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水井井口作業裝置,具體地說是注水井測調作業井口溢液收集回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注水井測調一體化作業技術逐步在油田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的經濟效益日趨顯著。但在注水井測調作業時帶有污油的水會從隨著測試管線上下移動時返出,這些含油污水溢流到地面造成污染環境,還影響工人正常作業,破壞生態環境,同時排出的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增加作業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注水井測調作業井口溢液收集回注裝置,可使注水井測調作業時隨測試電纜從注水井井口溢出的污水進入集水槽后在增壓泵的作用下進入油管四通內實現回注。該裝置具有不污染環境、節省水源及能回收利用污油的特點。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注水井測調作業井口溢液收集回注裝置,包括集液槽、導流管、增壓泵、回注管,所述集液槽安裝在防噴管的上端,防噴管下端連接在井口上端,所述增壓泵一端通過導流管連接集液槽,另一端連通回注管,所述回注管通過油管四通連接井口。
所述回注管上設置有壓力表和單流閥。
所述集液槽斜下方開設與導流管連接的導流口,所述集液槽的正下端為主接口,主接口與防噴管連接。
所述集液槽的主接口通過螺紋連接防噴管并設置密封圈。
所述集液槽下端外圓柱面設有直角支架桿,直角支架桿上端安裝上導輪,所述防噴管下端通過直立接箍連接在井口上,所述直立接箍上固定有水平支架桿,水平支架桿上安裝下導輪,測試電纜依次繞過下導輪、上導輪,然后垂直經過集液槽、防噴管后進入井口內,所述井口還連接注水管,注水管上設置壓力表。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該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安裝施工工藝簡單可靠。
(2)不污染環境,節省水源,同時能回收利用污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注水井測調作業井口溢液收集回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集水槽的剖面圖。
圖中:上導輪1,集液槽2,導流管3,測試電纜4,防噴管5,直立接箍6,下導輪7,注水井測調井口8,油管四通9,注水管10,壓力表11、14,回注管12,單流閥13和增壓泵15。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據圖1,注水井測調作業井口溢液收集回注裝置,主要由注水井測調井口8,注水管10,壓力表11、14,直立接箍6,防噴管5,集液槽2,上導輪1,測試電纜4,下導輪7,導流管3,增壓泵15,回注管12,單流閥13和油管四通9組成,所述的注水井測調井口8上順次安裝直立接箍6、防噴管5和集液槽2,所述的上導輪1安裝在集液槽2上的支架201上端,所述的下導輪7安裝在直立接箍6的橫桿端部,所述的測試電纜4一端連接絞車,一端順次繞過下導輪7和上導輪1,進入集液槽2、防噴管5,直至注水井測試段,所述的集液槽2與油管四通9之間順次連接導流管3、增壓泵15、壓力表14、回注管12和單流閥13。
根據圖2,所述的集液槽2下端外圓柱面設有直角支架桿201。
根據圖2,所述的集液槽2下端設有與防噴管5密封連接的螺紋孔和密封圈202。
根據圖2,所述的集液槽2設有與導流管連接的導流口203。
根據圖1,所述的單流閥13安裝在油管四通9端部,只允許液體進入油管四通9。
現場實施中,根據圖1,安裝好各部件后,當有液體隨測試電纜4流出進入集液槽2中,液體在自重作用下,流到增壓泵15入口,經增壓泵15增壓后,液體壓力超過注水管10的壓力后,單流閥13打開,液體通過油管四通9進入井中注水層段。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其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