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閥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控制閥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當油田開采處于中后期時,在同一口油井中的生產井段較多,由于各個生產井段的地層壓力不均,在開采時會互相干擾,甚至發生倒流現象,比如位于上方的第一油層的液體壓力高,位于下方的第二油層的液體壓力低,第一油層會倒流到第二油層中,反之,也會出現第二油層倒流到第一油層中的現象,影響液體壓力較低的油層的生產;使得各個生產井段不能正常發揮各自正常的生產能力。
[0003]在實際開采中為防止出現倒流現象,在開采時要舍棄液體壓力較低的油層,而對油層的液體壓力大小的判斷,只能依靠操作者自身的判斷能力。操作者進行人工選層后,通常采用封隔器封住油層實現選層開采,因此油井只能發揮部分油層的產能。如果換層采油,可通過重新作業或者使用換層采油裝置重新選層,這樣要實現有效開采,正常發揮油井產能,在選層和換層過程中會花費較高的成本和時間,降低了生產產能和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控制閥組件,所述控制閥組件對不同油層形成不同的輸油路徑,能根據油層的壓力自動選擇油層,使油藏產能合理地發揮。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控制閥組件包括:
[0006]豎直放置的外筒,所述外筒上沿其徑向設置貫通到所述外筒內的外筒過流孔;
[0007]連接在所述外筒下端的下接頭,所述下接頭具有沿所述外筒的軸向貫通的通孔;
[0008]與所述外筒的內壁密封配合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中設置上端開放且下端封閉的分流腔;所述分流器上沿所述分流器的徑向設置貫通到所述分流腔的分流器過流孔,所述分流腔的側壁中設置沿所述外筒的軸向貫通且與所述分流器過流孔互不連通的軸向過流孔;
[0009]所述外筒過流孔、所述分流器過流孔和所述分流腔依次連通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通過置于所述分流腔內的第一通斷組件向上與所述外筒的內腔連通或隔斷;所述下接頭的通孔和所述軸向過流孔連通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通過置于所述下接頭內的第二通斷組件向上與所述外筒的內腔連通或隔斷。
[0010]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第一通斷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分流腔內的環形的第一球座和擱置在所述第一球座上的第一閥球,所述第一球座位于所述分流器過流孔的上方,外界的第一油層的液體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并頂起所述第一閥球,通過所述第一閥球與所述第一球座分離形成第一間隙,所述第一油層的液體經所述第一間隙向上流入所述外筒的內腔;
[0011]所述第二通斷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接頭內的環形的第二球座和擱置在所述第二球座上的第二閥球,外界的第二油層的液體流入所述下接頭的通孔并頂起所述第二閥球,通過所述第二閥球與所述第二閥座分離形成第二間隙,所述第二油層的液體經第二間隙向上流入所述外筒的內腔。
[0012]進一步地,所述分流器的上端橫向設置第一罩板,所述第一罩板上設置沿所述分流器軸向貫通的至少一個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閥球能在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一球座之間上下活動;所述下接頭的上端橫向設置第二罩板,所述第二罩板上設置沿所述下接頭軸向貫通的至少一個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閥球能在所述第二罩板和所述第二球座之間上下活動。
[0013]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罩板與所述分流器一體成型,所述第二罩板與所述下接頭一體成型。
[0014]進一步地,所述分流腔具有第一階梯形內壁,所述第一球座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階梯形內壁的水平臺階面上;所述下接頭的通孔具有第二階梯形內壁,所述第二球座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階梯形內壁的水平臺階面上。
[0015]進一步地,所述分流腔的下端封堵一定位分隔件;所述定位分隔件的上部沿其周向間隔設置至少兩個支撐部,各所述支撐部沿所述分流器的軸向延伸,所述支撐部的上端抵靠在所述第一球座的下端面,所述定位分隔件的下部與所述分流器固定連接;
[0016]所述下接頭的通孔內固定設置一環形壓環,所述環形壓環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球座的下端面上。
[0017]進一步地,所述外筒過流孔的數量與所述分流器過流孔的數量相同且均為至少兩個,所述支撐部的數量與所述外筒過流孔的數量相同。
[0018]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各所述外筒過流孔沿所述外筒的圓周均勻分布,各所述分流器過流孔沿所述分流器的周向均勻分布,各所述支撐部沿所述定位分隔件的周向均勻分布O
[0019]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軸向過流孔的數量與所述外筒過流孔的數量相同,各所述軸向過流孔位于相鄰的兩個所述分流器過流孔之間。
[0020]本實用新型相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控制閥組件能對不同油層形成不同的輸油路徑,根據油層的壓力自動選擇油層,能合理地發揮油層的產能,提高油藏的生產產能和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避免了需要操作者人工判斷油層壓力大小選擇油層進行開采,提高了生產自動化程度;還可以使各輸油路徑之間互不干涉,僅采用其中一個輸油路徑開采時,有效防止在另一個輸油路徑中形成倒流。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半剖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中A-A截面的剖視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分流器的旋轉剖視示意圖;
[0024]圖4為圖3中B-B截面的剖視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分隔件的剖視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在采油管柱中使用的示意圖。
[0027]10-控制閥組件;11_上接頭;12_外筒;122_外筒過流孔;13_分流器;
[0028]131-第一球座;132_分流器過流孔;133_第一閥球;134_軸向過流孔;
[0029]135-第一罩板;137-內螺紋;138_第一階梯形內壁;
[0030]14-下接頭;141-第二球座;143_第二閥球;145_第二罩板;
[0031]15-定位分隔件;152_支撐部;154_外螺紋;
[0032]20-抽油栗;30_伸縮管;40_封隔器;50_第一油層;60_第二油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
[0034]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一種控制閥組件10,包括豎直放置的外筒12、連接在外筒12下端的下接頭14,以及與外筒12的內壁密封配合的分流器13。外筒12上沿外筒12的徑向設置貫通到外筒12內的外筒過流孔122 ;下接頭14具有沿外筒12的軸向貫通的通孔。分流器13中設置上端開放且下端封閉的分流腔,分流器13上沿分流器13的徑向設置貫通到分流腔的分流器過流孔132。
[0035]外筒過流孔122、分流器過流孔132和分流腔依次連通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通過置于分流腔內的第一通斷組件向上與外筒12的內腔連通或隔斷。請結合圖3和圖4所示,分流腔的側壁中設置沿外筒12的軸向貫通且與分流器過流孔132互不連通的軸向過流孔134,下接頭14的通孔和軸向過流孔134連通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通過置于下接頭14內的第二通斷組件向上與外筒12的內腔連通或隔斷。控制閥組件10能對不同油層形成不同的輸油路徑:第一通道將位置靠上的油層的液體輸送到外筒12的內腔,第二通道將位置靠下的油層的液體輸送到外筒12的內腔。
[0036]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請圖1和圖6所示,第一通斷組件包括第一球座131和擱置在第一球座131上的第一閥球133。環形的第一球座131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