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混凝土噴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
背景技術:
對開挖面采用噴射混凝土防護是隧道、地鐵、人防等地下工程常用的方法,噴射混凝土有干噴與濕噴之別。干噴是將水泥、砂、碎石、粉體速凝劑先混合均勻,用壓縮空氣通過管道輸送到地下工作面,并在噴出口附近與拌合水混合,然后噴射到開挖面上;濕噴是將水泥、砂、碎石、水、減水劑集中拌合成濕料,運送到開挖面附近,通過壓漿泵送至噴嘴,在噴嘴附近與液體速凝劑混合,然后再噴射到開挖面上。大量工程實踐表明,干噴工藝的噴射速度大,粉塵污染及回彈情況較嚴重,設備小,操作靈活,適合于單次混凝土量較小的情況。濕噴工藝的噴射速度較低,水灰比增大,混凝土的初期強度亦較低,設備較大,操作不太靈活,但回彈情況有所改善,材料配合易于控制,工作效率較干拌法為高,適合于單次混凝土量較大的情況。當圍巖情況較差時,單次開挖的工程量一般較小,需要及時噴射混凝土進行支護,單次噴射混凝土的量也就比較小,此時,濕噴就不如干噴方便。
采用干噴工藝時,干料與拌合水在噴嘴附近交匯,卻難以混合均勻,噴出來的混凝土夾雜著一定量的干粉,噴射混凝土的勻質性不高,內部宏觀缺陷較多。同時,管內氣壓高達5~6MPa,而管口外氣壓只有0.1MPa,管口的瞬間氣壓降低,空氣夾雜著干粉和水汽發生體積快速膨脹,使得噴射混凝土作業面附近粉塵含量大,施工環境極其惡劣,嚴重影響了作業工人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現有的干噴工藝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提高干料與拌合水的混合均勻程度,并降低作業期間環境中的粉塵含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包括彼此相連的拌合水分流器和噴桿,拌合水分流器包括殼體、水量調節開關及分流器主體,殼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水量調節開關的定位孔,水量調節開關安裝在該定位孔處,分流器主體設置在殼體內部,分流器主體的內部中空,分流器主體上沿其軸向開設有若干個呈圓周螺旋分布的出水孔。
所述分流器主體的外側還設置有與出水孔的螺旋軌跡相同的擋水板,擋水板的橫斷面呈圓弧狀,擋水板與分流器主體的外表面之間配合形成過水間隙,擋水板上開設有進水口,進水口正對所述定位孔。
所述噴桿包括主噴桿,所述主噴桿和殼體之間通過定位機構相連。
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螺栓和兩個結構相同的卡箍,各卡箍的外緣分別設置有定位凸起,各定位凸起上均開設有與定位螺栓相適配的螺栓孔,其中一個卡箍套置在主噴桿的末端外側,另一個卡箍套置在殼體的前端外側,兩個卡箍通過定位螺栓相連。
所述主噴桿與殼體的相連位置處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噴桿還包括副噴桿,副噴桿安裝在主噴桿的前部,副噴桿上開設有多個通氣孔。
各所述通氣孔均沿副噴桿的軸向開設。
所述副噴桿的外徑大于主噴桿的外徑。
所述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還包括拌合水輸送管和干料輸送管,拌合水輸送管與上述水量調節開關相連,干料輸送管與所述拌合水分流器相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延長了拌合水與干料的接觸時間,分流器上的出水孔呈圓周布置,使得拌合水與干料全角度接觸,并緩解了管內外氣壓的驟然降低而引起的氣體膨脹。在提高干料與拌合水的混合均勻程度的同時,降低了作業期間環境中的粉塵含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分流器主體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分流器主體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半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爆炸圖。
其中,
1、拌合水分流器 11、殼體 11.1、定位孔 12、水量調節開關 13、分流器主體 13.1、出水孔 13.2、進水口 13.3、擋水板 2、主噴桿 3、副噴桿 31、通氣孔 4、卡箍 41、定位凸起 42、螺栓孔 5、定位螺栓 6、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包括彼此相連的拌合水分流器1和噴桿,拌合水分流器1包括殼體11、水量調節開關12及分流器主體13,殼體11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水量調節開關12的定位孔11.1,水量調節開關12安裝在該定位孔11.1處,分流器主體13設置在殼體11內部,分流器主體13的內部中空。所述用于提高干噴混凝土混合均勻度并降低粉塵的設備還包括拌合水輸送管和干料輸送管,拌合水輸送管與上述水量調節開關12相連,干料輸送管與所述拌合水分流器1相連。
所述分流器主體13上沿其軸向開設有若干個呈圓周螺旋分布的出水孔13.1,拌合水經水量調節開關12、匯入殼體11內表面與分流器主體13外表面之間的空腔內,拌合水沿分流器主體13的外表面流動,并通過出水孔13.1進入分流器主體13內部,并與干粉混合。
所述噴桿包括主噴桿2,所述主噴桿2和殼體11之間通過定位機構相連。所述主噴桿2與殼體11的相連位置處設置有密封圈6。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三個定位螺栓5和兩個結構相同的卡箍4,各卡箍4的外緣分別設置有三個定位凸起41,各定位凸起41上均開設有與定位螺栓5相適配的螺栓孔42,其中一個卡箍4套置在主噴桿2的末端外側,另一個卡箍4套置在殼體的前端外側,兩個卡箍4通過定位螺栓5相連。
所述噴桿還包括副噴桿3,副噴桿3安裝在主噴桿2的前部。所述副噴桿3的外徑大于主噴桿2的外徑。副噴桿3上開設有多個通氣孔31。各所述通氣孔31均沿副噴桿3的軸向開設。通氣孔31的設置緩解了噴桿內外氣壓的驟然下降而引起的氣體膨脹。
實施例二:
如圖3和圖4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和原理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分流器主體13的外側還設置有與出水孔13.1的螺旋軌跡相同的擋水板13.3,擋水板13.3的橫斷面呈圓弧狀,擋水板13.3與分流器主體13的外表面之間配合形成過水間隙,擋水板13.3上開設有進水口13.2,進水口13.2正對所述定位孔11.1。拌合水經水量調節開關12、進水口13.2匯入擋水板13.3,拌合水沿擋水板13.3與分流器主體13的外表面間的過水間隙流動,通過出水孔13.1進入分流器主體13內部,擋水板13.3和出水孔13.1的設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拌合水從一端直接進入所導致的水壓偏差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精神所作的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