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散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中冷器。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轎車越來越多。人們的出行過程也越來越依賴于私家車等具有大馬力發動機的設備。隨著大馬力發動機的普遍應用,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國家排放標準也在不斷提高,冷卻系統都需要帶有中冷器,現在大馬力發動機成為趨勢,要求中冷器的散熱能力不斷提高。散熱器一般分:風冷,水(油)冷,還有其他高端散熱。但是平民基本都是風冷,就是在散熱片上加裝風扇,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也有為了靜音,使用無風扇散熱器的。散熱器是由多個三個管組合形成的,普通的散熱管在使用過程中散熱效果達不到理想化的目的,而具有超強散熱效果的散熱器又不適合普通大眾消費。
綜上可知,現有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中冷器,其可以增強散熱效果,達到理想的散熱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分別通過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連接,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加強筋包括第一波紋段、第二波紋段和第三波紋段,且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呈對稱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波紋段前半段呈直線,且與第一固定板之間的角度為20°~30°,所述第二波紋段后端與第三波紋段前端呈圓弧形,所述圓弧外半徑為0.5毫米~1.0毫米,內半徑為0.1毫米~0.5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1.5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間的距離為8.0毫米~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第一波紋段前端與第二加強筋第一波紋段前端的距離為3.0毫米~3.5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波紋段前端與第一固定板之間的角度為22.5°,所述第二波紋段后端與第三波紋段前端的圓弧外半徑為0.8毫米,內半徑為0.3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間的距離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第三波紋段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第一波紋段前端與第二加強筋第一波紋段前端的距離為3.2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為0.1毫米~1.0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為0.5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兩端各設有中心對稱的第三散熱孔,所述第三散熱孔兩端設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厚度為1.0毫米~2.0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弧形板厚度為1.5毫米。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可以更好的增強散熱面積,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分別通過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連接,保證散熱管的牢固程度,增長了散熱管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散熱管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現晃動影響散熱效果。所述第一加強筋包括第一波紋段、第二波紋段和第三波紋段,且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呈對稱結構,第一波紋段、第二波紋段和第三波紋段的設置,增大了散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從而加強了散熱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發動機,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波紋段的方式,在一定空間內,最大程度的增大了散熱管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強了散熱效果。采用加強筋和固定板,使整個散熱管的組成更加牢固,防止散熱管在散熱過程中出現的晃動,影響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局部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第一加強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殘差曲線圖;
在圖中,1-第一加強筋,11-第一波紋段,12-第二波紋段,13-第三波紋段,2-第二加強筋,3-第一散熱孔,4-第二散熱孔,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弧形板,8-第三散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參見圖1~圖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中冷器,該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散熱孔3和第二散熱孔4,可以更好的增強散熱面積,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所述第一散熱孔3和第二散熱孔4分別通過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加強筋1和第二加強筋2連接,保證散熱管的牢固程度,增長了散熱管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一散熱孔3和第二散熱孔4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使散熱管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現晃動影響散熱效果。所述第一加強筋1包括第一波紋段11、第二波紋段12和第三波紋段13,且第一加強筋1和第二加強筋2呈對稱結構,第一波紋段11、第二波紋段12和第三波紋段13的設置,增大了散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從而加強了散熱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發動機,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優選的是,本發明的第一波紋段11前半段呈直線,且與第一固定板5之間的角度為20°~30°,所述第二波紋段12后端與第三波紋段13前端呈圓弧形,所述圓弧外半徑為0.5毫米~1.0毫米,內半徑為0.1毫米~0.5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1.5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1間的距離為8.0毫米~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三波紋段13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2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二加強筋2第一波紋段11前端的距離為3.0毫米~3.5毫米。在最大程度增強散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的同時,對散熱管的形狀進行理想化的設計,使其能夠對空氣擾流效果達到最好。
另外,本發明的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的厚度為0.1毫米~1.0毫米,保證散熱管的穩定性,延長散熱管的使用壽命,降低了成本。
更好的,本發明的高效中冷器兩端各設有中心對稱的第三散熱孔8,所述第三散熱孔8兩端設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厚度為1.0毫米~2.0毫米,保證散熱管的組成穩定性,同時不影響散熱管的散熱效果。
實施例1,采用相同鋁制的散熱管,加強筋的厚度為0.5毫米,在18℃的室內進行試驗。當第一波紋段11前半段呈直線,且與第一固定板5之間的角度為20°,所述第二波紋段12后端與第三波紋段13前端呈圓弧形,所述圓弧外半徑為0.5毫米,內半徑為0.1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1間的距離為8.0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三波紋段13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2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0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二加強筋2第一波紋段11前端的距離為3.0毫米時,進水溫度為95℃,經過散熱管的散熱后,出水溫度為70℃。根據散熱量計算方式中散熱量與計算溫差的關系計算,根據進水溫度、出水溫度和室內溫度可計算出溫差△T,△T的計算公式:△T=(進水溫度+出水溫度)/2-室內溫度,根據散熱器熱工檢驗報告中計算公式Q=m*△T的n次方,m和n在檢驗報告中已定,△T可根據工程給的技術參數來計算,例如銅鋁復合74*60的熱工計算方式(十柱)是:Q=5.8259*△T的1.2829次方(十柱)。所以可得出標準散熱熱量△T=(95℃+70℃)/2-18℃=64.5℃,十柱散熱量是Q=5.8259*64.5^1.2829=1221.4W,每柱散熱量為1221.4W/10柱=122W/柱。
實施例2,在同樣的室溫下,當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一固定板5之間的角度為22.5°,所述第二波紋段12后端與第三波紋段13前端的圓弧外半徑為0.8毫米,內半徑為0.3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1間的距離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三波紋段13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2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二加強筋2第一波紋段11前端的距離為3.2毫米時,進水溫度為95℃,出水溫度為50℃,根據公式可得出每柱的散熱量為98.3W/柱。
實施例3,在同樣的室溫下,當第一波紋段11前半段呈直線,且與第一固定板5之間的角度為30°,所述第二波紋段12后端與第三波紋段13前端呈圓弧形,所述圓弧外半徑為1.0毫米,內半徑為0.5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5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1間的距離為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三波紋段13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2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二加強筋2第一波紋段11前端的距離為3.5毫米,進水溫度為95℃,出水溫度為60℃,根據公式可得出每柱的散熱量為110.1W/柱。
采用波紋段可以對流經散熱管內的空氣產生更好的擾流效果,相同環境下,對具有本波紋段的散熱管內通入相同體積和相同流速的空氣,根據流體力學中動力方程式和Gambit軟件,對空氣殘差進行測試。當網格數為9774,u=20m/s時,實施例1~3的殘差曲線圖如圖4所示
由以上結論得出,當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一固定板5之間的角度為22.5°,所述第二波紋段12后端與第三波紋段13前端的圓弧外半徑為0.8毫米,內半徑為0.3毫米,所述對稱加強筋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間隔的第一加強筋1間的距離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三波紋段13后端與對稱的第二加強筋2第三波紋段13后端間的距離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強筋1第一波紋段11前端與第二加強筋2第一波紋段11前端的距離為3.2毫米時,散熱效果最好。高效中冷器兩端各設有中心對稱的第三散熱孔8,所述第三散熱孔8兩端設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厚度為1.5毫米,增強了散熱管的牢固性。本實施例中采用熱水進行試驗散熱管的散熱效果,高效中冷器可用于空氣散熱,也可用于水箱散熱。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可以更好的增強散熱面積,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分別通過均勻間隔排列的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連接,保證散熱管的牢固程度,增長了散熱管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散熱管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現晃動影響散熱效果。所述第一加強筋包括第一波紋段、第二波紋段和第三波紋段,且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呈對稱結構,第一波紋段、第二波紋段和第三波紋段的設置,增大了散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從而加強了散熱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發動機,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波紋段的方式,在一定空間內,最大程度的增大了散熱管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強了散熱效果。采用加強筋和固定板,使整個散熱管的組成更加牢固,防止散熱管在散熱過程中出現的晃動,影響散熱效果。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