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抽油機光桿的分體式密封套。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柱塞式抽油機工作過程中,光桿驅動柱塞在泵筒內做活塞運動,將原油從地下抽出。光桿在豎直方向往復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在光桿位于井口處的位置配置密封套,以防止原油從井口流出,造成環境污染以及浪費。目前,使用的密封套為一體式結構,由于在工作過程中,光桿相對于密封套沿軸線做往復運動,對密封套的磨損比較嚴重,通常密封套在使用一段時間需要更換,將廢舊的密封套從光桿上拆下,再從光桿的一端裝入新的密封套,整個更換過程比較繁瑣,費工費時,影響生產進度。
為了解決傳統的密封套在更換時存在的技術缺陷,已經出現了分體式密封套,即將密封套沿軸線分成兩部分,成功得解決了更換時將光桿的一端與相連接的部件拆開后進行安裝的問題。但是分體式密封套在結合處采用牙形結構,通過外部的緊固件將兩者固定在光桿的外壁,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分體式密封套的內壁受到磨損后,原油會從分體式密封套的牙形結合處滲漏,造成污染,并且使用壽命不高。因此,需要一種拆裝方便、密封效果好且使用壽命長的密封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抽油機光桿的分體式密封套,其目的實現抽油機的光桿密封,防止原油從井口噴出,實現較好的密封性能,且便于更換,提高密封套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用于抽油機光桿的分體式密封套,包括兩個密封單體,所述密封單體為半圓柱體結構,半圓柱體具有沿其軸向的裝配槽。密封單體位于裝配槽兩側的縱向側面為平面,其中,一個縱向側面上設置有縱向的凸棱,另一個縱向側面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密封套為兩個密封單體扣接在一起形成的組合體,一個密封單體的凸棱和卡槽,分別與另一個密封單體的卡槽和凸棱相配合。所述裝配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兩個密封單體的裝配槽形成組合體的裝配孔。
優選地,所述密封單體由橡膠注塑制成,每個密封單體位于其裝配槽兩側的縱向側面相互平行,兩個縱向側面的延展面相互錯位,且關于密封單體的軸線對稱。
優選地,所述凸棱由密封單體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凸棱的兩端與密封單體的兩端齊平,卡槽也由密封單體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凸棱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凸棱面積較小的底面與密封單體的縱向側面固定相連成一體。所述卡槽的橫截面也為等腰梯形,一個密封單體的卡槽與另一個密封單體的凸棱相適配。
優選地,所述密封單體的裝配槽的軸線,與其弧形外側壁的軸線重合。每個密封單體的裝配槽的直徑,沿軸線方向由一端至其另一端漸變式增大,由兩個密封單體配合形成的裝配孔為錐形孔。
優選地,每個密封單體的裝配槽的內壁,沿其軸線的方向依次等間距布置有三組密封半環,每組密封半環至少包含兩個密封半環,各密封半環與裝配槽的內壁固定相連成一體。兩個密封單體裝配成組合體時,在組合體的裝配孔內壁上形成三組密封環,各組密封環的軸線均與組合體的軸線重合。
優選地,所述每個密封單體的弧形外側壁上,沿其軸線的方向依次等間距布置有三個半環狀安裝槽,所述半環狀安裝槽的橫截面為方形。兩個密封單體裝配成組合體時,在組合體的外壁上形成三個環狀安裝槽。所述三個環狀安裝槽與裝配孔內壁上的三組密封環,分別一一對應,三者的軸線與組合體的軸線重合。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拆裝方便且快速,密封效果好,實用性強,極大的縮短更換的時間和步驟,使用壽命更長,完全能夠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在將兩個密封單體裝配到光桿的外部時,無需將光桿與其相連的部件拆分,安裝和拆卸過程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抽油機光桿的分體式密封套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本實用新型某一部分的結構原理示意圖,示出的是密封單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結合圖1和圖2,一種用于抽油機光桿的分體式密封套,包括兩個密封單體1,其中一個為第一密封單體11,另一個為第二密封單體12,所述密封單體1為半圓柱體結構,由橡膠注塑一體成型。半圓柱體結構的所述密封單體1,具有沿其軸向的裝配槽2,裝配槽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密封單體1的裝配槽2的軸線與其弧形外側壁的軸線重合。每個密封單體1位于其裝配槽2兩側的兩個縱向側面3相互平行,所述兩個縱向側面3的延展面相互錯位,且關于密封單體1的軸線對稱。所述密封單體1位于裝配槽2兩側的縱向側面3為平面,其中,位于裝配槽2一側的縱向側面3上設置有縱向的凸棱31,位于裝配槽2另一側的縱向側面3上設置有卡槽32。第一密封單體11的凸棱31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卡槽32相配連接,同時,所述第一密封單體11的卡槽32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凸棱31相配合連接。
所述凸棱31由密封單體1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且凸棱31的兩端與密封單體1的兩端齊平,所述卡槽32也由密封單體1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凸棱31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凸棱31面積較小的底面與密封單體1的縱向側面3固定相連成一體,優選地,凸棱31在密封單體1注塑成型時一并成型。所述卡槽32的橫截面也為等腰梯形,第一密封單體11的卡槽32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凸棱31相適配,同時第一密封單體11的凸棱31卡槽32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卡槽32相適配。
所述密封套為第一密封單體11和第二密封單體12扣接在一起形成的組合體,組合體由第一密封單體11的凸棱31插入第二密封單體12的卡槽32,第二密封單體12的凸棱31插入第一密封單體11的卡槽32形成,第一密封單體11的兩個縱向側面3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兩個縱向側面3緊密貼合在一起。由于每個密封單體1的裝配槽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第一密封單體11和第二密封單體12連接構成組合體的情況下,兩個密封單體1的裝配槽2形成組合體的裝配孔4。每個密封單體1的裝配槽2的直徑,沿軸線方向由一端至其另一端漸變式增大,由兩個密封單體1配合形成的裝配孔4為錐形孔,該錐形孔的斜度為0.7°~1.5°。
每個密封單體1的裝配槽2的內壁,沿其軸線的方向依次等間距布置有三組密封半環5,每組密封半環5包含三個密封半環,所述三個密封半環沿裝配槽2的軸線依次等間距布置,各密封半環與裝配槽2的內壁固定相連成一體,可在密封單體1注塑成型時一并成型。第一密封單體11和第二密封單體12裝配成組合體時,在組合體的裝配孔4內壁上形成三組密封環6,各組密封環6的軸線均與組合體的軸線重合,各組密封環6凸出于裝配孔4的內表面,將組合體裝配至光桿后,每組密封環6與光桿的表面接觸,阻止原油隨光桿向上行走,保持密封性。
所述每個密封單體1的弧形外側壁上,沿其軸線的方向依次等間距布置有三個半環狀安裝槽7,所述半環狀安裝槽7的橫截面為長方形。在使用狀態下,需要將兩個密封單體1裝配成組合體,組合體裝配完成后,第一密封單體11的三個半環狀安裝槽7與第二密封單體12的三個半環狀安裝槽7,形成組合體的外壁上的三個環狀安裝槽8。組合體外壁上的三個環狀安裝槽8與裝配孔4內壁上的三組密封環6,分別一一對應,三個環狀安裝槽8與組合體的軸線重合。在將第一密封單體11和第二密封單體12裝配到光桿后,需要在每個環狀的安裝槽8內配置一個喉箍,使用螺絲刀將喉箍的螺栓擰緊,所述喉箍將組合體套緊,壓迫對應的一組密封環6抱緊在光桿的外壁上,實現密封。
在將第一密封單體11和第二密封單體12裝配到的光桿外部形成裝配體的過程如下:首先,將第一密封單體11的裝配槽2的小口徑端向下,且靠緊在光桿的一側,將第二密封單體12的裝配槽2的小口徑端向下,且靠緊在光桿的另一側。其次,第二密封單體12位于第一密封單體11的上方,使第一密封單體11的凸棱31對準第二密封單體12的卡槽32,同時第二密封單體12的凸棱31對準第一密封單體11的卡槽32,第二密封單體12由上往下插入,形成組合體。由于組合體的裝配孔4為錐形孔,位于最下方的一組密封環6與光桿過盈配合,其上方另外兩組密封環6分別與光桿過渡配合和間隙配合。最后,在組合體的外壁的三個環狀安裝槽8分別配置一個喉箍,喉箍可將組合體裹緊在光桿上。在使用的初始階段,先擰緊位于最下方的喉箍。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最下方的一組密封環6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在擰緊中間的喉箍,是中間一組密封環6與光桿過盈配合,依次類推。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