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燃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燃機的機體。
背景技術:
一般地,傳統內燃機的機體缸孔與缸套通常為動配合或過渡配合裝入機體,缸套外表面與冷卻水不接觸,故無冷卻水密封問題。氣缸套上部分與氣缸蓋之間的密封由氣缸套與缸墊受壓形成密封帶。
在現有技術方案中,缸套凸肩寬度小,要求有凸出量才能有良好的密封,對缸墊要求高,且凸肩受壓大,容易斷裂,缸墊易被燃氣沖壞。凸肩與機體同一平面,密封尚好,但工藝要求嚴格,缸墊易被燃氣沖壞。缸套下端咬缸時,可能會引起缸套軸向位移,使缸套變形。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機體,避免缸墊被燃氣沖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燃機的機體,包括:氣缸體,該氣缸體上具有機體缸孔部;氣缸蓋,該氣缸蓋上具有缸蓋缸孔部,氣缸蓋固定安裝在氣缸體上,機體缸孔部和缸蓋缸孔部組合形成內燃機的機體的缸孔,機體缸孔部和缸蓋缸孔部的銜接處具有定位槽;以及氣缸套,其用來安裝在缸孔內,氣缸套的中間部位的外壁上設有臺肩,臺肩與定位槽配合。
優選地,氣缸套與缸蓋缸孔部的配合部位為過盈配合,氣缸套與機體缸孔部的配合部位為間隙配合。
優選地,機體缸孔部的內側設有減震槽,該減震槽用來安裝橡膠圈。
優選地,減震槽的個數為兩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氣缸體和氣缸蓋配合形成機體缸孔,氣缸套的上部分安裝于氣缸蓋上,氣缸套的下部分安裝于氣缸體上,氣缸套的支撐凸肩(臺肩)位于氣缸套的中間位置,無需缸墊,故不存在沖缸墊問題。而且解決了氣缸套加工、機體鑄造及加工工藝性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內燃機的機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內燃機的機體,包括氣缸體2、氣缸蓋1以及氣缸套3,該氣缸體2上具有機體缸孔部,該氣缸蓋1上具有缸蓋缸孔部,氣缸蓋1固定安裝在氣缸體2上,機體缸孔部和缸蓋缸孔部組合形成內燃機的機體的缸孔,機體缸孔部和缸蓋缸孔部的銜接處具有定位槽(與臺肩31配合的部位),氣缸套3用來安裝在缸孔內,氣缸套3的中間部位的外壁上設有臺肩31,臺肩31與定位槽配合。
上述方案中,內燃機的機體通過氣缸體和氣缸蓋分段式配合方式形成,上部分為氣缸蓋1,下部分為氣缸體2,中間為氣缸套3,氣缸套3的上部分安裝于氣缸蓋1,氣缸套3的下部分安裝于氣缸體2上,氣缸套3的支撐凸肩(臺肩31)位于氣缸套3的中間位置,無需缸墊,故不存在沖缸墊問題。在加工時,氣缸蓋1與氣缸套3的頂底距離通過控制氣缸套3的臺肩31與定位槽的尺寸來調節,解決咬缸時,氣缸套3軸向位移問題和機體加工工藝性問題。而且,該內燃機的機體的缸孔周圍無水腔,這使機體鑄造工藝簡單化,加強機體的強度,減小缸心距,降低機體重量。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氣缸套3與缸蓋缸孔部的配合部位為過盈配合,氣缸套2與機體缸孔部的配合部位為間隙配合。在本方案中,氣缸套3的臺肩上部分與缸蓋缸孔部的配合為過盈配合,氣缸套3的臺肩下部分與機體缸孔部為間隙配合,可以提高氣缸蓋高溫區的散熱能力。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機體缸孔部的內側設有減震槽21,該減震槽21用來安裝橡膠圈。在本方案中,由于氣缸體2與氣缸套3之間為間隙配合,故設在下端設有減震槽21,減震槽21中裝配有O形橡膠圈。當活塞下行時,對氣缸套下部分有側向力,該減震槽21可以有效的防止氣缸套3周期性的交變應力,防止氣缸套3的疲勞破壞。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例,減震槽21的個數為兩個。
綜上,本實施例的內燃機的機體,通過氣缸體2和氣缸蓋1配合形成機體缸孔,氣缸套3的上部分安裝于氣缸蓋1上,氣缸套3的下部分安裝于氣缸體2上,氣缸套3的支撐凸肩(臺肩31)位于氣缸套3的中間位置,無需缸墊,故不存在沖缸墊問題。而且解決了氣缸套加工、機體鑄造及加工性差的問題。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