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污染的綠色發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污染的綠色發電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充分利用水傳輸進行發電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的光伏發電雖然不使用燃料能源,依靠太陽照射的自然能源,但是它的發電量且很低,遇有陰天、雨天、雪天和夜間就不能發電了,受自然條件制約太嚴重,而且占用土地面積很多,建設資金投入太高,然而此類型的發電也就只能做配角,承擔不了電網的主流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率高,穩定性強的無污染的綠色發電系統。
[0004]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發電系統,包括圓筒型水塔、供電控制裝置,其中,水塔上部為環形水槽,水塔下部設置有塔內廠房,發電機組安裝在塔內廠房內部;水塔塔體筒壁上設置有下輸水管道和溢流水管道;水塔底部設置有下返水水池,與下返水水池連通的下返水水道與同樣設置在水塔底部的圓形水道連通,水塔塔體的外圓周上設置有高壓輸水機機房,機房內沿其圓周分布有多個高壓輸水機,每個高壓輸水機分別與水塔的上水管道和圓形水道連通;
[0005]a、所述的塔內廠房中央設置有一水轉向臺,該水轉向臺的外圍沿其圓周分布有三組發電機組,每組發電機組分別包括一主發電機組和一副發電機組;每個主發電機組分別通過發電機組的進水管道與水塔的下輸水管道連接、通過發電機組的出水管道與雍水池連接;每個副發電機組分別通過發電機組的進水管道與蓄水池連接、通過發電機組的出水管道和水塔的下返水水道連接;
[0006]b、所述的高壓輸水機頂部通過上水管道與水塔頂部的環形水槽連通;高壓輸水機底部通過吸水管道與水塔底部的圓形水道連通;高壓輸水機機房內部由隔板分隔成兩部分,上部分構成尚壓輸水機的上機體,下部分包括尚壓輸水機的下機體和上輸水管道:
[0007]上機體上部為儲水室,儲水室底部的上隔層上安裝有球閥,上隔層下方兩側分別設置有帶液流閥門的活塞,兩活塞底部安裝有伸縮套桿,伸縮套桿底部通過傳動機構連接;
[0008]下機體與上機體結構相同,上輸水管道設置在下機體兩側,上輸水管道穿過隔板與上機體連接;下機體底部設置一下隔層,傳動機構設置在下隔層下方,下隔層下方還設置有液壓泵和電動機,吸水管道一端與液壓泵連接,另一端與水塔的圓形水道連通;返水進水管道一端與液壓泵連接,另一端分成兩分支分別穿過下隔層與下機體內部連接;
[0009]C、所述的環形水槽、雍水池、蓄水池和下返水水池的頂部均設置有上蓋,他們的上蓋上分別安裝一氣流水分子回收器;所述氣流水分子回收器包括連通的闊體和管道,闊體為兩端小中間大的球形腔體,其兩端分別與小管道連接,闊體底部通過下水管道與水池連通;一端小管道的自由端懸空設置,另一端小管道的自由端與水池頂部連通;闊體內部設置有多層錯落設置的吸水薄膜。
[0010]三組發電機組沿水轉向臺外圓周呈主-副-主-副-主-副的形式均勻分布;三個副發電機組與三個主發電機組的下輸水管道對接。
[0011 ] 發電機組均為水輪發電機組,它的進水管道與下輸水管道連接處設置有發電機組閥門,該發電機組閥門通過拉繩與自調節閥門器連接。
[0012]圓形水道設置在水塔塔體外圍的高壓輸水機機房的底部。
[0013]高壓輸水機中的傳動機構包括鏈條和滑輪,鏈條的兩個自由端分別與左右兩個伸縮套桿固接,滑輪套裝在鏈條內,滑輪通過滑輪軸與機體側壁鉸接。
[0014]下機體內的返水進水管道上設置有液流開關,液流開關通過拉繩與傳動機構中的滑輪軸連接,拉繩上設置有一液流開關輪。
[0015]每個高壓輸水機的上機體和下機體中分別設置一組活塞機構,每組活塞機構中的兩個活塞之間交替升降。
[0016]氣流水分子回收器中的下水管道至少為一根。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以水作為工作介質能夠實現循環穩定、連續的發電作業,無污染,投資少,高位水源增壓快、提升位置準確,速度快,能夠在確保發電設備正常運轉的同時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故障率,實現連續、穩定、安全作業。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高壓輸水機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水輪發電機組的俯視圖。
[0021]圖中:環形水槽1,自動調門器2,溢流水管道3,下輸水管道4,塔體5,主發電機組閘門6,主發電機組7,雍水池8,供電控制器9,水轉向臺10,塔內廠房11,蓄水池12,副發電機組閘門13,副發電機組14,下返水水道15,圓形水道16,吸水管道17,高壓輸水機18,高壓輸水機機房19,上水管道20,開關柄21,液流閥門22,下隔層23,返水進水管道24,液壓泵25,電動機26,鏈條27,滑輪28,拉繩29,液流開關輪30,液流開關31,伸縮套桿32,機體33,上輸水管道34,活塞35,球閥36,上機體37,上隔層38,儲水室39,出水口 40,進水管道41,隔板42,氣流水分子回收器43,闊體44,小管道45,下水管道46。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3]參見附圖1-3,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這種發電系統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發電裝置,它經外部電源啟動后能夠穩定運轉,其在發電作業中不消耗能源。它包括圓筒型水塔和供電控制裝置,還包括高壓輸水部分。水塔塔體5為圓筒型結構,其上部為環形水槽1,頂部有蓋,水塔下部設置有塔內廠房11,發電機組安裝在塔內廠房內部。水塔塔體筒壁上設置有下輸水管道4和溢流水管道3,水塔底部設置有下返水水道15,下返水水道與同樣設置在水塔底部的圓形水道16連通,圓形水道設置在塔體外圍。
[0024]塔內廠房中央設置有一水轉向臺10,該水轉向臺的外圍沿其圓周分布有三組發電機組,每組發電機組分別包括一主發電機組7和一副發電機組14。每個主發電機組分別通過發電機組的進水管道41與水塔的下輸水管道連接、通過發電機組的出水管道與雍水池8連接。每個副發電機組分別通過發電機組的進水管道與蓄水池12連接、通過發電機組的出水管道和水塔的下返水水道連接。水轉向臺中設置三道隔層,相鄰隔層內為一組發電機組,三組發電機組沿水轉向臺外圓周呈主-副-主-副-主-副的形式均勻分布。三個副發電機組與三個主發電機組的下輸水管道對接。見圖3,水轉向臺的外圍是三個雍水池和三個蓄水池,供電控制裝置9在水轉向臺的上部。發電機組均為水輪發電機組,它的進水管道與下輸水管道連接處設置有發電機組閥門,即主發電機組閥門6和副發電機組閥門13,發電機組閥門通過拉繩與自調節閥門器連接。
[0025]環形水槽、雍水池、蓄水池和下返水水池的頂部均設置有上蓋,他們的上蓋上分別安裝一氣流水分子回收器43。氣流水分子回收器包括連通的闊體44和管道,闊體為兩端小中間大的球形腔體,其兩端分別與小管道45連接,闊體底部通過下水管道46穿過水池頂部的上蓋與水池連通。一端小管道的自由端懸空設置,另一端小管道的自由端與水池頂部連通。氣流水分子回收器中的下水管道至少為一根。與水池頂部連通的小管道和下水管道起到水流通和固定回收器整體的作用。闊體內部設置有多層錯落設置的吸水薄膜,各吸水薄膜之間為小空隙的交錯分布,薄膜外圍有邊框,通過邊框與闊體內壁連接。當氣流穿過多重交錯排放的薄膜時,氣流可以流通,而氣流中的水分子被重重薄膜所吸附并留在薄膜上,被留在薄膜上的水分子積聚多了以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闊體和下水管道流到發電機組中,闊體兩頭的小管道,一個與發電機組械面連接,與發電機組里面的氣流互通;一個懸于空中,使發電機組中的氣流與外界自然空氣流通。
[0026]水塔塔體的外圍還設置有高壓輸水機機房19,機房內沿其圓周分布有多個高壓輸水機18,每個高壓輸水機分別與水塔的上水管道20和圓形水道16連通。圓形水道設置在水塔塔體外圍的高壓輸水機機房19的底部。
[0027]高壓輸水機頂部通過上水管道與水塔頂部的環形水槽連通;高壓輸水機底部通過吸水管道17與水塔底部的圓形水道16連通。高壓輸水機機房內部由隔板42分隔成兩部分,上部分構成尚壓輸水機的上機體37,下部分包括尚壓輸水機的下機體33和上輸水管道34,他們全部安裝在高壓輸水機機房內。下機體與上機體結構相同,上輸水管道設置在下機體兩側,上輸水管道34穿過隔板與上機體37連接。下機體底部設置一下隔層,傳動機構設置在下隔層23下方,下隔層23下方還設置有液壓泵25和電動機26,吸水管道17 —端與液壓泵連接,另一端與水塔的圓形水道連通。返水進水管道24 —端與液壓泵連接,另一端分成兩分支分別穿過下隔層與下機體內部連接。
[0028]見圖2,高壓輸水機由上機體和下機體組成,上下機體內部又分別分為左右兩組液壓缸部件,上下機體組合連接,當下機體中的液壓缸缸室里面的水傳輸到上機體的缸室時,水在高壓輸水機內進行二次傳輸。上機體上部為儲水室39,儲水室底部的上隔層38上安裝有球閥36,上隔層下方兩側的兩個缸室分別設置有帶液流閥門22的活塞35,液流閥門上裝有拉繩和開關柄21,拉繩的長度大于伸縮套桿的活動距離。開關柄與安裝在隔層底部的金屬觸桿接觸,實現開關的開合。兩個缸室的活塞底部安裝有伸縮套桿32,伸縮套桿底部固定在隔板42上,伸縮套桿里面的活動桿通過穿過隔板的傳動機構連接。傳動機構包括鏈條27和滑輪28,鏈條的兩個自由端分別與左右兩個伸縮套桿內部固接,滑輪套裝在鏈條內,滑輪通過滑輪軸與機體側壁鉸接。下機體內的返水進水管道24上設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