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盾構隧道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類矩形盾構隧道的廢水泵房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盾構隧道泵房通常采用地面加固或凍結法加固,在隧道外部進行礦山法暗挖施工,不僅施工風險大,而且造價高,同時對隧道的內部空間利用率并不高,往往造成盾構隧道整體用地面積大,結構不簡練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類矩形盾構隧道的廢水泵房布置結構,通過將相連通的廢水集水池設置在類矩形盾構隧道的立柱兩側,有效利用了隧道的內部空間,同時實現了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內的同步排水,有效提高排水效率。
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用于類矩形盾構隧道的廢水泵房布置結構,所述廢水泵房布置在所述類矩形盾構隧道之中,所述類矩形盾構隧道的內部空間由一立柱分隔為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所述廢水泵房至少包括廢水集水池、廢水泵和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集水池分別設置在所述立柱兩側,兩個所述廢水集水池之間通過預埋在所述立柱內的連通管構成連通,至少一個所述廢水集水池內設置有所述廢水泵,所述廢水泵與所述排水管相連接以通過所述排水管排出所述廢水集水池內的廢水。
所述廢水集水池內分別設置有所述廢水泵,兩個所述廢水泵均連接所述排水管,其中一根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連接在另一根所述排水管上。
所述廢水集水池開設在所述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的道床面下方且位于所述立柱的兩側,所述廢水集水池的集水口位于上、下行列車內側,所述集水口上覆鋼格柵蓋板,所述鋼格柵蓋板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吊裝孔。
所述廢水泵房實際有效容積不小于6.40m3。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減少了外部泵房開挖施工,提高了內部空間利用率,避免了通常外置泵房設計方案施工風險大、投資大、施工工期長等缺點,施工工藝簡單、安全,節省了造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布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1-2所示,圖中標記1-14分別表示為:盾構隧道1、隧道限界2、軌道3、道床面4、連通管5、排水管6、廢水泵7、啟泵水位8、停泵水位9、立柱10、列車11、鋼格柵蓋板12、防火門13、廢水集水池14。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廢水泵房設置在盾構隧道1的內部,盾構隧道1為類矩形盾構隧道,其環向具有隧道限界2,隧道限界2指的是為保證盾構隧道1內各種交通的正常運行與安全,而規定在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的空間限界。盾構隧道1的內部空間由立柱10分隔為圖1中所示的左、右兩個空間,左、右兩個空間為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上、下行列車分別單獨行駛在獨立的空間內。在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內分別設置有道床以及設置在道床上的軌道3,軌道3的線形與盾構隧道1的延伸方向一致,軌道3上方搭載列車11,列車11通過軌道3在盾構隧道1內行駛。在立柱10上設置有防火門13,以防止起火的一側火勢進入另一邊。
結合圖1和圖2所示,在立柱1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廢水集水池14,兩個廢水集水池14分別處于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內。連通管5預埋在立柱10的底部,其兩端分別與位于立柱10兩側的廢水集水池14相連接,此時兩側的廢水集水池14通過預埋的連通管5構成連通。每個廢水集水池14的集水口均開設在其上表面,且位于上、下行列車11的內側,集水口上覆鋼格柵蓋板12,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內的廢水可通過鋼格柵蓋板12流入廢水集水池14的內部;此時,由于兩個廢水集水池14相連通構成連通器結構,因此其兩個廢水集水池14內的水位是相同的。
如圖1所示,在每個廢水集水池14的內部均設置有廢水泵7。廢水泵7具有啟泵水位8、停泵水位9,當廢水集水池14內的廢水水位到達啟泵水位8時,廢水泵7開始工作以將廢水集水池14內的廢水排出,而經過廢水泵7的排水,廢水集水池14內的廢水水位逐漸下降直至停泵水位9時,廢水泵7停止工作,而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的廢水繼續在相連通的廢水集水池14內積攢直至其水位高度再次達到啟泵水位8。廢水泵7的工作狀態可由液位傳感器連接控制,通過設置液位傳感器的觸發水位,使廢水泵7實現自動化地工作。
如圖2所示,廢水泵7的排水是通過排水管6實現的,兩個廢水泵7分別連接有一根排水管6,排水管6位于道床面4的上方,其中一根排水管6的排水口連接在另一根排水管6的管體上,圖2中所示的是右側的排水管6的排水口連接在左側的排水管6上的情況,此時,左側的排水管6的排水口作為排水總口通往隧道外,以將盾構隧道1內的廢水排出至外。在具體布置時,兩排水管6的設置位置相反亦可,即左側的排水管6的排水口連接在右側的排水管6上,而右側排水管6的排水口作為排水總口。
配合排水管6的布置結構,在平時,兩個廢水泵7構成互為備用結構,即一個廢水泵7正常工作時,另外一個廢水泵7停機備用,當正常工作的廢水泵7損壞而無法正常工作時,處在停機備用的廢水泵7啟動工作,從而保證廢水始終能夠正常地被排出盾構隧道1之外。而在消防時,為了盡快將盾構隧道1內的廢水排出,兩個廢水泵7同時啟用,以加快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
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在鋼格柵蓋板12上可開設吊裝孔(圖中未示出),該吊裝孔用于鋼格柵蓋板12的安裝,以及必要維修、維護時的拆除。
廢水泵房實際有效容積不小于6.40m3,以保證在能夠及時排出廢水的同時,有效利用盾構隧道1內的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本實施例中的廢水泵房根據水泵的實際性能,提出了壓縮泵房高度、減小泵房容積的理念,滿足隧道內設泵房的要求。泵房的凈空高度僅為1.1m。
本實施例中的廢水泵房利用類矩形隧道的結構特點,即中間設置了立柱10將廢水泵房一分為二,中間設置連通管5,既滿足泵房容積的要求,又不改變盾構隧道1的基本結構。結構完成后,有效利用道床外空間現澆砼隔墻,形成廢水集水池14,施工工藝簡單、安全。
內附式排水泵房采用了分設、共享設計,充分利用了類矩形盾構內部空間,一座泵房,分開設置,共享集水池容積和排水能力;在符合相關設計規范的前提下,避免了通常外置泵房設計方案施工風險大、投資大、施工工期長等缺點。
雖然以上實施例已經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構思和實施例做了詳細說明,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沒有脫離權利要求限定范圍的前提條件下,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進和變換,如:上、下行列車行駛空間內的布置結構、各零部件的型號、尺寸等,故在此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