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風力發電機組后機架。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束,未來中國的能源需求將進入總量穩定增長、結構加速調整、綠色低碳優先、智能高效為主的“新常態”。風電行業經過多年的震蕩調整,已步入理性發展通道。風電設備行業的市場秩序得到規范,技術門檻也在不斷提高,市場需求逐漸從原來的重規劃到重效率、從重速度到重質量、從重裝機到重度電成本過渡。然而,隨著單機容量的增大,各個零部件也隨之增大、增重,而有著風力發電組“地基”之稱的風機機架也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滿足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的裝配需求。
風機機架的作用就是把風輪載荷轉移到偏航軸承上,并且為齒輪箱和發電機提供支撐。在風力發電機中,機架和齒輪箱相連,而且在原則上它們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機架作為獨立的實體。對兆瓦級大功率發電機組來說,機架一般分為前部機架和后機架。后機架為發電機、電氣柜體等提供支撐,并為人員對設備的維護提供通道。
后機架作為風電機組承載部件之一,在設計后機架時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第一,功能要求滿足發電機、電氣柜體等部件的安裝,并為人員對設備的維護提供通道;第二,要求為機艙內部電纜走線提供接口;第三、要求為發電機軸等部件的更換留有維護空間及工裝接口;第四,要求在滿足功能要求情況下,要求自身重量輕、長度短和成本低;第五,要求滿足風電機組機艙低成本運輸;第六,滿足風機在各種運行工況下載荷強度的要求。而現有后機架沒有考慮上述問題或考慮的不夠全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的風力發電機組后機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風力發電機組后機架,包括后機架本體,所述后機架本體包括兩根并列設置的變截面主梁,且截面面積沿主梁的前端向后端逐漸減小,兩根所述主梁的后端之間設置有端梁,兩根所述主梁的中段設置有橫梁,所述主梁、端梁與橫梁之間圍成的區域內設置有下沉面,所述下沉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風力發電機的安裝部;所述主梁與橫梁之間形成一端開口的開口部,用于安裝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主體結構;所述主梁的前端端部設置有用于與風力發電機組后前機架相連的連接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下沉面與所述主梁的上表面相互平行,所述安裝部包括設置在所述下沉面上的多個安裝座,各安裝座的上端面均傾斜設置且位于同一傾斜平面上,所述傾斜平面與下沉面之間的夾角為α,其中3°≤α≤5°。
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夾角為β,所述β≤α。
所述主梁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機艙運輸工裝的底部凸臺,所述主梁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風電機組立柱的頂部凸臺。
所述端梁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線纜橋架的線纜夾接口。
所述主梁的后端外側設置有用于安裝機艙罩彈性支撐的彈性支撐接口。
所述主梁于橫梁位置處設置有吊耳。
所述主梁包括由頂板、底板和立板組成的工字梁,所述立板上分布有多個減重孔。
所述下沉面位于其中一根主梁的一側,所述下沉面與另一根主梁之間設置有內腔。
所述內腔的底部設置有副梁,所述副梁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油冷散熱器的油冷接口,位于所述內腔一側的主梁的立板上設置有安裝逃生裝置的逃生裝置接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風力發電機組后機架,結構簡單緊湊,為其它安裝件提供了良好的安裝平臺,而且方便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表示:1、后機架本體;111、頂板;112、立板;113、底板;2、連接件;3、過道平臺接口;4、吊耳;5、安裝部;51、安裝座;6、頂部凸臺;7、彈性支撐接口;8、下沉面;9、控制柜接口;10、減重孔;11、逃生裝置接口;12、油冷保護裝置接口;13、油冷接口;14、底部凸臺;15、線纜夾接口;16、主梁;17、端梁;18、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風力發電機組后機架,包括后機架本體1,后機架本體1包括兩根并列設置的變截面主梁16,且截面面積沿主梁16的前端向后端逐漸減小,兩根主梁16的后端之間設置有端梁17,兩根主梁16的中段設置有橫梁18,主梁16、端梁17與橫梁18之間圍成的區域內設置有下沉面8,下沉面8上設置有用于安裝風力發電機的安裝部5;主梁16與橫梁18之間形成一端開口的開口部,用于安裝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主體結構;主梁16的前端端部設置有用于與風力發電機組后前機架相連的連接件2(連接法蘭)。本實用新型的后機架以低合金高強度機構鋼為材料,采用焊接成型的懸臂框架結構,結構簡單牢固、強度好、重量輕,而且為其它部件提供了良好的安裝平臺。
本實施例中,下沉面8與主梁16的上表面相互平行,安裝部5包括設置在下沉面8上四角位置處的安裝座51,各安裝座51的上端面均從后機架的前端向后端傾斜,且均位于同一傾斜平面上,傾斜平面與下沉面8之間的夾角為α,其中3°≤α≤5°。其中主梁16的上表面與下沉面8之間的高度差△h與sinaα及安裝座51機加工余量有關。另外,主梁16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夾角為β,β≤α。
本實施例中,主梁16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機艙運輸工裝的底部凸臺14,主梁16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風電機組立柱的頂部凸臺6。端梁17的下表面設置有用于安裝線纜橋架的線纜夾接口15。
本實施例中,主梁16的后端外側設置有用于安裝機艙罩彈性支撐的彈性支撐接口7。主梁16的前段設置有用于安裝過道平臺組件的過道平臺接口3,主梁16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機艙控制柜的機艙控制柜接口9。另外主梁16于橫梁18位置處設置有吊耳4,吊耳4可位于主梁16的頂面或側面。
本實施例中,主梁16包括由頂板111、底板113和立板112組成的工字梁,立板112上分布有多個減重孔10。
本實施例中,下沉面8位于其中一根主梁16的一側,下沉面8與另一根主梁16之間設置有內腔,內腔的底部設置有副梁,副梁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油冷散熱器的油冷接口13,下沉面8的下方焊接油冷保護裝置接口12,位于內腔一側的主梁16的立板112上設置有安裝逃生裝置的逃生裝置接口11,內腔則給齒輪箱、油冷散熱器及風道安裝空間,同時提供了緊急逃生通道。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