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為降低發動機工作熱量,降低燃油消耗,需要對工作發動機進行冷卻,現有的冷卻方式有水冷和風冷,其中水冷是指將冷卻水輸送進入發動機缸體內并輸出帶走熱量。現有的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的出水管、進水管和暖風回水管布置結構復雜,走向凌亂,需要零部件數量較多,不利于輕量化的生產要求。而且,現有的出水管在于缸體出水端形成的出水室連接時采用的傳統的膠管連接,膠管在高溫環境下易老化,導致漏水。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進行改進,使其管路走向布置有序,結構緊湊,并連接密封性較好,防止漏水。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其管路走向布置有序,結構緊湊,并連接密封性較好,防止漏水。
本發明的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包括水泵、暖風回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暖風回水管與所述水泵連通,所述進水管設置于發動機缸體進氣側并與所述暖風回水管連接,所述出水管設置于發動機缸體排氣側并通過法蘭盤與發動機出水室連接。
進一步,水泵和所述暖風回水管均位于發動機缸體排氣側。
進一步,進水管與暖風回水管連接結合處為沖壓成型的馬鞍形。
進一步,進水管與所述暖風回水管焊接連接。
進一步,還包括將出水管固定于發動機缸體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近發動機缸體出水室端設置的支架工和遠發動機缸體出水室端設置的支架且。
進一步,進水管通過一一對應發動機缸體長度方向兩端設置的兩連接臂固定連接于發動機缸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其中,進水管置于發動機缸體的進氣側,出水管置于發動機缸體的出氣側,并進水管和出水管均沿缸體長度方向布置走向,結構緊湊,布置有序不亂;而且相較于現有技術,增加進水管部件,發動機加入冷卻水的時候,自進水管進入發動機,然后從出水管部件回到水箱,有助于解決發動機冷卻裝置排氣不暢的問題;另外,出水管與發動機缸體出水端形成的出水室通過法蘭盤連接,規避了現有膠管連接方式不耐高溫的劣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下視圖;
圖3為圖1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下視圖,圖3為圖1右視圖,如圖所示:
本實施例的發動機冷卻水循環裝置,包括水泵1、暖風回水管2、進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暖風回水管2與所述水泵1連通,所述進水管3設置于發動機缸體5進氣側并與所述暖風回水管2連接,所述出水管4設置于發動機缸體5排氣側并通過法蘭盤10與發動機出水室6連接;發動機出水室由發動機缸體5出水端形成的室體,在出水室和出水管4的連接結合處形成法蘭盤結構。
本實施例中,水泵1和所述暖風回水管2均位于發動機缸體5排氣側;布置結構合理,防止與發動機負載部件形成干涉,且節約空間,冷卻水路循環路徑合理順暢。
本實施例中,進水管3與暖風回水管2連接結合處為沖壓成型的馬鞍形;具有較高的連接強度,且不會影響流量。
本實施例中,進水管3與所述暖風回水管2焊接連接;連接強度高。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將出水管4固定于發動機缸體5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近發動機缸體5出水室端設置的支架工7和遠發動機缸體5出水室端設置的支架且8;通過兩個支架對出水管4進行固定,因為在支架且與法蘭盤結構中間懸臂過長,加上水上管的制造公差,會致使法蘭盤處應力集中,引起法蘭盤漏水,故增加支架工,減小應力集中;其中,兩支架與出水管4連接端為可外包出水管4并與出水管4表面形狀相適形的弧形結構,與缸體連接端設置連接耳,連接耳上設置連接孔,通過螺栓緊固于缸體。
本實施例中,進水管3通過一一對應發動機缸體5長度方向兩端設置的兩連接臂9固定連接于發動機缸體5;連接臂整體結構均為弧形。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