12的內端連通節流孔、外端通過掃泥孔的大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