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采煤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沖擊地壓厚煤層傾斜分層綜放工作面交錯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在目前已有的采煤技術中,對于緩傾斜厚煤層采用傾斜分層開采時,分層平巷傾斜布置一般為兩種方法,即內錯式或外錯式,內錯式布置的下分層平巷內錯半個至一個巷道寬度,外錯式下分層巷道位于上分層工作面外側,在沖擊地壓厚煤層中采用以上這兩種方法都使區段煤柱加大,造成資源損失,并且外錯式布置時下分層巷道處于上分層煤柱側向固定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內,沖擊地壓顯現強烈,巷道維護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煤柱大,造成資源損失的缺陷,提供一種沖擊地壓厚煤層傾斜分層綜放工作面交錯布置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沖擊地壓厚煤層傾斜分層綜放工作面交錯布置結構,包括傾斜的若干分層,每個所述分層設置有若干區段工作面,每個所述區段工作面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回風巷和運輸巷,同一分層的相鄰兩個區段工作面之間的回風巷和運輸巷之間形成煤柱;上一分層和下一分層區的煤柱交錯布置,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設置在上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采空區下方,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運輸巷位于上一分層第N+1個區段工作面采空區下方。
其中N≥2,每一分層分沿傾斜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第1、2、3…N個區段工作面。
作為優選,煤層傾斜角度小于25°,煤層厚度大于10m。
進一步地,所述的煤柱寬度為3-4m。
作為優選,上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與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0-12m。
作為優選,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運輸巷與上一分層第N+1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之間水平距離為2-4m。
有益效果:1、本發明每一分層相鄰兩個區段工作面留設區段煤柱均為小煤柱,且下分層區段工作面回采時可部分回收上分層區段煤柱,避免了丟煤現象,大大提高了資源回收率。
2、本發明下一分層的區段工作面回風巷、運輸巷均布置在上一分層區段工作面采空區的卸壓帶內,下分層工作面兩巷在掘進和回采期間受沖擊地壓影響減小,實現安全、高產,上一分層區段工作面煤柱的固定支承壓力由區段工作面內液壓支架承受,實現安全、高效、高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方法工作面布置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方法工作面布置平面示意圖。
圖中標號:1.上分層,11.上分層第一個區段工作面,12.上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13.上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2.下分層,21.下分層第一個區段工作面,22.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3.下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3.回風巷,4.運輸巷。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沖擊地壓厚煤層傾斜分層綜放工作面交錯布置結構,煤層傾斜角度小于25°,煤層厚度大于10m,包括傾斜的若干分層,每個所述分層設置有若干區段工作面,每個所述區段工作面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回風巷和運輸巷,同一分層的相鄰兩個區段工作面之間的回風巷和運輸巷之間形成煤柱,所述的煤柱寬度為3-4m;上一分層和下一分層區的煤柱交錯布置,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設置在上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采空區下方,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運輸巷位于上一分層第N+1個區段工作面采空區下方。上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與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0-12m。下一分層第N個區段工作面的運輸巷與上一分層第N+1個區段工作面的回風巷之間水平距離為2-4m,其中N≥2。
如圖1和2所示,以上、下兩個分層,每個分層三個區段工作面為例。上分層1沿傾斜方向由上至下包括上分層第一個區段工作面11、上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12、上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13;下分層2沿傾斜方向由上至下包括下分層第一個區段工作面21、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2、下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23。
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2的回風巷3設置在上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12的采空區下方,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2的運輸巷4位于上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23采空區下方,上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12的回風巷3與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2的回風巷3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0-12m,下分層第二個區段工作面22的運輸巷4與上分層第三個區段工作面13的回風巷3之間的水平距離為2-4m。
應當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由本發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