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器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介入支架治療是解決心血管狹窄、提高病人生存幾率、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和生存時間的有效方法。但是,影響支架與血液相容性的主要因素為支架的表面粗糙度。支架的粗糙度越大,暴露在血液中的面積越大,凝血的可能性越大。
[0003]支架拋光方法能降低支架的粗糙度,目前通常采用的是電化學拋光方法。電化學拋光方法是在支架的拋光過程中,支架上導通電流作為電解過程陽極,在電解液中置放其它金屬材料作為拋光陰極,拋光陰極一般處于電解槽的遠端。在拋光過程中,利用電解液作為拋光離子載體,去除支架表面一層較為粗糙的金屬層。相對于金屬機械加工方法來說,電化學拋光更加均勻,材料表面更加圓潤。所以,電化學拋光過程是制作支架工藝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0004]但是現有技術在使用電化學拋光方法拋光支架的過程中,由于用于旋掛支架的結構中的輔助導電掛具和電解液接觸部位過多,導致電解液被其電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能在支架的拋光過程中,減少電解液的電解。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包括:
[0007]用于旋掛待拋光支架的導電絲;
[0008]分別位于待拋光支架兩側的第一導電桿和第二導電桿,導電絲的第一端穿設于設置在第一導電桿的底部的第一凹槽且外露于第一凹槽,導電絲的第二端穿設于設置在第二導電桿的底部的第二凹槽且外露于第二凹槽;
[0009]第一絕緣固定管,可滑動地套設于第一導電桿上,且第一絕緣管底部靠近待拋光支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凹槽,第一導電桿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的一側外露于第一絕緣固定管;
[0010]第二絕緣固定管,可滑動地套設于第二導電桿上,且第二絕緣管底部靠近待拋光支架的一側設置有第四凹槽,第二導電桿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的一側外露于第二絕緣固定管;
[0011]連接部,與用于帶動支架旋掛裝置運動的驅動裝置連接,且第一導電桿的頂部和第二導電桿的頂部均與連接部連接,
[0012]其中,第一絕緣固定管和第二絕緣固定管朝第一方向移動時,第三凹槽的頂部與和第四凹槽的頂部均與導電絲卡接,第一絕緣固定管和第二絕緣固定管朝第二方向移動時,第三凹槽的頂部和第四凹槽的頂部均與導電絲分離。
[0013]可選地,導電絲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一凹槽的長度大于5毫米。
[0014]可選地,導電絲的第二端外露于第二凹槽的長度大于5毫米。
[0015]可選地,第一導電桿和第二導電桿均采用具有銥鉭涂層的鈦材制成。
[0016]可選地,連接部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連接桿,第一導電桿的頂部與第一固定柱連接,第二導電桿的頂部與第二固定柱連接,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均與連接桿連接。
[0017]可選地,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連接桿均采用銅質材料制成。
[0018]可選地,支架旋掛裝置還包括:套設于導電絲上的第一絕緣環和第二絕緣環,且第一絕緣環位于第一絕緣固定管與待拋光支架之間,第二絕緣環位于第二絕緣固定管與待拋光支架之間。
[0019]可選地,第一絕緣環和第二絕緣環的長度均小于3毫米。
[0020]可選地,第一絕緣環與待拋光支架之間的第一距離值和第二絕緣環與待拋光支架之間的第二距離值的和值的范圍為2?5毫米。
[0021]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當對待拋光支架進行電化學拋光時,第一絕緣固定管和第二絕緣固定管會使得第一導電桿和第二導電桿不會大面積地與電解液接觸,從而減少電解液的電解。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圖1的A-A向剖面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待拋光支架;2、導電絲;3、第一導電桿;4、第二導電桿;5、第一絕緣固定管;6、第二絕緣固定管;7、第一固定柱;8、第二固定柱;9、連接桿;10、第一絕緣環;11、第二絕緣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28]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化學拋光中的支架旋掛裝置,該支架旋掛裝置包括:用于旋掛待拋光支架I的導電絲2 ;分別位于待拋光支架I兩側的第一導電桿3和第二導電桿4,導電絲2的第一端穿設于設置在第一導電桿3的底部的第一凹槽且外露于第一凹槽,導電絲2的第二端穿設于設置在第二導電桿4的底部的第二凹槽且外露于第二凹槽;第一絕緣固定管5,可滑動地套設于第一導電桿3上,且第一絕緣管底部靠近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凹槽,第一導電桿3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外露于第一絕緣固定管5 ;第二絕緣固定管6,可滑動地套設于第二導電桿4上,且第二絕緣管底部靠近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設置有第四凹槽,第二導電桿4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外露于第二絕緣固定管6 ;連接部,與用于帶動支架旋掛裝置運動的驅動裝置連接,且第一導電桿3的頂部和第二導電桿4的頂部均與連接部連接。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待拋光支架I是一種介入醫療器械,例如可吸收血管支架等。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驅動裝置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例如電機等)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切除一部分第一絕緣固定管5 (例如第一絕緣固定管5底部的2/3)的方式使第一導電桿3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外露于第一絕緣固定管5,同理,可以通過切除一部分第二絕緣固定管6(例如第二絕緣固定管6底部的2/3)的方式使第二導電桿4底部遠離待拋光支架I的一側外露于第二絕緣固定管6。而外露于第一絕緣固定管5的第一導電桿3和外露于第二絕緣固定管6的第二導電桿4可以用來吸收待拋光支架I端頭的電流,避免電化學中的“尖端效應”。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待拋光支架I可以套設旋掛在上述導電絲2上。且該導電絲2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一凹槽的長度大于5毫米,導電絲2的第二端外露于第二凹槽的長度大于5毫米。需要說明的是,導電絲2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一凹槽的部分和導電絲2的第二外露于第二凹槽的部分也可以用來吸收待拋光支架I端頭的電流,避免電化學中的“尖端效應”。可以理解的是,導電絲2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一凹槽的長度以及導電絲2的第二端外露于第二凹槽的長度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0033]其中,“尖端效應”是指在電化學體系中位于導電的尖端部位,電流比較集中。
[0034]本實用新型使得在整個拋光過程中,不需要輔助陽極,不存在待拋光支架I和輔助金屬陽極觸碰導致待拋光支架I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