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絲用限位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頂絲用限位尺。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石油開采時,需要用到套管頭。套管頭是井口防噴器裝置的組成部分,在完井之后又是采油氣井口裝置的永久組成部分。具有支撐各層套管重量;連接各層套管;在內外層套管之間形成壓力密封等重要作用。
[0003]然而,隨著國內石油鉆井技術的不斷提高,深井、超深井在油氣井開發過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由于鉆井周期長,井口和鉆具中心不在一條直線上,導致鉆具在高速旋轉時發生打磨套管頭本體。為防止旋轉的鉆具磨套管頭本體,造成套管頭本體損壞,現場采用在套管頭內安裝防磨套以保護套管頭本體。圖1是現有技術中設置防磨套的套管頭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套管頭2內腔中套設有防磨套3。而套管頭2側面設置有頂絲4。頂絲4是套管頭2中防磨套3的限位裝置,防止防磨套3在鉆井過程中隨鉆具上下活動或轉動。圖2是現有技術中無防磨套的套管頭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當套管頭2與防磨套3脫離時,頂絲4收回到套管頭2內部,以免妨礙套管頭2內腔中的作業。頂絲4沒有頂到位會導致防磨套3在打鉆過程中在套管頭2中轉動,磨壞套管頭2內腔;導致防磨套2在起鉆過程中被帶至防噴器內導致發現溢流無法關井;可能導致溢流關井后井內高壓將沒有頂緊的頂絲沖出,導致井口失控等多種嚴重后果。
[0004]當前,鉆井現場通常采用在頂絲上刻線的方法,判斷防磨套是否處于有效狀態。具體為在現場觀察頂絲上的刻線位置。如果頂絲上的刻線與預標位置不符,可判斷此時頂絲并未頂緊防磨套,或者頂絲并未完全收回至套管頭的內腔中。
[0005]然而,因為井口作業的環境較為惡劣,上述方法中,頂絲直接暴露在井口,這樣頂絲上的刻線容易被鉆井泥漿遮擋,而井架底部的照明不足,不便于進行準確觀察,使得現場無法方便有效的判斷防磨套與頂絲是否處于頂緊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頂絲用限位尺,以解決簡便直觀地判斷套管頭中頂絲的狀
??τ O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頂絲用限位尺,限位尺的尺身一端為定位端,另一端為測量端,測量端設置有垂直于尺身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到定位端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限位部到定位端的距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所述第二距離不等。
[0008]進一步的,第一距離等于當頂絲頂緊套管頭內側的防磨套時,該頂絲的尾端面到套管頭外緣的距離,第二距離等于當該頂絲頭部與該套管頭內腔面平齊時,該頂絲的尾端面到套管頭外緣的距離。
[0009]進一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限位尺測量端的不同側。
[0010]進一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為垂直于尺身的凸起,凸起的高度大于頂絲的直徑。
[0011]進一步的,限位尺還包括有握持部,該握持部與限位尺尺身的測量端連接。
[0012]進一步的,握持部為半圓形板,該半圓形板的直邊與限位尺尺身的測量端連接。
[0013]進一步的,握持部的表面還設置有防滑花紋。
[0014]進一步的,握持部上還設置有用于懸掛限位尺的懸掛孔。
[0015]進一步的,限位尺的尺身上沿定位端至測量端的方向還設置有刻度。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頂絲用限位尺,其尺身一端為定位端,另一端為測量端,測量端設置有垂直于尺身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到定位端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限位部到定位端的距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不等。這樣既可以測量檢查頂絲是否頂緊套管頭內側的防磨套,也可以檢查測量頂絲頭部是否與套管頭內腔面平齊,從而能夠直觀的獲知頂絲在套管頭中的狀態。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是現有技術中設置防磨套的套管頭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現有技術中無防磨套的套管頭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處于相同側時的頂絲用限位尺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測量頂絲是否頂緊防磨套的示意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測量頂絲是否回收到位的示意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具有懸掛孔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具有刻度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8]實施例一
[002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頂絲用限位尺I的尺身一端為定位端13,另一端為測量端,測量端設置有垂直于尺身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第一限位部11到定位端13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限位部12到定位端13的距離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不等。
[0030]在石油開采作業中,套管頭2為中空結構,其內部套設有用于防止鉆具與套管頭2內腔接觸的防磨套3。而套管頭2側面設置有頂絲4。頂絲4可以有兩種狀態,當頂絲4頭部穿過套管頭2,并和防磨套3外側頂緊時,此時防磨套3和套管頭2之間相對固定,防磨套3的位置被限死;而當頂絲4收回至頭部與套管頭2內腔側面平齊時,防磨套3與套管頭2之間可以相互上下滑動。
[0031]具體的,頂絲用限位尺的尺身可以具有多種形狀。通常情況下,限位尺I的尺身和一般直尺形狀類似,其一端為定位端13,而另一端為測量端。在測量端包括有用于測量不同長度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別與定位端13成一定距離,該距離作為度量距離標準。其中,第一限位部11到定位端13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限位部12到定位端13的距離為第二距離。測量時,可以將定位端13抵接在待測量距離的起點,例如是待測量物的一端或者一個支撐面上,并觀察待測量物另一端是否到達了第一限位部11或者第二限位部12,從而即可獲知待測量距離是否達到了作為度量距離標準的第一距離或者第二距離。
[0032]進一步的,頂絲用限位尺的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可以用于限定頂絲4與防磨套2的相對距離。具體的,可以對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的限定如下:
[0033]頂絲用限位尺所具有的第一距離等于頂絲4頂緊套管頭2內側的防磨套3時,頂絲4的尾端面到套管頭2外緣的距離,第二距離等于頂絲4頭部與套管頭2內腔面平齊時,頂絲4的尾端面到套管頭2外緣的距離。
[0034]這樣,頂絲用限位尺第一限位部11到定位端13的距離,即等于頂絲4頂緊套管頭2內側的防磨套3時,頂絲4的尾端面到套管頭2外緣的距離;而第二限位部12到定位端13的距離,等于頂絲4頭部與套管頭2內腔面平齊時,頂絲4的尾端面到套管頭2外緣的距離。從而頂絲用限位尺I即可利用自身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對頂絲4尾端面與套管頭2外緣的距離進行測量,從而確定頂絲4是否處于頂緊狀態或者頂絲4完全脫離防磨套3狀態。
[0035]具體的,上述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的準確數值都可由實驗得出,并根據實驗得到的具體數值確定頂絲用限位尺I的各項尺寸,具體包括第一限位部11與定位端13之間的距離和第二限位部12與定位端13之間的距離。
[0036]具體的,利用頂絲用限位尺對頂絲位置進行測量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操作者先將頂絲用限位尺I的定位端13抵接在套管頭2的外緣上,并使頂絲用限位尺I的尺身與套管頭2的外緣保持垂直,然后觀察頂絲4的尾端面是否能夠達到第一限位部11或者是第二限位部12。
[0037]當頂絲4的尾端面和第一限位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