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條及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封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密封條及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法蘭密封結構大多采用平墊片、橡膠類墊或密封膠類密封。該類結構在初期能得到較好的壓力分布,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
[0003]如無石棉墊片本身的蠕變較大,當預緊載荷施加在墊片時,即會發生衰減,甚至在把緊后的半小時內,某些墊片的殘余載荷能夠衰減到初始載荷的60%,如果為了獲得更好的實際載荷,只能不斷的提高預緊載荷力,補償載荷的衰減,但過高的預緊力將很有可能導致無石棉墊片的壓潰(即橡膠與纖維發生撕裂),使得墊片喪失密封能力。
[0004]再如硅橡膠雖然能夠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由于本身的特性導致其不能密封壓力較高的介質。
[0005]另外,如果零部件發生故障,選用硅橡膠不方便進行清洗和更換。
[0006]上述密封結構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受螺栓載荷松弛、溫度和振動的影響,載荷發生衰減,泄漏的可能性逐漸增大。當墊片發生泄漏后,只能通過更換墊片,維修成本較高。
[0007]同時現階段使用的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一般就是使用密封墊片,隨著時間的延長,同樣存在上述密封效果差甚至失效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條,以解決現有的密封結構密封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密封條,包括密封條本體,所述密封條本體的橫截面形狀包括相對布置的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和所述下密封部的相對內側具有一中間連接部;
[0010]所述上密封部的外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密封帶,所述上密封部的內側表面上具有第二密封帶,所述下密封部的內側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帶,所述下密封部的外側表面上具有第四密封帶;
[0011]所述第一密封帶的密封接觸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帶的密封接觸壓力,所述第三密封帶的密封接觸壓力大于所述第四密封帶的密封接觸壓力,且所述第二密封帶的接觸壓力小于所述第三密封帶的密封接觸壓力;
[0012]還包括一中間支撐件,所述中間支撐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帶與所述第三密封帶之間,且分別與對應所述第二密封帶和所述第三密封帶之間形成密封;
[0013]位于所述中間支撐件一側的所述第一密封帶和所述第二密封帶構成所述密封條本體的初始密封結構,位于所述中間支撐件另一側的所述第三密封結構和所述第四密封結構構成所述密封條本體的備用密封結構。
[0014]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第一密封帶和所述第三密封帶的橫截面形狀相同且密封接觸壓力相等,所述第二密封帶和所述第四密封帶的橫截面形狀相同且密封接觸壓力相等。
[0015]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第一密封帶和所述第三密封帶的橫截面形狀均為梯形面,所述第二密封帶和所述第四密封帶的橫截面形狀均呈圓弧面。
[0016]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密封條本體的橫截面呈U型。
[0017]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由于密封條本體的橫截面形狀包括相對布置的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上密封部和所述下密封部的相對內側具有一中間連接部,且上密封部具有第一密封帶和第二密封帶,下密封部具有第三密封帶和第四密封帶,同時包括一中間支撐件,且中間支撐件與對應的第二密封帶和第三密封帶分別形成密封,因此本密封條本體位于中間支撐件一側的第一密封帶和第二密封帶構成密封條本體的初始密封結構,位于另一側的第三密封帶和第四密封形成備用密封結構,這樣在初始密封結構發生泄漏時,可以繼續使用備用密封帶實現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的使用效果,降低使用成本,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便于安裝使用。
[0019]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以解決現有的使用的曲軸箱與油底殼密封結構,存在密封不可靠易發生泄漏的技術問題。
[002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所述中間支撐件為油底殼,且所述油底殼需密封的部位分別與所述第二密封帶和所述第三密封帶之間形成密封,所述曲軸箱需密封的部位與所述第一密封帶之間形成密封,從而使所述第一密封帶和所述第二密封帶形成所述曲軸箱與所述油底殼之間的初始密封結構;
[0021]所述第四密封帶的下方設有一用于壓緊所述密封條的壓緊塊,所述壓緊塊與所述第四密封帶之間也形成密封,所述壓緊塊與所述曲軸箱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在一起。
[0022]作為進一步地改進,還包括一用于防止所述密封條脫出的防脫出結構,所述防脫出結構設置在所述密封條的中間連接部的外側,且所述防脫出結構與所述壓緊塊連接在一起。
[0023]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防脫出結構為一擋件,所述擋件的一端與所述壓緊塊垂直連接在一起,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曲軸箱之間具有用于調節所述壓緊塊壓縮量的調節空隙。
[0024]由于曲軸箱和油底殼采用本密封條結構進行密封,可實現兩道密封結構,大大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防止泄露的發生,且整體結構簡單,便于安裝;同時由于還包括壓緊塊和防脫出結構,可根據需要調節壓緊塊的壓縮量并保證密封條的安裝位置,同時還可避免過度壓縮密封條,防止密封條的損壞。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密封條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曲軸箱與油底殼的密封結構的示意圖;
[0027]圖3是圖2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28]圖中:1、密封條本體,10、上密封部,100、第一密封帶,101、第二密封帶,11、下密封部,110、第三密封帶,111、第四密封帶,12、中間連接部,2、中間支撐件,3、曲軸箱,4、油底殼,5、壓緊塊,6、緊固件,7、擋件,8、調節空隙,9、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如圖1中所示,公開了一種密封條,包括密封條本體1,密封條本體I的橫截面形狀包括相對布置的上密封部10和下密封部11,上密封部10和下密封部11的相對內側具有一中間連接部12。
[0031]上密封部10的外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密封帶100,上密封部10的內側表面上具有第二密封帶101,下密封部11的內側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帶110,下密封部11的外側表面上具有第四密封帶111。
[0032]第一密封帶100的密封接觸壓力大于第二密封帶101的密封接觸壓力,第三密封帶110的密封接觸壓力大于第四密封帶111的密封接觸壓力,且第二密封帶101的接觸壓力小于第三密封帶110的密封接觸壓力。
[0033]還包括一中間支撐件2,中間支撐件2設置在第二密封帶101與第三密封帶110之間,且分別與對應第二密封帶101和第三密封帶110之間形成密封;
[0034]位于中間支撐件2 —側的第一密封帶100和第二密封帶101構成密封條本體I的初始密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