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式泄油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石油開采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采油井油管泄油的泄油器。
【背景技術】
[0002]在石油開采的過程中,油管需要深入地下幾百米甚至幾千米深的油井進行開采。油管是一節一節串聯連接的,抽油泵一般放在油管的底部,抽油泵尾端連接尾管,抽油泵將原油舉升到地面,實現開采地下原油。
[0003]當需要檢修油管、抽油泵、抽油桿等井下抽油設備時,需要將油管提起,并將串聯的油管組逐節拆卸。在拆卸過程中很可能造成油管里承載的原油誤撒入地面,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0004]以往解決此類問題,常見形式是在油管上設置泄油器,泄油器將油管里的油在需要的時候排泄回油井,再將油管提起,逐節拆卸,然后檢修油泵、油管、抽油桿等井下抽油設備。
[0005]傳統的泄油器通常有投棒式泄油器、旋轉式泄油器和內控式泄油器,其中投棒式泄油器在抽油桿脫落時無法投棒泄油。旋轉式泄油器需要錨定在套管內,實現上下旋轉相對運動,但錨定裝置會損傷套管,同時也很容易發生硬卡死,無法解卡的現象,內控式開關泄油器很容易誤開,同時抽油桿斷脫時,無法操作開關泄油。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保證穩定、可靠性高、泄油簡單、不傷及套管、不發生硬卡、不易誤開、適合有桿采油的油井的機械式泄油器。
[0007]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包括泄油閥體、閥芯、導套、閥桿螺帽和彈簧。所述泄油閥體的上端與上油管接箍密封連接,上油管接箍與接管固定連接,接管上側固定泵筒,接管內徑大于泵筒內徑,泵筒內設有抽油泵柱塞,抽油泵柱塞軸向長度小于接管的軸向長度,泄油閥體的下端與下油管接箍密封固定。所述泄油閥體設有兩軸向貫通的扇形通孔,兩扇形通孔外弧邊的圓心位于泄油閥體的軸線上,泄油閥體軸向開設有閥孔。所述閥孔的臺階孔小孔內設有閥芯,閥芯底部設有卡塞,閥芯中部設有凸臺。所述凸臺和卡塞之間為閥芯與閥孔形成的空腔,泄油閥體徑向開設有泄油孔與所述空腔連通,凸臺的上部同軸設有閥桿,閥桿外套裝有導套,閥桿上部與閥桿螺帽螺紋固定。所述閥桿螺帽的桿部的下端與凸臺上端之間卡接所述導套,閥桿螺帽的螺帽部的下端與閥孔的臺階面之間設有彈簧。
[0008]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其中所述接管與泵筒為一體式結構。
[0009]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其中所述泄油閥體安裝在接管內部的下端,泄油孔包括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連通孔,泄油閥體的內部在閥芯與泄油閥體形成的空腔上徑向開設有第一盲孔,泄油閥體的外部在無密封圈位置徑向開設有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通過連通孔連通,接管正對第二盲孔位置開設有管孔,泄油時,油依次通過泄油孔、管孔流出接管外。
[0010]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其中所述上油管接箍與泵筒固定連接,泵筒為內部為上小下大的臺階孔,泵筒的臺階孔小孔內徑與抽油泵柱塞外徑相同,泵筒的臺階孔大孔內徑大于抽油泵柱塞外徑,且其軸向長度大于抽油泵柱塞軸向長度。
[0011]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其中所述泄油閥體中心的閥孔的下端開口為一倒角口,卡塞為圓柱體形狀,當卡塞在最高位置時,卡塞與閥孔的倒角面相貼合,閥孔的倒角線與軸向的夾角為O° -90°,在0、90°時閥孔為直口,在0°、90°時,形成面接觸硬密封。
[0012]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通過泄油閥體彈簧將卡塞與閥孔卡緊,在需要泄油時,用抽油泵柱塞將閥桿螺帽向下頂,卡塞向下移動。上側接管的油順扇形通孔、下側的接管、卡塞與閥孔之間的縫隙、泄油孔流出,實現安全可靠的泄油。避免了傷害套管、硬卡、誤開等不良現象。特別適用于有桿采油的油井的機械式泄油器。
[0013]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中上側的接管改為泵筒和接管一體式,則可以使設備結構簡潔、緊湊、提高性能且節約成本。
[0014]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中S型泄油孔能夠繞開密封圈,從而依舊可應用標準的閥芯,無需延長閥芯長度繞開密封圈。
[0015]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中卡塞為圓柱體、閥孔為倒角開口,則便于安裝、有利于密封。
[0016]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的使用方法中利用抽油泵柱塞打開卡塞,方便又可靠。
[0017]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中在需要卸油時,抽油桿下放到抽油泵底部,抽油泵柱塞下移,當抽油泵柱塞全部下移到接管時,抽油泵柱塞移出抽油泵泵筒,抽油泵泵筒與柱塞之間不能形成硬密封,由于接管內腔的直徑大于抽油泵柱塞直徑,接管長度大于抽油泵柱塞長度,處在接管中的抽油泵柱塞上下兩端液體均形成流體通路,當抽油泵柱塞繼續下移,抽油泵柱塞以上的重量作用在閥桿螺帽上端面時,閥芯向下運動,錐形體移開密封閥孔直口,抽油泵柱塞以上的油管液體,通過接管與抽油泵柱塞之間的環形空間進入泄油閥體的扇形孔,流體通過扇形孔進入泄油閥體底端面,液體通過閥芯錐形體與閥孔直口之間空間,進入閥孔與閥芯導流槽之間空間,通過泄油閥體上的徑向泄油孔排出,泄油過程完成。當需要關閉泄油過程時,抽油桿上移,抽油泵柱塞也隨之上移,抽油泵柱塞離開閥桿螺帽上端面,閥芯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上移,閥芯錐形體斜面與閥孔直口接觸,形成硬密封,抽油泵抽油時,需要將抽油泵柱塞上提500-4000毫米,形成抽油泵的防沖距,防止抽油泵柱塞在下行時由于抽油桿的伸長會碰到柱塞泵固定凡爾,當抽油泵柱塞上提形成防沖距時,抽油泵柱塞進入泵筒工作,抽油泵柱塞與泵筒形成硬密封,抽油泵柱塞可以在泵筒正常進行提升液體而不被漏失。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式泄油器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1的主視剖視圖;
[0020]圖2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2的主視剖視圖;
[0021]圖3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3的主視剖視圖;
[0022]圖4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4的主視剖視圖;
[0023]圖5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5的主視剖視圖;
[0024]圖6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6的主視剖視圖;
[0025]圖7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7的主視剖視圖;
[0026]圖8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8的主視剖視圖;
[0027]圖9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9的主視剖視圖;
[0028]圖10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10的主視剖視圖;
[0029]圖11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11的主視剖視圖;
[0030]圖12是機械式泄油器的實施例12的主視剖視圖;
[0031]圖13是沿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實施例1
[0033]如圖1和13所示,本實用新型機械式泄油器,包括泄油閥體1、閥芯2、導套3、閥桿螺帽4和彈簧5。所述泄油閥體I的上端與上油管接箍61螺紋密封連接,上油管接箍61與接管8螺紋連接。接管8上側固定泵筒,接管8內徑大于泵筒內徑,泵筒內設有抽油泵柱塞,抽油泵柱塞軸向長度小于接管8的軸向長度。泄油閥體I的下端與下油管接箍62螺紋密封固定。所述泄油閥體I設有兩軸向貫通的扇形通孔12,兩扇形通孔12外弧邊的圓心位于泄油閥體I的軸線上。泄油閥體I軸向開設有閥孔10。所述閥孔10為上大下小的臺階孔。所述閥孔10的臺階孔小孔內設有閥芯2,閥芯2底部設有卡塞21。所述卡塞21為圓臺形。當閥芯2位于最高位置時,卡塞21的圓臺形側面與閥孔10底部相貼合。閥芯2中部設有凸臺。所述凸臺和卡塞21之間為閥芯2與閥孔10形成的空腔,泄油閥體I徑向開設有泄油孔11與所述空腔連通。凸臺的上部同軸設有閥桿,閥桿外套裝有導套3,導套3的外圓周面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與閥孔10的臺階孔小孔過盈配合,閥桿上部與閥桿螺帽4螺紋固定。所述閥桿螺帽4的桿部的下端與凸臺上端之間卡接所述導套3,閥桿螺帽4的螺帽部的下端與閥孔10的臺階面之間設有彈簧5。
[0034]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接管8上端與泵筒下端向固定,固定凡爾與下油管接箍62下端相固定。當需要泄油時,將抽油桿(即活塞桿)下放,從而使抽油泵柱塞從泵筒內下降到接管8內,并且抽油泵柱塞(即活塞)會對閥桿螺帽4產生下壓力,推動閥芯2向下運動,閥桿、導套3帶動閥桿上的卡塞21下移,卡塞21脫離閥孔10下端的密封面。泵筒內的液體穿過接管8和抽油泵柱塞之間的縫隙流向泄油閥體I的扇形通孔12,再通過扇形通孔12流向下油管接箍62,下油管接箍62與閥孔10相通,液體通過閥孔10與閥芯2之間的空腔排出泄油孔11。
[0035]實施例2
[0036]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上油管接箍61與泵筒9固定連接。泵筒9內設有抽油泵柱塞,即活塞。泵筒9為內部為上小下大的臺階孔,泵筒9的臺階孔小孔內徑與抽油泵柱塞外徑相同。泵筒9的臺階孔大孔內徑大于抽油泵柱塞外徑,且其軸向長度大于抽油泵柱塞軸向長度。
[0037]機械式泄油器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38]A、將抽油桿向下放至最低位置,抽油泵柱塞向下頂閥桿螺帽4,卡塞21向下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