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制造及測試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制造及測試技術領域內,常需要對發動機的機油進行測試,以獲得機油耐久度、機油的平均消耗量等方面的數據,以給出不同型號的發動機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更換新機油的適合方案,如:該技術可延伸至車輛5000至10000公里發動機保養時更換新機油之用。
在機油測試中,發動機臺架試驗時機油的取樣、機油消耗量測試均在熱機狀態下進行,一個耐久試驗,機油取樣頻次平均可達十多次;而機油消耗量測試對放油狀態、機油溫還有特殊要求,例如:機油消耗量測試到達換油時間點,退出試驗程序,調整發動機運行工況,待機油溫度滿足規定要求時,怠速一定時間之后停機;將放油容器放置在用于放油的閥門下方,開始放油并計時,放油規定時間后,關閉閥門,使用無紡布擦拭閥門上的殘余機油及可能的通過其他方式滴灑出的機油;稱量放油容器質量mpen′,稱量無紡布質量記為mbu′;放油之前先預先稱量放油容器和無紡布質量,分別計為:mpen、mbu;通過放油容器前后質量差值和無紡布前后質量差值,計算出本次放出機油質量Mdis1=(mpen′-mpen)+(mbu′-mbu)。
然而,發明人發現目前測試中常用的放油閥方案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現有技術中多采用與儲存機油的油底殼銜接的油底殼接頭、放油閥連接管接頭、連接管、放油閥前接頭、放油閥門和放油閥后接頭依次連接的結構,這種結構相對較為復雜,需要進行密封的連接點較多,并且放油閥、接頭及管路的密封性不夠好,機油殘余、滴灑量、泄漏量較多,即便采用無紡布吸收外泄的機油也很難將泄漏的機油完全吸收,所以密封性差的問題常常影響到機油取樣、機油消耗量測試的精確性,此外連接管內容易存積機油,以上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機油測試結果可信度低,嚴重的情況下還需重新進行測試實驗,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增加了機油測試的成本。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發動機機油測試選用閥門等裝置結構存在缺陷,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等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該油底殼放油閥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發動機機油測試選用閥門等裝置結構存在缺陷,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包括具有一體式結構的閥殼和設置于閥殼一側的用于與油底殼密封連接的閥座,閥殼上密封插裝有放油口接頭,閥殼內安置有控制放油口開閉的閥門部件,放油口接頭與閥座設置于閥殼的異側。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門部件包括用于驅動閥球轉動的手柄,和用于在閥門部件關閉狀態下鎖定手柄位置的鎖緊結構。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門部件包括設置于閥殼內與手柄一體轉動的鎖栓,閥殼上設置有與鎖栓配合將手柄與閥殼相對位置固定的鎖槽,閥門部件還包括用于解鎖的解鎖結構。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門部件包括容置于閥殼內的中空的閥桿,閥桿直接驅動閥球轉動;閥桿內還設置有垂直于其轉動中軸的可動的鎖栓,閥桿上設置有供鎖栓穿過的通孔,閥門部件關閉狀態下,閥殼正對鎖栓的位置設置有供鎖栓穿入的鎖槽。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桿內設置有撥動鎖栓的撥桿,撥桿中部通過轉軸可轉動固定于閥桿內,撥桿的首端容置于鎖栓上設置的撥槽內,撥桿的尾端連接所述解鎖結構。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解鎖結構包括設置于手柄內部的用于撥動撥桿的尾端的解鎖推桿,撥桿的尾端伸入解鎖推桿中部的撥槽內,解 鎖推桿一端設置有用于復位的復位彈簧,另一端設置有用于推動解鎖推桿的按鈕環。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手柄的安裝端設置有用于壓緊閥桿和閥球的壓緊螺栓,壓緊螺栓與閥桿之間設有與閥桿同軸的蝶形墊片,閥桿與閥球之間還設置有可轉動密封的O形密封圈和閥球座。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蝶形墊片的平展壓縮量為2mm+0.2mm、平展力矩為25Nm+5Nm。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手柄通過凸出設置于所述閥殼上的環狀的手柄基座安裝于閥殼上,手柄基座上設置有限位槽,手柄設置有與限位槽配合限制手柄轉動角度為0°~90°的限位塊。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殼上還設置有液位導管,液位導管內設置有開口向上的豎直空腔,豎直空腔內設置有計量油底殼內機油液面高度的液位計。
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殼上還固定設置有油溫傳感器,油溫傳感器的探頭伸入油底殼內。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包括具有一體式結構的閥殼和設置于閥殼一側的用于與油底殼密封連接的閥座,閥殼上密封插裝有放油口接頭,閥殼內安置有控制放油口開閉的閥門部件,放油口接頭與閥座設置于閥殼的異側。閥殼采用一體式結構,直接與油底殼密封,并且將放油口接頭直接插裝于一體式結構的閥殼上,該技術方案從總體結構上減少了整個機油測試裝置放油端各連接裝置之間對接的密封面,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直接將現有技術中的多個外露的密封面減少到只有閥殼與油底殼之間的一個密封面,由于密封面的減少,可能出現機油泄漏的漏點也就相應減少,大大改善了機油測試裝置的密封性能,并且由于采用一體式的閥殼結構,將放油口接頭通過閥殼直接與油底殼密封連接,取消了現有技術中另外設置的連接管,避免了由于連接管長度較長或其中間段存在彎折而導致連接管中殘留機油量較多的情況,令機油油量的測試更加精確。綜上所述,本發明提 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相對現有技術改善了密封情況,減少了裝置內機油殘留,提高了機油測試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油底殼放油閥裝置安裝于油底殼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箭頭所指示虛線為機油液面線;
圖3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總裝配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的閥門部件位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手柄拆卸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圖2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總裝配的另一種爆炸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閥殼1、放油口接頭2、手柄3、解鎖推桿31、按鈕環311、撥槽312、復位彈簧32、轉軸33、限位塊34、油溫傳感器4、探頭41、液位導管5、液位計6、閥座7、鎖槽8、閥球座9、閥球10、O形密封圈11、閥桿12、通孔121、撥桿122、鎖栓123、蝶形墊片13、壓緊螺栓14、手柄基座15、限位槽151、油底殼16。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解決發動機機油測試選用閥門等裝置結構存在缺陷,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等問題。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圖2,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兩種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發動機機油測試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包括具有一體式結構的閥殼1和設置于閥殼1一側的用于與油底殼16密封連接的閥座7,閥殼1上密封插裝有放油口接頭2,閥殼1內安置有控制放油口開閉的閥門部件,放油口接頭2與閥座7設置于閥殼1的異側。
其中,閥殼1采用的一體式結構具體是指與油底殼16連接的端口和與放油口連接的端口統一設置于閥殼1,不再需要其他額外的連接部件,放油口接頭2為具有令機油順利從中流出的具有開口的裝置,在保證機油能夠從其一端流出,其另一端與閥殼1緊密連接的前提下,其具體結構可以有多種不同樣式,可根據油底殼16放油閥裝置的具體應用情況和其他各部件型號做出適應性調整。
閥門部件用于控制放油口開閉,所以閥門應為截斷類閥門的一種,在保證其斷流功能的前提下,閥門的具體種類或結構可有多種不同選擇,具體的可為閘閥、截止閥、旋塞閥、球閥、蝶閥、針型閥或隔膜閥等,從閥門部件的控制方式看,本實施例使用的閥門部件可為手動控制的閥門或氣動和液動閥門,如采用氣動或液動閥門,還需配備適當的控制設備和驅動設備。關于閥殼1、放油口接頭2及閥門部件具體結構的選擇,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可根據本實施例的具體情況具體選擇,不在此一一贅述。
閥殼1采用的一體式結構具體是指:閥殼1直接與油底殼16密封,并且將放油口接頭2直接插裝于一體式結構的閥殼1上,不再需要現有技術中的連接管及配合各密封連接件。該技術方案從總體結構上減少了整個機油測試裝置放油端各連接件之間對接的密封面,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直接將現有技術中的多個外露的密封面減少到只有閥殼1與油底殼16之間的一個密封面,由于密封面的減少,可能出現機油泄漏的漏點也就相應減少,大大改善了機油測試裝置的密封性能。
此外由于采用一體式的閥殼1結構,將放油口接頭2通過閥殼1直接與油底殼16密封連接,取消了現有技術中另外設置的連接管,避免了由于連接管長度較長或其中間段存在彎折而導致連接管中殘留機油量較多的情況,令機油油量的測試更加精確。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相對現有技術改善了密封情況,減少了裝置內機油殘留,提高了機油測試的準確性。
為優化上述實施例中閥門部件的實用性,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門部件包括用于驅動閥球10轉動的手柄3,和用于在閥門部件關閉狀態下鎖定手柄3位置的鎖緊結構。閥球10為閥門部件中的關閉件,通過閥球10的轉動實現閥門的開閉。手柄3用于驅動閥球10轉動,即手柄3中設置有與閥球10周向固定一體轉動的結構,或通過閥門部件內設置的連桿等傳動件實現手柄3對閥球10的非直接驅動也可;手柄3為伸出閥殼1外適于人手抓握扭動的結構,其具體的轉動方向可根據裝置的具體要求做不同選擇,手柄3的轉動平面可垂直或平行于閥球10的轉動中軸,也可與閥球10的轉動中軸呈其他非特定的角度,主要通過閥門部件的外部環境或工人的操作習慣具體決定。
鎖緊結構用于將手柄3鎖死在閥門部件關閉的位置,防止在閥門部件關閉時,無意轉動手柄3,誤將閥門打開。其具體結構可以有多種,可根據閥門的具體要求做出適應性調整,常用的如:鎖栓配合鎖槽的結構、鉤環相配合的結構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在本實施例的啟發下進行適應性選擇,故不在本實施例中詳述。
由于發動機試驗中機油測試所花費的時間往往較長,有些情況可達上百小時,而在這種長時間的工作中,閥門部件的手柄3大多時間處于關閉狀態,在此過程中來往工人有可能會碰到手柄3,誤將閥門打開,而測試試驗中一但在錯誤的時間打開閥門放出機油,將導致整個機油試驗的測試結果失效,測試必須重新進行,由此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采用鎖緊結構鎖定手柄3位置,在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時,手柄3地位置被鎖定,不通過特定的解鎖動作無法令手柄3重新恢復轉動,這種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在閥門部件關閉時, 無意轉動手柄3,誤將閥門打開,減少了由于誤操作給試驗方帶來的不必要地時間和經濟的損失。
下面請參考圖3和圖4,圖3和圖4分別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總裝配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和閥門部件位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實施例中鎖緊結構的設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閥門部件包括設置于閥殼1內與手柄3一體轉動的鎖栓123,閥殼1上設置有與鎖栓123配合將手柄3與閥殼1相對位置固定的鎖槽8,閥門部件還包括用于解鎖的解鎖結構。
其中鎖栓123與手柄3一體轉動是指鎖栓123轉動的方向和角度都與手柄3一致,并非是指鎖栓123的結構中軸和手柄3的轉動中軸一致;由于鎖栓123設置于閥殼1內,所以閥殼1上的鎖槽8結構至少包括向閥殼1內方向的開口,以保證鎖栓123可以順利進入鎖槽8完成鎖定;此外,解鎖結構是在鎖栓123插入鎖槽8處于鎖定狀態時,用于將鎖栓123從鎖槽8中脫出的機構。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鎖栓123與手柄3同時轉動,當手柄3轉動至閥門關閉位置時,鎖栓123恰好位于正對閥殼1上鎖槽8的位置,此時鎖栓123在外力的作用下伸出卡在鎖槽8內,完成鎖定,將手柄3與閥殼1的相對位置鎖死,阻止手柄3與閥殼1發生相對轉動;以上技術方案中鎖栓123為轉動件,鎖槽8為固定件,在保證鎖栓123與鎖槽8在指定位置完成相互扣合的前提下,也可將鎖栓123設置于閥殼1,將鎖栓123作為位置固定件,鎖槽8設置于閥殼1內與手柄3一體轉動,將鎖槽8作為轉動件,同樣可以達到這種鎖定的技術效果。
另外,這里的解鎖結構主要用于將鎖栓123與鎖槽8脫開,令手柄3可以重新恢復轉動,其具體結構在保證完成該技術任務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種不同選擇,如:可撥動或撬動鎖栓123的撥桿、帶有彈性的頂銷等,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施例的啟發下可以得到多種類似的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都應列入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范圍,故不在此一一贅述。
本實施例為優化上述實施例中鎖緊結構的設計,優選地在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閥門部件包括容置于閥殼1內的中空的閥桿12,閥桿12直接驅動閥球10轉動;閥桿12內還設置有垂直于其轉動中軸的可動的鎖栓123,閥桿12上設置有供鎖栓123穿過的通孔121,閥門部件關閉狀態下,閥殼1正對鎖栓123的位置設置有供鎖栓123穿入的所述鎖槽8。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閥桿12為閥門部件內的驅動裝置,一端與手柄3周向固定,另一端與閥球10周向固定,以此傳動手柄3的轉動,實現由手柄3驅動閥球10轉動。此外,鎖栓123為具有一定軸向長度的柱狀結構,以此結構完成伸入鎖槽8完成鎖定的技術目的;為保證鎖栓123順利伸入鎖槽8,本實施例優選將鎖栓123的中軸垂直于閥桿12的中軸設置,以此保證鎖栓123在進出鎖槽8時不容易發生卡殼情況,當然此方案僅為優選,并非唯一可選方案;為了令設置于閥桿12內的鎖栓123能夠伸出閥桿12伸入閥桿12外的鎖槽8,在閥桿12上設置可供鎖栓123通過的通孔121,通孔121的尺寸以保證鎖栓123能夠順利通過為準。
本實施例給出的技術方案將鎖栓123設置于中空的閥桿12內,主要出于空間結構的考慮,閥桿12內中空有充足的空間設置鎖栓123及與鎖栓123相配合的用于鎖定或解鎖的其他部件,然而在保證鎖栓123與鎖槽8鎖定效果的前提下,鎖栓123設置位置不僅僅限于閥桿12內部,也可設置于閥殼1內其他位置只需能夠達到鎖定效果即可。
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鎖緊結構工作原理簡單,結構相對緊湊,有效節約了閥殼1內的空間,令油底殼放油閥裝置整體體積的可選用范圍更大,所以裝置的普遍適用性也更好。
為進一步具體優化上述技術方案中鎖栓123的驅動方式,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閥桿12內設置有撥動鎖栓123的撥桿122,撥桿122中部通過轉軸33可轉動固定于閥桿12內,撥桿122的首端容置于鎖栓123上設置的撥槽312內,撥桿122的尾端連接所述解鎖結構。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鎖栓123能夠在閥門關閉時伸入鎖槽8將手柄3位置鎖定,而在需要轉動手柄3時,對應的也應設置將鎖栓123從鎖槽8內起出的結構,本實施例提出的撥桿122結構正是為了完成該技術目的。
撥桿122結構利用杠桿原理,一端與鎖栓123相連,中間固定作為轉動的支點,另一端連接推動結構以推動撥桿122轉動;其中本實施例提出的技術方案在鎖栓123上設置撥槽312,通過令撥桿122的端部伸入撥槽312實現撥桿122驅動鎖栓123的動作,在確保撥桿122能夠驅動鎖栓123進出鎖槽8的前提下,撥桿122與鎖栓123的連接方式不僅限于通過撥槽312的方式,也可以將撥桿122的首端與鎖栓123的對應位置銷接,通過銷軸連接的方式也能夠實現技術目的,本實施例提出的撥槽312的技術方案只是其中的一個實施相對簡單的優選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施例技術構思的前提下,很容易想到類似的其他技術方案,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采用本實施例提出的技術方案驅動鎖栓123動作執行鎖定或解鎖,結構簡單、節約空間,充分利用了閥桿12內部的中空空間,其動作穩定、實施效果更好,由于結構的簡潔性也減少了裝置內發生故障的可能。
上述各實施例已對閥門部件的鎖緊結構進行了詳述,本實施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將優化解鎖結構的設計,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解鎖結構包括設置于手柄3內部的用于撥動撥桿122的尾端的解鎖推桿31,撥桿122的尾端伸入解鎖推桿31中部的撥槽312內,解鎖推桿31一端設置有用于復位的復位彈簧32,另一端設置有用于推動解鎖推桿31的按鈕環311。
本實施例提出的技術方案將手柄3內設置中空空間,在其內部設置驅動撥桿122轉動的解鎖推桿31,解鎖推桿31一端用于操作者施加外力推動,另一端設置復位彈簧32,在未對解鎖推桿31施加外力的狀態下,推動解鎖推桿31復位,在解鎖推桿31推動下撥桿122回彈將鎖栓123向外頂,以備鎖定之需,而對解鎖推桿31施加外力,動作過程與上述過程相反,以實現將鎖栓123收回完成解鎖。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在確保解鎖推桿31能夠推動撥桿122上下運動的前提下,撥桿122與解鎖推桿31的連接方式不僅限于通過撥槽312的方式,也 可以將撥桿122的尾端與解鎖推桿31的對應位置銷接,通過銷軸連接的方式也能夠實現技術目的;采用在手柄3內部設置解鎖推桿31和復位彈簧32的技術方案也并非本實施例的唯一選擇,在達到順利實施鎖定解鎖的技術目的的前提下,解鎖推桿31并不一定必須設置于手柄3內,設置于手柄3內主要是出于操作方便的考慮;另外在確保完成帶動解鎖推桿31復位的前提下,復位彈簧32也可由簧片或其他具有彈性的機械結構代替。本實施例提出的具體技術方案只是以上各具體技術方案中其中的一個優選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施例技術構思的前提下,很容易想到類似的其他技術方案,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下述實施例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總裝配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發明人為平衡閥門部件的耐用性和密封性,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上述油底殼放油閥裝置中,手柄3的安裝端設置有用于壓緊閥桿12和閥球10的壓緊螺栓14,壓緊螺栓14與閥桿12之間設有與閥桿12同軸的蝶形墊片13,閥桿12與閥球10之間還設置有可轉動密封的O形密封圈11和閥球座9。
其中,現有技術中的球閥中,為了令閥門調節處具有較好的密封性,主要是采用通過橡膠墊壓縮閥球10的設計,而發明人發現:在閥門的手柄3施加的外力和閥門本身的安裝內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橡膠墊容易被壓縮過度出現疲勞情況,出現了疲勞情況的橡膠墊回彈減弱,很難通過自身彈性頂緊上下兩端的硬結構,這就造成了閥門的密封效果減弱;而一些球閥中也不采用橡膠墊,直接采用全硬質材質,這種設計較容易磨損閥球10,以上兩種現有技術中的球閥設計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令閥門的有效使用壽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相應也就增加了設備的成本。
針對以上情況,發明人提出采用蝶形墊片13的技術方案,將蝶形墊片13設置于壓緊螺栓14和閥桿12之間,具體是直接將其套設于閥桿12上通過壓緊螺栓14將其壓緊于閥桿12的肩狀結構處,蝶形墊片13為一類在其中軸方向上具有壓縮回彈性能的硬質墊片結構,本實施例通過蝶形墊片13固有的彈 性控制閥球10與其他受壓部件之間的力矩,令彈性密封效果更好同時也確保壓縮力矩不超過安全范圍以防損壞閥門內的閥球10等功能部件。
在上述實施例中提出蝶形墊片13的基礎上,經發明人通過理論計算驗證和多次實際操作的經驗相結合,總結出以下蝶形墊片13的具體使用數據:蝶形墊片13的平展壓縮量為2mm+0.2mm、平展力矩為25Nm+5Nm。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這種蝶形墊片13,密封效果理想,在壓緊螺栓14的作用下能夠保證閥門具有優質的密封性,同時能夠保證在閥門密封性良好的前提下,不磨損閥門內的閥球10以及閥球座9等非硬質部件,大大延長了閥門的使用壽命,節約了設備的成本。
下述實施例請參考圖5,圖5為本發明圖1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手柄拆卸結構示意圖。
為優化上述實施例中手柄3轉動角度的固定性,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手柄3通過凸出設置于所述閥殼1上的環狀的手柄基座15安裝于閥殼1上,手柄基座15上設置有限位槽151,手柄3設置有與限位槽151配合限制手柄3轉動角度為0°~90°的限位塊34。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手柄3轉動角度為0°~90°具體是指,手柄3相對于閥殼1沿同一方向轉動,最多只能進行90°的轉動,在0°和90°兩點時限位槽151均會抵住限位塊34,阻止限位塊34按照原方向繼續運動。
在保證手柄3相對閥殼1轉動角度為0°到90°的前提下,限位槽151和限位塊34也可互換位置,即把限位塊34設置于手柄基座15,把限位槽151設置于手柄3上,以上僅為本實施例中的一部分技術方案,在不脫離本實施例技術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得到的其他類似技術方案也應列入本實施例保護范圍,故不在此贅述。
下述實施例請參考圖2和圖6,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油底殼放油閥裝置安裝于油底殼上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2提供的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總裝配的另一種爆炸結構示意圖。
現有的放油裝置功能單一,在放油結束后直接對所放出的機油進行測試,在進行稱量步驟之前放出機油的量較難確定,針對此情況,提出以下實施例, 在前述各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閥殼1上還設置有液位導管5,液位導管5內設置有開口向上的豎直空腔,豎直空腔內設置有計量油底殼16內機油液面高度的液位計。
其中,設置豎直的液位導管5主要是方便利用連通器的原理顯示油底殼16內機油液面高度,采用本實施例提出的技術方案方便實時監控油底殼16內機油的液面高度,同時也方便在放油時估測一次性所放出機油的量,以簡便的方式實現機油油位測試不再需要專門添加步驟或其他額外的裝置。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中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的功能全面性,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地,閥殼1上還固定設置有油溫傳感器4,油溫傳感器4的探頭41伸入油底殼16內。
本實施例提出的技術方案將油溫測試功能添加至裝置中,方便在試驗中直接讀取機油的油溫,相對于放出機油之后再測試油溫的技術方案,由于是測試了油底殼16內的機油溫度其測試精準度更高;同時這種設計也令油底殼放油閥裝置的功能更為全面,達到了單個裝置就可以完成多項測試的技術目的,令裝置整體所占據的空間減小,增強了裝置的實用性。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