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水利發電,尤其涉及一種潮汐能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發電裝置有很大部分是采用火力發電,此種發電裝置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或者煤炭等燃料。然而隨著石油、煤炭等燃料的資源緊缺、成本提高以及燃燒后的殘留物對環境的污染,人們開始增大環保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比如太陽能、風能以及潮汐能等,設計出利用潮汐能發電的發電裝置成為時下能源開發的主要課題。因此如何設計一種水流發電機組,能充分利用大海洋的潮起潮落產生的水位差和通過蓄水或非蓄水的水流來產生機械能進而進行發電,且不受限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潮汐能發電裝置,此水流發電機組可以根據水流,河段,航道等因數,任意放置,且可廣泛利用取之不盡的大海洋的潮水的能量,經濟實用,通用性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潮汐用立式水流發電機,包括:至少2個發電模塊和至少3個引流支架,所述至少3個引流支架沿寬度方向相間隔排列,所述發電模塊安裝于相鄰引流支架之間;所述發電模塊進一步包括:左主軸、右主軸、基座和發電機,所述基座由位于前部的圓形支座和與其連接并位于后部的錐形支座組成,此左主軸、右主軸轉動地安裝于基座的圓形支座的左、右側上,所述左主軸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個左葉片,所述右主軸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個右葉片,一尾舵片的前端通過旋轉軸活動地安裝于所述錐形支座上,從而使得尾舵片可繞旋轉軸左右擺動,安裝尾舵片的旋轉軸位于左主軸、右主軸之間且在中心延長線上;
所述基座的圓形支座的左、右側端上分別安裝有左導流片、右導流片,此左導流片、右導流片位于左主軸、右主軸各自相背的外側,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均通過旋轉軸活動地安裝于圓形支座的兩側,從而使得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可繞各自的旋轉軸左右擺動,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之間形成進水口,所述左導流片與左主軸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左凹陷弧形區,所述右導流片與右主軸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右凹陷弧形區,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一弧形凸起部,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末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二弧形凸起部;
所述左主軸、右主軸的下端與一增速齒輪箱的輸入端聯接,所述增速齒輪箱的輸出端與發電機的傳動軸聯接;
所述左主軸、右主軸的下端與增速齒輪箱的輸入端之間通過聯軸器聯接。
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葉片的排列方向與左主軸平行,所述右葉片的排列方向與右主軸平行。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發明潮汐能發電裝置,其一尾舵片的前端通過旋轉軸活動地安裝于所述錐形支座上,從而使得尾舵片可繞旋轉軸左右擺動,安裝尾舵片的旋轉軸位于左主軸、右主軸之間且在中心延長線上,基座的圓形支座的左、右側端上分別安裝有左導流片、右導流片,此左導流片、右導流片位于左主軸、右主軸各自相背的外側,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均通過旋轉軸活動地安裝于圓形支座的兩側,從而使得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可繞各自的旋轉軸左右擺動,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之間形成進水口,所述左導流片與左主軸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左凹陷弧形區,所述右導流片與右主軸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右凹陷弧形區,可以根據水流,河段,航道等因數,任意放置,不但不受限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而且可廣泛利用取之不盡的大海洋的潮水的能量,經濟實用,通用性強,可動態根據水流方向變化,以及水流的強弱變化,實時動態找準水流主方向,以及動態調整對水流對左葉片、右葉片的推力,增強水流對輪葉的推力,從而增加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和避免發電機在強水流下的損傷,保證發電機處于最佳吸收水能的工作狀態,進而提高了水能利用率。
2.本發明潮汐能發電裝置,其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前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一弧形凸起部,所述左導流片、右導流片各自末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二弧形凸起部;有利于進一步根據水流速度做自適應調整,進一步增加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和水能利用率。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潮汐能發電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水流發電機組中發電模塊局部立體圖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水流發電機組中發電模塊局部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明水流發電機組中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水流發電機組局部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左主軸;2、右主軸;3、基座;31、圓形支座;32、錐形支座;4、發電機;5、左葉片;6、右葉片;7、尾舵片;71、旋轉軸;8、左導流片;81、左凹陷弧形區;9、右導流片;91、右凹陷弧形區;10、第一弧形凸起部;11、增速齒輪箱;12、聯軸器;13、蓋板;14、進水口;15、第二弧形凸起部;16、發電模塊;17、引流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種潮汐能發電裝置,如附圖1~5所示,包括:至少2個發電模塊16和至少3個引流支架17,所述至少3個引流支架17沿寬度方向相間隔排列,所述發電模塊安裝于相鄰引流支架之間;所述發電模塊進一步包括:左主軸1、右主軸2、基座3和發電機4,所述基座3由位于前部的圓形支座31和與其連接并位于后部的錐形支座32組成,此左主軸1、右主軸2轉動地安裝于基座3的圓形支座31的左、右側上,所述左主軸1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個左葉片5,所述右主軸2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個右葉片6,一尾舵片7的前端通過旋轉軸71活動地安裝于所述錐形支座32上,從而使得尾舵片7可繞旋轉軸71左右擺動,安裝尾舵片7的旋轉軸71位于左主軸1、右主軸2之間且在中心延長線上;
所述基座3的圓形支座31的左、右側端上分別安裝有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此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位于左主軸1、右主軸2各自相背的外側,所述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各自前端均通過旋轉軸活動地安裝于圓形支座的兩側,從而使得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可繞各自的旋轉軸左右擺動,所述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各自前端之間形成進水口14,所述左導流片8與左主軸1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左凹陷弧形區81,所述右導流片9與右主軸2相向的表面中部區域具有一右凹陷弧形區91,所述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各自前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一弧形凸起部10,所述左導流片8、右導流片9各自末端內側均具有一第二弧形凸起部15;
所述左主軸1、右主軸2的下端與一增速齒輪箱11的輸入端聯接,所述增速齒輪箱11的輸出端與發電機4的傳動軸聯接。
上述左主軸1、右主軸2的下端與增速齒輪箱11的輸入端之間通過聯軸器12聯接。
上述左葉片5的排列方向與左主軸1平行,所述右葉片6的排列方向與右主軸2平行。
還包括一蓋板13,所述左主軸1、右主軸2轉動地連接于蓋板13和基座3之間。
相鄰所述引流支架17的相對側面為曲形傾斜面18。
采用上述潮汐能發電裝置時,其可以根據水流,河段,航道等因數,任意放置,不但不受限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而且可廣泛利用取之不盡的大海洋的潮水的能量,經濟實用,通用性強,可動態根據水流方向變化,以及水流的強弱變化,實時動態找準水流主方向,以及動態調整對水流對左葉片、右葉片的推力,增強水流對輪葉的推力,從而增加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和避免發電機在強水流下的損傷,保證發電機處于最佳吸收水能的工作狀態,進而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其次,有利于進一步根據水流速度做自適應調整,進一步增加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和水能利用率。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