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管氣相壓裂裝置,屬于二氧化碳氣相壓裂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二氧化碳氣相壓裂的基本原理為液態二氧化碳受熱在20至40毫秒內氣化為氣態二氧化碳,體積膨脹,壓力升高,對外做功來壓裂目標體,二氧化碳氣體具有降溫、阻燃、阻爆、無毒無害的特點。該壓裂技術具有無明火、安全、高效、方便的特點,是炸藥的理想替代品。近幾年通過工業性的試驗,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是目前的市場上的二氧化碳氣相壓裂裝置大多數都比較笨重,結構千篇一律,容量小,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目標體,產品適應性欠佳,勞動強度大,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該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充裝量大,材質輕便,操作方便,適應性強的特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雙管氣相壓裂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雙管氣相壓裝置,包括泄流管、儲液管、噴氣孔、增壓棒及充氣閥,所述的儲液管嵌于泄流管內并與泄流管同軸分布,泄流管與儲液管之間設不小于3毫米的間隙,泄流管上均布若干噴氣孔,各噴氣孔環繞泄流管軸線均勻分布,噴氣孔總有效面積不大于泄流管表面面積的1/5,噴氣孔孔徑為泄流管直徑的0.05—0.5倍,充氣閥與儲液管相互連通構成密閉的承壓腔體結構,泄流管和儲液管前端為密閉結構,末端設連接口,并通過連接口與充氣閥連接,其中充氣閥與儲液管相互連通,增壓棒若干嵌于儲液管內并與儲液管內壁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泄流管和儲液管間通過螺紋、定位扣及滑軌任意一種或幾種共用連接方式。
進一步的,所述的噴氣孔軸向界面為矩形、沙漏形、錐形及雙曲線形中的任意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的增壓棒上設驅動電極和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驅動電極和控制裝置均嵌于充氣閥上,驅動電極并與控制裝置電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儲液管壁厚為泄流管壁厚的1/2—3/4,泄流管的承壓能力為儲液管承壓能力的1/4—3/4。
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操作靈活方便且使用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滿足各種鉆孔、油氣井和水井結構使用的需要,適應于多種復雜地質條件,提高設備環境適應性和使用靈活性,另一方面可根據使用需要靈活調整對地質條件的壓力強度、壓裂作業位置和壓裂作業范圍等,同時還可有效的對壓裂進行靈活的操控。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精度及操作安全性的目的。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管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雙管氣相壓裂消除煤與瓦斯突的裝置,包括泄流管1、儲液管2、噴氣孔6、增壓棒3及充氣閥4,儲液管2嵌于泄流管1內并與泄流管1同軸分布,儲液管2的管壁用于控制高壓二氧化碳氣體噴出壓力,泄流管1與儲液管2之間設不小于3毫米的間隙,泄流管1上均布若干噴氣孔6,各噴氣孔環繞泄流管軸線均勻分布,噴氣孔6總有效面積不大于泄流管1表面面積的1/5,噴氣孔6孔徑為泄流管1直徑的0.05—0.5倍,充氣閥4與儲液管2相互連通構成密閉的承壓腔體結構,用于儲存液態二氧化碳,泄流管1和儲液管2前端為密閉結構,末端設連接口5,并通過連接口5與充氣閥4連接,其中充氣閥4與儲液管2相互連通,增壓棒3若干嵌于儲液管內并與儲液管內壁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泄流管1和儲液管2間通過螺紋、定位扣及滑軌任意一種或幾種共用連接方式。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噴氣孔6軸向界面為矩形、沙漏形、錐形及雙曲線形中的任意一種。
本實施例中,泄流管1、儲液管2的材質類別可以是鋼鐵類材料、塑料類材料、玻璃鋼類材料或其它類能承載壓力的管狀材料,其中儲液管2是一次性,不可重復使用的,泄流管1可以重復實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增壓棒3上設驅動電極31和控制裝置32,其中所述的驅動電極31和控制裝置32均嵌于充氣閥4上,驅動電極31并與控制裝置32電氣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儲液管2壁厚為泄流管1壁厚的1/2—3/4,泄流管1的承壓能力為儲液管2承壓能力的1/4—3/4。
在進行氣相壓裂施工時,連接啟爆器和充氣閥4的電極,并加熱增壓棒3,儲液管2中液態二氧化碳氣化后,管內氣體體積增大,壓力升高,突破儲液管管壁的極限壓力,高壓二氧化碳氣體釋出,并通過泄流管1上的噴氣孔6噴出作用于目標體。
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操作靈活方便且使用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滿足各種鉆孔、油氣井和水井結構使用的需要,適應于多種復雜地質條件,提高設備環境適應性和使用靈活性,另一方面可根據使用需要靈活調整對地質條件的壓力強度、壓裂作業位置和壓裂作業范圍等,同時還可有效的對壓裂進行靈活的操控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精度及操作安全性的目的。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