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和一種發動機。
背景技術:
汽油缸內直噴式發動機結合了柴油機燃油缸內直接噴射的優點,較好地彌補了傳統進氣道噴射汽油機的不足。由于汽油缸內直噴式發動機是向缸內噴射高壓汽油,需要高壓油泵提供高壓汽油,這就需要為高壓油泵提供一個安裝支座,現在大部分汽油機采用塑料氣缸蓋罩,由于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與塑料材料的氣缸蓋罩之間的密封無法很好地實現,使得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無法布置在氣缸蓋罩上,即氣缸蓋的頂面上無法布置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因此,現有技術中,通常將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布置在金屬材料的氣缸蓋的后端,通過密封墊片進行密封,采用凸輪軸驅動高壓油泵挺柱,并且真空泵安裝在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的后端,這種設計方式使得發動機的整體尺寸較長,結構布置不緊湊,并且真空泵的油路無法直接與氣缸蓋主油道連接,還需要在高壓油泵的安裝支座上另外布置連通油道,使得發動機結構復雜,生產加工難度增大,另外,密封墊也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能夠安裝于氣缸蓋的頂面上的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以使發動機結構緊湊,并且還提供了具有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發動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所述發動機包括氣缸蓋和氣缸蓋罩,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用于安裝于所述氣缸蓋的頂面上,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前部形成有密封凸緣,以用于與所述氣缸蓋罩密封接合。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包括位于上部的高壓油泵安裝部和位于下部的凸輪軸蓋部。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用于與所述氣缸蓋的頂面貼合安裝,并且在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上沿所述凸輪軸蓋部的邊緣形成有密封儲膠槽。
進一步的,所述發動機包括凸輪軸,所述凸輪軸蓋部的前部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凸輪軸的凸輪軸孔,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上在所述凸輪軸孔和所述密封儲膠槽之間還形成有隔膠槽。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油泵安裝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高壓油泵挺柱安裝孔,以用于安裝高壓油泵的高壓油泵挺柱,所述高壓油泵挺柱上形成有導向結構,所述高壓油泵挺柱安裝孔的內壁上相適應地形成有高壓油泵挺柱導向槽。
進一步的,所述凸輪軸蓋部的后部形成有用于連接真空泵的真空泵連接孔。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部形成有安裝通孔,所述氣缸蓋的頂部相應地形成有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孔,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還包括用于穿過所述安裝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安裝孔中以將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于所述氣缸蓋上的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孔為多個,在至少兩個所述安裝孔上設置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與所述安裝孔同軸并突出至所述氣缸蓋的上方,所述定位套筒具有使得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螺栓能夠穿過的內徑,并且所述定為套筒的外徑小于所述安裝通孔的內徑。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設置有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
進一步的,所述密封凸緣的形狀和所述氣缸蓋罩的與所述密封凸緣相結合的部位的形狀相適應,并且所述部位上設置有密封條。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前部設置密封凸緣,解決了高壓油泵安裝座與塑料材質的氣缸蓋罩之間密封連接困難的問題,使得高壓油泵安裝座得以安裝在氣缸蓋的頂面上,并且省去了密封墊片,降低了成本。
由于高壓油泵安裝座能夠布置于氣缸蓋的頂面上,所帶來的好處是:與現有高壓油泵安裝座布置在氣缸蓋后端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方式使得發動機的結構布置更緊湊;并且真空泵的油路可以直接與氣缸蓋主油道連接,無需另外布置連通油道,使得發動機結構更簡單,生產加工難度降低。
所述發動機與上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發動機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2為圖1中的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從斜后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3為圖1中的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從斜前下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4中的高壓油泵安裝座的俯視立體圖;
圖5中的高壓油泵安裝座的仰視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高壓油泵安裝部,2-高壓油泵挺柱安裝孔,3-密封凸緣,4-真空泵連接孔,5-凸輪軸蓋部,6-高壓油泵挺柱導向槽,7-隔膠槽,8-密封儲膠槽,9-高壓油泵,10-高壓油泵挺柱,11-氣缸蓋罩,12-凸輪軸,13-定位套筒,14-氣缸蓋主油道,15-真空泵安裝螺栓,16-真空泵,17-氣缸蓋,18-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螺栓,19-高壓油泵安裝螺栓,20-凸輪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前、后”通常是指附圖1所示的前、后,具體地,沿圖1中箭頭方向為前方,與箭頭方向相背離的為后方。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所述發動機包括氣缸蓋17和氣缸蓋罩11,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用于安裝于所述氣缸蓋17的頂面上,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前部形成有密封凸緣3,以用于與所述氣缸蓋罩11密封接合。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前部設置密封凸緣3,解決了高壓油泵安裝座與塑料材質的氣缸蓋罩11之間密封連接困難的問題,使得高壓油泵安裝座得以安裝在氣缸蓋17的頂面上,并且省去了密封墊片,降低了成本。
由于高壓油泵安裝座能夠布置于氣缸蓋17的頂面上,所帶來的好處是:與現有高壓油泵安裝座布置在氣缸蓋17后端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方 式使得發動機的結構布置更緊湊;并且真空泵16的油路可以直接與氣缸蓋主油道14連接,無需另外布置連通油道,使得發動機結構更簡單,生產加工難度降低。
其中,優選地,所述密封凸緣3的形狀和所述氣缸蓋罩11的與所述密封凸緣3相結合的部位的形狀相適應,從而使密封凸緣3與氣缸蓋罩11的密封貼合效果更好。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包括位于上部的高壓油泵安裝部1和位于下部的凸輪軸蓋部5,即高壓油泵安裝座集成了用于安裝高壓油泵和用于支承凸輪軸兩項功能,也使得發動機結構更緊湊、部件數量更少。
其中,可選擇地,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用于與所述氣缸蓋17的頂面貼合安裝,并且在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上沿所述凸輪軸蓋部5的邊緣形成有密封儲膠槽8。具體地,本實施方式中,參見圖5,密封儲膠槽8大致沿凸輪軸蓋部5的軸線方向延伸通過高壓油泵安裝座(凸輪軸蓋部5部分)的整個尺寸,所述密封儲膠槽8中可以填充有硅膠等能夠實現凸輪軸蓋部5與氣缸蓋17之間密封的材料,以當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貼合于氣缸蓋17的頂面后形成密封帶,而這種密封方式簡便且不會影響凸輪軸蓋部5與氣缸蓋17對接形成完整的凸輪軸承孔。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發動機包括凸輪軸12,所述凸輪軸蓋部5的前部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凸輪軸12的凸輪軸孔20,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上在所述凸輪軸孔20和所述密封儲膠槽8之間還形成有隔膠槽7,從而當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面貼合于氣缸蓋17的頂面時,從密封儲膠槽8中擠壓出的硅膠可以通過隔膠槽7隔斷而避免進入凸輪軸孔20內從而影響凸輪軸12的轉動。
具體地,參見圖1和圖4,所述高壓油泵安裝部1包括沿縱向延伸的高 壓油泵挺柱安裝孔2,以用于安裝高壓油泵9的高壓油泵挺柱10,所述高壓油泵挺柱10上形成有導向結構,所述高壓油泵挺柱安裝孔2的內壁上相適應地形成有高壓油泵挺柱導向槽6,從而有效防止高壓油泵挺柱10旋轉。
并且,參見圖1,高壓油泵9的彈簧與高壓油泵挺柱10的頂面接觸,凸輪軸12與高壓油泵挺柱10之間形成線接觸,凸輪驅動高壓油泵挺柱10沿軸線方向做直線運動,高壓油泵挺柱10帶動挺桿運動進而控制高壓油泵9的工作。高壓油泵9可以通過高壓油泵安裝螺栓20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上。
優選地,所述凸輪軸蓋部5的后部形成有用于連接真空泵16的真空泵連接孔4,氣缸本體也設置有真空泵連接孔4,真空泵16通過真空泵安裝螺栓15穿過真空泵連接孔4進而連接于凸輪軸蓋部5和氣缸本體,這樣,本實施方式的高壓油泵安裝座還作為真空泵16的安裝結構,真空泵16的進油口與氣缸蓋主油道14直接相連,避免增加連接油路。
此外,參見圖1和圖4,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的底部形成有安裝通孔,所述氣缸蓋17的頂部相應地形成有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孔,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還包括用于穿過所述安裝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安裝孔中以將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于所述氣缸蓋17上的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螺栓18,從而,需要時高壓油泵安裝座可從氣缸蓋17上拆卸下。
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為多個,在至少兩個所述安裝孔上設置有定位套筒13,所述定位套筒13與所述安裝孔同軸并突出至所述氣缸蓋17的上方,所述定位套筒13具有使得所述高壓油泵安裝座安裝螺栓18能夠穿過的內徑,并且所述定為套筒13的外徑小于所述安裝通孔的內徑,通過設置定位套筒13有利于高壓油泵安裝座在氣缸蓋17上定位精度的保證。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所述發動機設置有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的高壓油泵安裝座。
并且,所述密封凸緣3的形狀和所述氣缸蓋罩11的與所述密封凸緣3相結合的部位的形狀相適應,同時所述部位上設置有密封條,以提高高壓油泵安裝座與氣缸蓋罩11之間的密封效果。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種車輛,所述車輛設置有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