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領域的一種風力發電機,尤其涉及一種鋼混結構的風機塔筒。
背景技術:
隨著風電行業的蓬勃發展,陸上風電場建設越來越趨于飽和,風資源好的地方越來越少,面對這種緊迫局面,探索更好的風資源風場無疑是陸上風場未來發展的方向。
混合式塔筒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下端為混凝土塔筒,上端為傳統的鋼塔筒。混合式塔筒可以將輪轂高度提高到120米以上,能使風電場發電量提高20%。混合式塔筒為陸上風電場開辟了新的空間。
但是混凝土塔筒本身高度較高,現有的混凝土塔筒制造過程繁瑣費時,極大影響了生產速率;同時,現有混凝土塔筒本身的抗扭強度較低,造成風機塔筒容易在外部風力干擾下產生晃動,進而造成風機傾斜,影響了風機發電量和后期維護成本。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混結構的風機塔筒,以實現風機塔筒分為混凝土和鋼制的上下兩部分并組合安裝的目的,以達到提高風機發電量、降低風機整體造價、縮短風機塔筒制造時間的效果;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混結構的風機塔筒,使得混凝土塔筒有多段混凝土塔筒段拼接構成,以實現混凝土塔筒的快速制造安裝。
為實現實用新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混結構風機塔筒,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設置的樁基、支撐平臺、混凝土塔筒和鋼塔筒;樁基預埋于地底中,混凝土塔筒的底部為鋪設于樁基上的支撐平臺,所述的 支撐平臺與樁基一體澆注成型,混凝土塔筒頂部經連接件與鋼塔筒底部相同軸固定連接;混凝土塔筒由多段呈圓弧片狀的混凝土塔筒段相互拼接構成。
進一步,混凝土塔筒段的兩側分別設有與相鄰混凝土塔筒段相搭接的子母拼條;
優選的,各混凝土塔筒段的左側分別設有子拼條、右側分別設有母拼條,所述的母拼條與子拼條相配合設置;所述的子拼條由凸出設置的橫斷面呈“T”狀的凸肋條構成,母拼條由凹陷設置的橫斷面呈“凹”狀的槽條構成。
進一步,相鄰混凝土塔筒段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加固裝置,所述的加固裝置包括沿混凝土塔筒段連接處延伸的內側板和外側板,所述的內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內側壁相貼合接觸、外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外側壁相貼合接觸,所述內側板和外側板均分別經螺栓與相鄰混凝土塔筒段均相對應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外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連接處之間、內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段連接處之間分別設有橡膠墊,以對接縫處進行密封處理,避免水流進入。
進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塔筒包括頂部設置的頂板、底部設置的支撐平臺,所述的頂板與支撐平臺同軸設置,等間隔角度排布的多根支撐鋼筋兩端分別與頂板和支撐平臺相固定連接,以構成混凝土塔筒的支撐骨架。
進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塔筒包括自下向上依次澆注的多段混凝土塔筒節,各混凝土塔筒節均為沿支撐骨架設置的筒狀結構,以形成混凝土塔筒的塔筒側壁。
進一步,支撐平臺包括覆蓋混凝土塔筒側壁對應下方的環形鋼筋骨架,所述的環形鋼筋骨架由相互橫豎交叉排布成柵格狀的多根橫條鋼筋和豎條鋼筋組成;支撐鋼筋的下端水平彎折,彎折部與至少兩個橫條鋼筋相接觸,彎折部與相接觸的各橫條鋼筋分別經鉚釘相鉚接固定;支撐鋼筋的上端設有外螺紋,頂板上設有與各支撐鋼筋相一一對應的套筒,所述套筒內壁上設有與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令支撐鋼筋與頂板相螺紋固定。
進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塔筒側壁中排布有多根預應力鋼筋,各預應力鋼筋相對塔筒軸線等間隔角度排布;預應力鋼筋的下端與構成支撐平臺的圈狀鋼筋相連接,上端自頂板的通孔處傳出;預應力鋼筋貫穿設置于混凝土塔筒側壁上,預應力鋼筋上下兩端分別經錨具固定于連接件和支撐平臺處;預應力鋼筋的外周套設有橡膠套。
進一步,所述的預應力鋼筋的下端經彈簧座與圈狀鋼筋相連接,所述的彈簧座包括與圈狀鋼筋相焊接固定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中心設有向下豎直延伸的插接套筒,插 接塔筒上端開口、下端密閉;預應力鋼筋的下端插入插接套筒中,所述的插接套管由至少兩片圓弧板拼接構成擠壓錨具,所述的安裝板上設有供插接套管固定安裝的卡凸,以使安裝板構成與擠壓錨具相配合的擠壓錨座。
優選的,安裝板的上端設有套裝于預應力鋼筋外周的、呈螺旋狀的螺旋鋼筋,所述螺旋鋼筋的下端與安裝板相焊接固定。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件包括一圓盤狀的法蘭盤,法蘭盤的內周設有向上延伸的上折邊,所述的上折邊構成上套筒結構,所述上折邊外側與鋼塔筒底部內側相貼合插接。
優選的,法蘭盤的通孔處設有向內收縮的、供預應力鋼絲繩上端固定的固定結構;所述的固定結構為與預應力鋼絲繩上端相固定連接的張拉端錨具,所述張拉端錨具的外周至少部分超出通孔,所述的張拉端錨具限位安裝于法蘭盤的上側。
進一步,所述的樁基包括圓形獨立基礎承臺和多根豎直延伸的基礎樁,各基礎樁的中部均設置于圓形獨立基礎承臺的內部,各基礎樁沿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軸線同軸設置的三周圓環等間隔排布;各基礎樁的上端均凸出圓形獨立基礎承臺的頂面設置。
優選的,風機塔筒外部設有供變壓器安裝的、具有一定水平高度的變壓器支撐平臺,所述變壓器支撐平臺與混凝土塔筒一體澆注成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較現有技術的優勢在于:
1、通過將混凝土塔筒本身可經多段片狀的塔筒段拼接安裝構成,令混凝土塔筒本身可實現分批次進行澆注、后期進行快速組裝成型的制造工藝,大大加快的混凝土塔筒的制造速率、降低了制造難度;還有,將各混凝土塔筒段之間經子母條拼接,以大大提高混凝土塔筒安裝過程中的便捷度;
2、通過將混凝土塔筒分多批次進行由下至上分別進行澆注,以減少風機塔筒的制模成本,令風機塔筒的混凝土層更為容易程序;同時,將混凝土塔筒的上下兩端分別進行鉚接或螺紋連接進行固定,令混凝土塔筒的鋼筋骨架更為堅固,以提高風機塔筒的整體強度;
3、通過上述設置,使得整體較高的風機塔筒分為混凝土和鋼制的兩部分,以降低風機整體造價;同時,令風機塔筒本身快速成型,節約了生產時間;還有,將混凝土塔筒內部傳設的預應力鋼筋上下兩端分別經錨具固定,以使得預應力鋼筋處于張緊狀態, 為混凝土鋼筋提供防風減震,以降低塔筒在風力振動作用下產生搖晃而造成的不穩定情況,進而達到提高風機安裝牢靠度的目的;
4、將預應力鋼筋本身自下向上貫穿混凝土塔筒側壁后,再向上延伸至鋼塔筒頂部并進行錨具固定,使得預應力鋼筋在底部、中部和頂部分別經錨具進行二次固定,以提高風機塔筒本身的抗扭強度;
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法簡潔、效果顯著,適宜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鋼混結構風機塔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塔筒樁基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塔筒樁基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塔筒支撐平臺的構成鋼筋排布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混凝土塔筒的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混凝土塔筒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預應力鋼筋下端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預應力鋼筋上端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混凝土塔筒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連接件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預應力鋼筋的排布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鋼筋下端的安裝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支撐鋼筋下端的安裝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再一實施例中連接件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連接件通孔處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變壓器支撐平臺的俯視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變壓器支撐平臺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說明:100—樁基,200—支撐平臺,300—混凝土塔筒,400—連接件,500—鋼塔筒,600—變壓器支撐平臺,1—預應力鋼筋,2—擠壓錨具,3—擠壓錨座,4—螺旋鋼筋,5—張拉端錨具,6—封錨罩,7—固定螺桿,8—橡膠套,11—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2—基礎樁,13—外周基礎樁,14—中間基礎樁,15—內周基礎樁,21—柵格狀鋼筋組,22—發散條狀鋼筋組,23—外周環形區域,24—中間環形區域,25—中心圓形區域,210—橫條鋼筋,211—豎條鋼筋,30—混凝土塔筒段,31—第一混凝土塔筒節,32—第二混凝土塔筒節,33—第三混凝土塔筒節,34—第四混凝土塔筒節,35—凸肋條,36—槽條,37—環形鋼筋骨架,38—支撐鋼筋,39—頂板,380—彎折部,41—法蘭盤,42—通孔,43—上內套筒,44—上外套筒,45—下內套筒,46—下外套筒,47—蓋板,48—凸出部,51—安裝折邊,60—平臺板,61—外周凸肋條,62—內周凸肋條,63—導流孔,64—支撐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18所示,本實用新型介紹了一種鋼混結構風機塔筒,所述塔筒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設置的樁基100、支撐平臺200、混凝土塔筒300和鋼塔筒500;樁基100預埋于地底中,混凝土塔筒300的底部為鋪設于樁基100上的支撐平臺200,所述的支撐平臺200與樁基100一體澆注成型,混凝土塔筒300頂部經連接件400與鋼塔筒500的底部相同軸固定連接;混凝土塔筒300側壁上貫穿設置的預應力鋼筋1上下兩端分別經錨具固定于連接件400和支撐平臺200處。
通過上述設置,使得整體較高的風機塔筒分為混凝土和鋼制的兩部分,以降低風機整體造價;同時,令風機塔筒本身快速成型,節約了生產時間;還有,將混凝土塔筒300內部傳設的預應力鋼筋1上下兩端分別經錨具固定,以使得預應力鋼筋1處于張緊狀態,為混凝土鋼筋提供防風減震,以降低塔筒在風力振動作用下產生搖晃而造成的不穩定情況,進而達到提高風機安裝牢靠度的目的。
實施例一
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混凝土塔筒300包括頂部設置的頂板39、底部設置的支撐平臺200,所述的頂板39為沿塔筒側壁頂部設置的圓環狀、支撐平臺200呈覆蓋塔筒底部的圓盤狀,所述的頂板39與支撐平臺200同軸設置,等間隔角度排 布的多根支撐鋼筋38兩端分別與頂板39和支撐平臺200相固定連接,以構成混凝土塔筒300的支撐骨架。
本實施例中,各支撐鋼筋38的上端與頂板39中心相距距離均相等設置,下端與支撐平臺200中心相距距離均相等設置,且所述支撐鋼筋38下端與塔筒軸線的水平距離大于支撐鋼筋38上端與塔筒軸線的水平距離,以形成自下向上外徑逐漸收窄的塔筒側壁。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沿支撐骨架由下至上分多次澆注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塔筒節構成,以形成混凝土塔筒300的筒壁;優選的,為了提高混凝土塔筒300的結構強度及安裝可靠度,混凝土塔筒300的側壁厚度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以便于上端鋼塔筒500的安裝固定,并提高混凝土塔筒300上端橫斷面較小處的應力剛度。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支撐平臺200包括覆蓋混凝土塔筒300側壁對應下方的環形鋼筋骨架37,所述的環形鋼筋骨架37由柵格狀鋼筋組21構成,所述的柵格狀鋼筋組21由相互橫豎交叉排布成柵格狀的多根橫條鋼筋210和多條豎條鋼筋211構成。支撐鋼筋38的下端水平彎折,彎折部380與至少兩個橫條鋼筋210相接觸,彎折部380與相接觸的各橫條鋼筋210分別經鉚釘相鉚接固定。通過上述設置,使得支撐鋼筋38的下端與支撐平臺200的鋼筋骨架相鉚接固定,以實現支撐鋼筋38與支撐平臺200的整體固定,進而提高混凝土塔筒300的整體強度。
優選的,如圖13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之臣鋼筋下端的固定牢靠度,支撐鋼筋38的下端水平彎折,彎折部380的部分處于橫條鋼筋210上方、部分處于橫條鋼筋下方210,令支撐鋼筋38與多個橫條鋼筋210相交錯編織接觸,并令支撐鋼筋38與相接觸的各橫條鋼筋210經鉚釘相鉚接固定,以使得支撐鋼筋38的下端彎折部380與多個橫條鋼筋210相交錯編制固定,使得支撐鋼筋38與支撐平臺200之間的固定牢靠度得到顯著提高。
優選的,如圖14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之臣鋼筋下端的固定牢靠度還可以,支撐鋼筋38的下端水平彎折,彎折部380與至少一個橫條鋼筋210和至少一個豎條鋼筋211相接觸,彎折部380與相接觸的各橫條鋼筋210和各豎條鋼筋211分別經鉚釘相鉚接,以使得支撐鋼筋38的彎折部380分別與不同放置方式的鋼筋固定,以令支撐鋼筋38下端可經受多方向應力的拉拽,提高支撐鋼筋38的安裝可靠度。
本實施例中,支撐鋼筋38的上端設有外螺紋,頂板39上設有與各支撐鋼筋38相一一對應的套筒,所述套筒內壁上設有與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令支撐鋼筋38與頂 板39相螺紋固定;進一步優選的,支撐鋼筋38上端與頂板39的螺紋連接處相焊接固定,以提高支撐鋼筋38與頂板39的固定可靠度。
實施例二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混凝土塔筒300包括自下向上依次澆注的多段混凝土塔筒節,各混凝土塔筒節均為沿支撐骨架設置的筒狀結構,以形成混凝土塔筒300的塔筒側壁。優選的,本實施例中混凝土塔筒300共分為不同批次進行澆注的四節,自下向上依次別為,第一混凝土塔筒節31、第二混凝土塔筒節32、第三混凝土塔筒節33和第四混凝土塔筒節34。
如圖6至圖8和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混凝土塔筒300側壁中排布有多根預應力鋼筋1,各預應力鋼筋1相對塔筒軸線等間隔角度排布;預應力鋼筋1的下端與構成支撐平臺200的柵格狀鋼筋組21相連接,上端自頂板39的通孔處傳出;預應力鋼筋1的外周套設有橡膠套8,以避免預應力鋼筋1與混凝土層相互粘連。通過在混凝土塔筒300側壁內自下向上穿設張緊狀態的預應力鋼筋1,使得預應力鋼筋1為混凝土塔筒300本身提供有效防傾斜拉拽緩沖作用,以提高混凝土塔筒300本身的基礎支撐力,降低塔筒傾斜、甚至傾倒的幾率。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預應力鋼筋1的下端經彈簧座與柵格狀鋼筋組21相連接,所述的彈簧座包括與圈狀鋼筋相焊接固定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中心設有向下豎直延伸的插接套筒,插接塔筒上端開口、下端密閉;預應力鋼筋1的下端插入插接套筒中,所述的插接套管由至少兩片圓弧板拼接構成擠壓錨具2,所述的安裝板上設有供插接套管固定安裝的卡凸,以使安裝板構成與擠壓錨具2相配合的擠壓錨座3。
優選的,本實施例中,安裝板的上端設有套裝于預應力鋼筋1外周的、呈螺旋狀的螺旋鋼筋4,所述螺旋鋼筋4的下端與安裝板相焊接固定,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降低混凝土因重力作用對預應力鋼筋1下端的擠壓作用力,提高預應力的安裝可靠度,避免預應力鋼筋1與混凝土的接觸可能。
進一步優選的,本實施例中,螺旋鋼筋4的上端與預應力鋼筋1的外周相焊接固定,以使得預應力鋼筋1本身與螺旋鋼筋4相固定,使得螺旋鋼筋4構成預應力鋼筋1的下端,提高預應力鋼筋1下端的防拉拽固定可靠度。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連接件400的上方設有供預應力鋼筋1上端固定的張拉端錨具5,所述的張拉端錨5具外周套裝有封錨罩6,以使得張拉端錨具5在封錨罩6 的作用下密封起來,避免其與外部接觸,提高錨具的安裝可靠度。優選的,封錨罩6的頂部設有供混凝土注入的注漿口,以使得混凝土灌澆入錨具與連接件400之間的密閉空間中,以進一步提高預應力鋼筋1上端的固定可靠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張拉端錨具5包括呈塊狀的張拉端擠壓錨座,張拉端擠壓錨座與連接件400上的通孔42相一一對應、或多個通孔42對應一個擠壓錨座3的設置;擠壓錨座3上設有多個與自通孔42中穿出的各預應力鋼筋1上端相一一對應的擠壓孔,擠壓孔內或上方一一對應設有供預應力鋼筋1固定的擠壓錨具2;
優選的,封錨罩6經多個固定螺桿7與張拉端擠壓錨座相固定連接,以使得封錨罩6經擠壓錨座3實現安裝固定。本實施例中,在錨具外露的預應力筋1預留長度應不少于30mm,以便于風機塔筒的后期維護。
進一步優選的,本實施例中,張拉端錨具5的下端設有套裝于預應力鋼筋1外周的、呈螺旋狀的螺旋鋼筋4,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降低混凝土因重力作用對預應力鋼筋1下端的擠壓作用力,提高預應力的安裝可靠度,避免預應力鋼筋1與混凝土的接觸可能;所述螺旋鋼筋5的上端與張拉端錨具5相焊接固定,以使得預應力鋼筋1本身與螺旋鋼筋相固定,使得螺旋鋼筋4構成預應力鋼筋1的下端,提高預應力下端的防拉拽固定可靠度。
實施例三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混凝土塔筒300由多段呈圓弧片狀的混凝土塔筒段30相互拼接構成;混凝土塔筒段30的兩側分別設有與相鄰混凝土塔筒段30相搭接的子母拼條。從而,使得混凝土塔筒300本身可經多段片狀的混凝土塔筒段30拼接安裝構成,令混凝土塔筒300本身可實現分批次進行澆注、后期進行快速組裝成型的制造工藝,大大加快的混凝土塔筒300的制造速率、降低了制造難度。
本實施例中,各混凝土塔筒段30的左側分別設有子拼條、右側分別設有母拼條,所述的母拼條與子拼條相配合設置;所述的子拼條由凸出設置的橫斷面呈“T”狀的凸肋條35構成,母拼條由凹陷設置的橫斷面呈“凹”狀的槽條36構成。通過在塔筒段的左右側分別設置相互咬接固定的子母拼條,使得混凝土塔筒在安裝過程中可快速定位,并實現組裝成型。
本實施例中,相鄰混凝土塔筒段30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加固裝置,所述的加固裝置包括沿混凝土塔筒段30連接處延伸的內側板和外側板,所述的內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 30內側壁相貼合接觸、外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30外側壁相貼合接觸,所述內側板和外側板均分別經螺栓與相鄰混凝土塔筒段30相對應連接。優選的,為了提高拼接處的安裝牢靠度,混凝土塔筒段30側部的子拼條和母拼條中均分別設有骨架鋼筋組,以提高二者連接處的強度。
優選的,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外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30連接處之間、內側板與混凝土塔筒段30連接處之間分別設有橡膠墊,以對接縫處進行密封處理,避免水流進入。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中,預應力鋼筋1的上端穿出連接件400的通孔42后,經連接件400上端的張拉端錨具5進行固定;同時,預應力鋼筋1的上端繼續沿鋼塔筒500內側壁向上延伸、直至鋼塔筒500頂部,預應力鋼筋1的延伸端經鋼塔筒500頂部設置的錨具進行固定。從而,使得預應力鋼筋1本身自下向上貫穿全部風機塔筒側壁,并在連接件400處經錨具進行二次固定,以提高風機塔筒本身的抗扭強度。
實施例五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中,風機塔筒的連接件400包括一水平設置法蘭盤41,法蘭盤41的上側設有與鋼塔筒500底部相插接的上套筒結構,和/或法蘭盤41的下側設有與混凝土塔筒300頂部相插接的下套筒結構;所述的法蘭盤41上還設有通孔42,混凝土塔筒300側壁上貫穿設置的預應力鋼筋1穿過通孔42并拉緊固定。通過設置上述連接件400,使得混凝土塔筒300和鋼塔筒500二者之間可進行快速組裝連接,以實現鋼混塔筒的安裝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件400包括一圓盤狀的法蘭盤41,法蘭盤41的內周設有向上延伸的上折邊,所述的上折邊構成上套筒結構,所述上折邊外側與鋼塔筒500底部內側相貼合插接。從而,使得鋼塔筒500插接安裝于連接件400的外側,以實現鋼塔筒500的快速定位吊裝。本實施中,鋼塔筒500的下端套裝于連接件400的外側,并令鋼塔筒500的底部延伸至混凝土塔筒300的上端側壁處,令鋼塔筒500與混凝土塔筒300二者之間實現部分重合,并在混凝土塔筒300和鋼塔筒500的重合部經螺栓進行固定連接,以實現鋼塔筒500與混凝土塔筒300的二次固定安裝,達到提高鋼塔筒500安裝牢靠度的目的。
優選的,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中,法蘭盤41的內周設有向上延伸的上內折邊和向下延伸的下內折邊,所述的上內折邊構成上內套筒43、下內折邊構成下內套筒45, 鋼塔筒500底部內側與上內套筒43內側相貼合插接、混凝土塔筒300頂部內側與下內套筒內45側相貼合插接;法蘭盤41的外周設有向上延伸的上外折邊和向下延伸的下外折邊,所述的上外折邊構成上外套筒44、下外折邊構成下外套筒46,鋼塔筒500底部外側與上外套筒44內側相貼合插接、混凝土塔筒300頂部外側與下外套筒46內側相貼合插接。通過在法蘭盤41的內外周分別設置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套筒,令混凝土塔筒300和鋼塔筒500與連接件400分別相插接連接,以進一步提高鋼塔筒500的安裝可靠度。
優選的,如圖15所示,鋼塔筒500靠近底部的內周處設有向內突出的安裝折邊51,所述的安裝折邊51插接入連接件400的上內套筒43和上外套筒44之間,以使得鋼塔筒500經安裝折邊51與連接件400相固定;并令鋼塔筒500的筒壁下端與混凝土塔筒300部分重合插接,并在重合部經螺栓相固定,以實現鋼塔筒500與混凝土塔筒300的安裝可靠度進一步提高。
本實施例中,連接件400的法蘭盤41的通孔42處設有向內收縮的、供預應力鋼筋上端固定的固定結構;所述的固定結構為與預應力鋼筋上端相固定連接的張拉端錨具5,所述張拉端錨具5的外周至少部分超出通孔42,所述的張拉端錨具5限位安裝于法蘭盤41的上側。
進一步優選的,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通孔42處設有水平覆蓋設置的蓋板47,所述蓋板47上設有供預應力鋼筋1穿過的安裝縫隙;再優選的,所述安裝縫隙為過通孔42中心的、且沿通孔42直徑延伸;構成安裝縫隙的蓋板47兩側邊沿處分別設有向相對側延伸的凸出部48,所述凸出部48與蓋板47交錯設置,所述預應力鋼筋1被壓緊于凸出部48與蓋板47之間;所述凸出部48的一側與蓋板47相連接,以構成向外延伸的彈片壓緊結構,在外力作用下使得凸出部48可產生變形,以拉拽預應力鋼筋1,實現對其進行伸長量進行調節的目的。
實施例六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風機塔筒的樁基100包括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和多根豎直延伸的基礎樁12,各基礎樁12的中部均設置于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的內部,各基礎樁12沿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軸線同軸設置的三周圓環等間隔排布;各基礎樁12的上端均凸出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的頂面設置,以為上部的支撐平臺200提供水平支撐作用力;同時基礎樁12的突出上端可延伸入支撐平臺200內部,以與支撐平臺200內部相固定,提高塔筒基礎的整體牢靠度。
本實施例中,各基礎樁12中包括,沿外周圓環等間隔排布的多根外周基礎樁13、沿中間圓環等間隔排布的多根中間基礎樁14和沿內周圓環等間隔排布的多根內周基礎樁15;相鄰外周基礎樁13之間的距離、相鄰中間基礎樁14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內周基礎樁15之間的距離分別相等設置。
優選的,外周基礎樁13與中間基礎樁14相互交錯設置、和/或中間基礎樁14與內周基礎樁15相互交錯設置、和/或外周基礎樁13與內周基礎樁15相互交錯設置,以使得各基礎樁均勻的排布于不同直線上,令塔筒的樁基100牢靠度得到提高。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外周圓環、中間圓環和內周圓環均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同軸設置,且外周圓環與中間圓環的直徑差等于中間圓環與內周圓環的直徑差;優選的,外周圓環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外周的直徑差等于內周圓環的直徑,且內周圓環的直徑等于外周圓環與中間圓環的直徑差、等于中間圓環與內周圓環的直徑差。通過上述設置,使得各基礎樁12等間隔距離的排布于等徑差的各圓周線上,以令樁基100的基礎支撐力得到顯著提高。
本實施例中,外周基礎樁13的上端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頂面之間的高度差等于中間基礎樁14的上端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頂面之間的高度差;且中間基礎樁14的上端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頂面之間的高度差大于內周基礎樁15的上端與圓形獨立基礎承臺11頂面之間的高度差;優選的,外周基礎樁13和中間基礎樁14的上端分別延伸至支撐平臺200內部,以與支撐平臺200的鋼筋骨架相固定連接,令風機塔筒的底部與樁基100澆注為一體結構,使得風機塔筒的整體強度得到提高。
進一步優選的,外周基礎樁13和中間基礎樁14的內部鋼筋與支撐平臺200的圓弧鋼筋相固定連接,以為塔筒提供豎直支撐、防止塔筒被拉拽產生位移;同時,外周基礎樁13和中間基礎樁14均分別與支撐平臺200相接觸,以為支撐平臺200提供水平支撐力;內周基礎樁15與支撐平臺200底部相接觸,以為支撐平臺200提供水平支撐作用力。
更進一步優選的,本實施例中,中間基礎樁14的上端與混凝土塔筒300側壁的底部相固定連接,以進一步為塔筒提供豎直方向的抗拉拽支撐和水平方向的重力支撐。
本實施例中,內周圓環上排布有4根內周基礎樁15,各內周基礎樁15呈間隔90度的等間隔角度排布;內周圓環上排布有12根內周基礎樁15,各內周基礎樁15呈間隔30度的等間隔角度排布;外周圓環上排布有18根外周基礎樁13,各外周基礎樁13呈 間隔20度的等間隔角度排布。通過上述設置,使得風機塔筒的基礎中基礎樁的排列方式更為合理,既能對風機塔筒提供有效支撐,又能盡量簡化樁基100的結構,在合理控制塔筒造價的基礎上強化了塔筒的結構強度。
實施例七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風機塔筒的支撐平臺200包括混凝土層、混凝土層內部預埋的鋼筋結構構成。所述支撐平臺200呈圓盤狀,其自外向內依次分為:外周環形區域23、中間環形區域24和中心圓形區域25。所述的外周環形區域23與樁基100的外周圓環相對應、中間環形區域24與樁基100的中間圓環相對應、中心圓形區域25與樁基100的內周圓環相對應;同時,外周圓環區域的上部為混凝土塔筒300的塔筒側壁外部、中間環形區域24的上部為混凝土塔筒300的塔筒側壁、中心圓形區域25的上部為混凝土塔筒300的內部中空部分。
本實施例中,支撐平臺200的鋼筋結構包括柵格狀鋼筋組21和發散條狀鋼筋組22。所述的外周環形區域23中只鋪設有發散條狀鋼筋組22,中間環形區域24中同時鋪設有發散條狀鋼筋組22和柵格狀鋼筋組21,中心圓形區域25只鋪設有柵格狀鋼筋組21。
通過在支撐平臺200的不同區域分布鋪設不同的鋼筋組,既保證應力集中的風機塔筒側壁下方的支撐強度,有保證了應力發散的塔筒中心和外周處的應力支撐;同時,還令支撐平臺200鋪設面積加大,以提供抗風、防傾斜扭力支撐,達到防止風機塔筒的傾斜的目的。
實施例八
如圖1、圖6、圖17和圖18所示,本實施例中,風機塔筒外部設有供變壓器安裝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所述變壓器支撐平臺600與混凝土塔筒300一體澆注成型。通過在風機塔筒外部設置具有一定高度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令變壓器具有一定海拔高度,以為風機在低海拔處設置提供防水、抗洪功能,避免低海拔區域設置風機后變壓器遭洪水沖擊進而造成破壞情況的發生。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包括水平設置的平臺板60,平臺板60的一側與混凝土塔筒300連接;平臺板60包括混凝土層、和混凝土內部設置的鋼筋層,所述的鋼筋層與混凝土塔筒300的鋼筋相固定,以使得平臺板60與風機塔筒一體澆注成型,以提高變壓器支撐平臺的牢靠度。
本實施例中,平臺板60與風機的扇葉相對塔筒軸線對稱設置,以使得變壓器與風機的扇葉進行對稱重力分布,以使風機塔筒重力進行均布,降低風機塔筒傾斜的幾率。
本實施例中,平臺板60的底部經至少一個豎直延伸的支撐柱64與風機塔筒的支撐平臺200相連接;所述的支撐柱64中設有預應力鋼筋1,所述預應力鋼筋1的上端與構成平臺板60的框架鋼筋經下端錨具固定、下端與構成支撐平臺200的框架鋼筋經上端錨具固定;所述的上端錨具外周套裝有上端錨具罩,所述的上端錨具罩經固定螺桿7與上端錨具或平臺板60相固定連接,令上端錨具安裝于上端錨具罩與平臺板60之間的獨立密閉空間中。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高度不低于混凝土塔筒300高度的二分之一。優選的,所述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設置于第二混凝土塔筒節32和第三混凝土塔筒節33之間的連接面相平齊設置。進一步優選的,第二混凝土塔筒節32和第三混凝土塔筒節33之間的連接面處設有檢修平臺,所述的檢修平臺至少覆蓋混凝土塔筒300內部的A區域,所述的A區域為第二混凝土塔筒節32和第三混凝土塔筒節33之間的連接面中的、混凝土塔筒300內部的、與變壓器支撐平臺相距距離小于Sm的扇形區域。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檢修平臺為覆蓋混凝土塔筒300內部靠近外周區域的圓環狀,所述的檢修平臺由水平設置的圓環狀鋼板構成,所述圓環狀鋼板與塔筒軸線同軸設置、圓環狀鋼板的外周與混凝土塔筒300內側相貼合接觸并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變壓器支撐平臺600與檢修平臺相對應的混凝土塔筒上設有供檢修、安裝人員出入的檢修門。
本實施例中,變壓器外周套設有變壓器罩,所述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上設有供變壓器罩下端插接的插槽,所述的插槽由凸出于變壓器支撐平臺600上表面的內周凸肋條62和外周凸肋條61構成,以使得變壓器罩的底部插接于內周凸肋條62和外周凸肋條61之間的間隙中,使得變壓器處于變壓器罩和變壓器支撐平臺600構成的獨立密閉區域中,放置變壓器與外部雨水等接觸。同時,在變壓器支撐平臺600上設置凸出的內周凸肋條62和外周凸肋條61,以避免變壓器支撐平臺上的雨水不會流入變壓器罩中。
本實施例中,變壓器支撐平臺600上設有供平臺上雨水流出處的導流孔63,所述的導流孔63設于外周凸肋條61的外側、貫穿平臺板上下表面設置;優選的,導流孔63與變壓器設于變壓器支撐平臺的相對兩端;進一步優選的,變壓器支撐平臺600的頂面 自變壓器處向導流孔63方向逐漸降低高度,以保證平臺上的雨水流向導流孔63,進而降低平臺上雨水的堆積。
上述實施例中的實施方案可以進一步組合或者替換,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