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風力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社會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由于傳統的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均為不可再生能源,因此能源問題變的是日益緊張;尋找新的能源對人類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眾所周知,風力發電是把風的動能轉為電能。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風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而現在,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kW,其中,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53億kW(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計算),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億kW,共計10億kW。而2003年底全國電力裝機約5.67億kW。風是沒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非常適合,大有可為。
通過長期的實踐發現:風力發電機主要是依靠風力來實現發電,因此,風力發電機一般需要建立在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空曠地方,一般情況下,這種風能比較充裕的地方,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因此經常會發生颶風或者是大暴雨等極端天氣的發生;而一旦出現上述極端天氣,經常會導致風力發電機發生故障,同時,風力發電機也需要定期進行維護檢查,但是由于風力發電機的支桿一般比較高,所以工程師需要采用云梯登高進行檢修,維修過程非常不便,因此設計開發一種便于維修檢測的新型風力發電裝置顯得是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風力發電裝置。該新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桿能夠自由升降,進而便于工程師的檢修。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風力發電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支桿(1)和固定在支架(1)頂部的風力發 電機(2);其特征在于:至少還包括:
用于安裝支桿(1)的支撐架(4),所述支撐架(4)固定于地面上,在所述支撐架(4)的上表面開設有支桿(1)穿過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內壁與支桿(1)之間安裝有護套(4);在所述支桿(1)的頂端安裝有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通過模數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I/O端口電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I/O端口通過數據線與存儲器連接;
用于控制支桿(1)在豎直方向上運動的氣缸(5),所述氣缸(5)的活塞桿與支桿(1)的下端面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支撐架(4)為不銹鋼材料制成。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中的支桿在氣缸的作用力下,可以自由升降,因此維修檢測工程師不必要登高作業,所以提高了維修檢測的效率,同時避免了高空作業給工程師帶來的隱形危險。同時,支桿頂端的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對現場的風速信息和溫度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存儲器進行保存,這樣工程師定期將數據取走,進而為后續的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桿;2、風力發電機;3、護套;4、支撐架;5、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一種新型風力發電裝置,包括圓柱形的支桿1、固定在支架1頂部的風力發電機2、用于安裝支桿1的支撐架4、用于控制支桿1在豎直方向上運動的氣缸5;所述支撐架4固定于地面上,在所述支撐架4的上表面開設有支桿1穿過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內壁與支桿1之間安裝有護套4;所述氣缸5的活塞桿與支桿1的下端面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桿1的頂端安裝有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通過模數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I/O端口電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I/O端口通過數據線與存儲器連接;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當工程師需要對風力發電機進行定期檢修或者是故障檢修時, 可以利用氣缸5驅動支桿1下降,隨后工程師只需要站立于支撐架4的上表面即可完成檢修或者是維修工作;同時,支桿1頂端的風速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對現場的風速信息和溫度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存儲器進行保存,這樣工程師定期將數據取走,進而為后續的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進一步:由于風力發電機在野外工作,因此為了防止生銹,所述支撐架4為不銹鋼材料制成。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