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柴油機冷卻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及其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柴油機是通過機油冷卻器部件加速潤滑機油散熱使其保持合理溫度的裝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強化發動機上,由于熱負荷大,必須裝設機油冷卻器。機油冷卻器布置在潤滑油路中,利用冷卻水的溫度來控制潤滑油的溫度。當潤滑油溫度高時,靠冷卻水降溫;發動機啟動時,則從冷卻水吸收熱量使潤滑油迅速提高溫度。機油冷卻器由鋁合金鑄成的殼體、前蓋、后蓋和銅芯管組成。為了加強冷卻,管外又套裝了散熱片。冷卻水在管外流動,潤滑油在管內流動,兩者進行熱量交換。
但一般柴油機使用的機油冷卻器只控制熱機情況下潤滑油溫度,并沒有控制發動機初始運行低溫情況下潤滑油溫度。影響發動機初始運行發動機內部件運動的摩擦功,初始運行燃油消耗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及其冷卻系統,以達到降低發動機初始運行階段內部件運動的摩擦功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包括冷卻器蓋和冷卻器芯,所述冷卻器芯設在冷卻器蓋中,還包括用于控制潤滑油是否經過冷卻器芯的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所述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設在冷卻器蓋上。
所述冷卻器蓋為通過模具澆注成型的蓋體。
所述冷卻器芯為通過銅及不銹鋼裝配后釬焊成型的芯體。
所述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為采用蠟溫控以及機械彈簧來實現開閉控制的旁通閥。
所述旁通閥設在冷卻器蓋上的潤滑油進口處。
該柴油機機油冷卻系統,包括油底殼、機油泵、機油濾清器、主油道以及發動機各潤滑機構,還包括所述柴油機機油冷卻器,所述柴油機機油冷卻器設在機油泵和機油濾清器之間。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該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及其冷卻系統設計合理,結構緊湊,集成度高,改進成本低;可降低發動機初始運行階段內部件運動的摩擦功,從而降低此段時間的燃油消耗。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冷卻系統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卻器局部示意圖。
圖中:
1.冷卻器蓋、2.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3.冷卻器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該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包括冷卻器蓋1和冷卻器芯3以及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2,冷卻器芯3設在冷卻器蓋1中,其中,冷卻器蓋1為通過模具澆注成型的蓋體,冷卻器芯3為通過銅及不銹鋼裝配后釬焊成型的芯體。結構緊湊,集成度高,成本低。
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2用于控制潤滑油是否經過冷卻器芯對潤滑油進行冷卻。優選的,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為采用蠟溫控以及機械彈簧來實現開閉控制的旁通閥。
冷卻器蓋1上設有潤滑油進口和潤滑油出口,潤滑油溫度及壓力控制旁通閥設在冷卻器蓋上的潤滑油進口處,潤滑油出口有兩路,一路經過冷卻器芯,另一路不經過冷卻器芯直接到機油濾清器。
該柴油機機油冷卻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油底殼、機油泵、柴油機機油冷卻器、機油濾清器、主油道以及發動機各潤滑機構,發動機各潤滑機構與油底殼相連通。
當機油溫度高于105℃時潤滑油大部分經過冷卻器芯對潤滑油冷卻,當機油溫度低于90℃時潤滑油大部分不經過冷卻器芯直接到機油濾清器。發動機初始運行階段,潤滑油不被冷卻,使潤滑油快速進入主油道,使潤滑油溫度快速提升到最佳工況溫度,降低發動機內部件運動的摩擦功,從而可以降低此段時間的燃油消耗。此方案已經通過整車試驗,試驗效果較好。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