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發動機汽缸。
背景技術:
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因為搖臂圍繞搖臂軸進行轉動,搖臂軸可能會沿著其軸線方向進行竄動,導致發動機運行不穩或失效。
現有的發動機通過安裝在缸頭蓋內的限位裝置對搖臂銷進行限位,防止其搖臂軸沿軸向竄動。限位裝置通過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缸頭蓋內。該限位方式存在以下缺點:1、限位裝置在固定到缸頭蓋內罩上時,定位準確度不高,導致搖臂銷端面與限位裝置端面進行點接觸時,加劇兩者之間的磨損,并且定位精度不高時,可能導致發動機頭蓋裝配時干涉而無法裝配;2、裝配時,不能有效的檢查是否有定位裝置的存在;3、如要求定位準,就會造成成本增加,生產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發動機汽缸,其定位精度高,結構簡單,便于汽缸的裝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汽缸頭、汽缸蓋和限位裝置,所述汽缸頭內設有兩個搖臂和兩個搖臂軸,所述限位裝置固定于汽缸頭內,所述限位裝置對兩個搖臂軸進行軸向限位。
限位裝置設于汽缸頭內。在汽缸的裝配過程中,可以直接安裝限位裝置。安裝時,可以直觀的看到限位裝置與兩個搖臂軸相配合,定位精度高,結構簡單。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設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與其中一個搖臂軸的一端面相對。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設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與另一個搖臂軸的一端面相對。
進一步,所述汽缸頭內設有凸臺,所述限位裝置包括固定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別設于固定部的兩端,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凸臺。
進一步,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固定部均為片狀結構,所述第一限位部與固定部垂直,所述第二限位部與固定部垂直,所述固定部呈水平設置。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為U型結構。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設有缺口,所述汽缸頭內設有與所述缺口卡合的立柱。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設有通孔,所述凸臺設有盲孔,螺釘依次旋入通孔和盲孔,將固定部固定于凸臺。
進一步,所述兩個搖臂軸所成夾角為70度。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設于其中一個搖臂軸的延長線與另一個搖臂軸的延長線的交點處。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的優點,其定位精度高,結構簡單,便于汽缸的裝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放大圖。
圖3是限位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汽缸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汽缸頭;2、汽缸蓋;3、限位裝置;4、搖臂;5、搖臂軸;6、第一限位部;7、第二限位部;8、凸臺;9、固定部;10、缺口;11、立柱;12、通孔;13、盲孔;14、螺釘;15、密封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汽缸頭1、汽缸蓋2和限位裝置3,所述汽缸頭1內設有兩個搖臂4和兩個搖臂軸5,所述限位裝置3固定于汽缸頭1內,所述限位裝置3對兩個搖臂軸5進行軸向限位。
限位裝置3設于汽缸頭1內。在汽缸的裝配過程中,可以直接安裝限位裝置3。安裝時,可以直觀的看到限位裝置3與兩個搖臂軸5相配合,定位精度高,結構簡單。
如圖4所示,所述限位裝置3設有第一限位部6,所述第一限位部6與其中一個搖臂軸5的一端面相對。
如圖4所示,所述限位裝置3設有第二限位部7,所述第二限位部7與另一個搖臂軸5的一端面相對。
如圖1、2和4所示,所述汽缸頭1內設有凸臺8,所述限位裝置3包括固定部9,所述第一限位部6和第二限位部7分別設于固定部9的兩端,所述固定部9固定于所述凸臺8。
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6、第二限位部7和固定部9均為片狀結構,所述第一限位部6與固定部9垂直,所述第二限位部7與固定部9垂直,所述固定部9呈水平設置。
如圖3所示,所述限位裝置3為U型結構。
如圖2-4所示,所述固定部9設有缺口10,所述汽缸頭1內設有與所述缺口10卡合的立柱11。立柱11與缺口10卡接,防止固定部9旋轉,結構牢固。
如圖1-3所示,所述固定部9設有通孔12,所述凸臺8設有盲孔13,螺釘14依次旋入通孔12和盲孔13,將固定部9固定于凸臺8。
如圖4所示,所述兩個搖臂軸5所成夾角為70度。
如圖4所示,所述限位裝置3設于其中一個搖臂軸5的延長線與另一個搖臂軸5的延長線的交點。
本實用新型中,兩個搖臂4分別為進氣搖臂4和排氣搖臂4。初始狀態時,其中一個搖臂軸5與第一限位部6設有間隙,另一個搖臂軸5與第二限位部7設有間隙。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搖臂軸5沿著其軸線方向竄動時,第一限位部6和第二限位部7分別對兩個搖臂軸5進行限位,保證發動機運行穩定。
汽缸頭1與汽缸蓋2之間裝配有密封墊15。汽缸頭1、密封墊15和汽缸蓋2通過螺釘14裝配固定。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