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自動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雙金屬片也稱熱雙金屬片,由于各組元層的熱膨脹系數不同,當溫度變化時,主動層的形變要大于被動層的形變,從而雙金屬片的整體就會向被動層一側彎曲,則這種復合材料的曲率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形變,其中,膨脹系數較高的稱為主動層;膨脹系數較低的稱為被動層。利用上述原理,雙金屬片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溫控器中。
為了保證突跳開關動作的準確性,即保證突跳開關在預定的動作溫度范圍內變形及在預定的復位溫度范圍內復位,必須要分別檢測雙金屬片的跳變溫度和復位溫度,而目前并沒有合適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
專利申請號為201410843398.5 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磁鋼溫控器自動檢測線,該磁鋼溫控器自動檢測線包括控制器、輸送帶和兩個獨立的檢測艙,檢測艙設有出口和入口,所述輸送帶依次穿過所述兩個檢測艙;所述檢測艙設有加熱部件和溫度傳感器,所述輸送帶的驅動裝置、加熱部件及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器相連。上述磁鋼溫控器自動檢測線雖然能夠連續對磁鋼溫控器進行檢測,但是其還需要員工來實時觀察磁鋼溫控器的觸發及復位情況,人工成本較高;更關鍵的是,其是將雙金屬片裝配到溫控器中之后再進行監測的,如果發現有不合格的溫控器,必須將溫控器的雙金屬片拆卸下來進行維修,維修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可以自動檢測雙金屬片的跳變溫度及復位溫度是否符合要求。
本發明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包括輸送帶、跳變檢測艙、復位檢測艙及控制器,兩個檢測艙均設有出口和入口,以及獨立的溫控單元,跳變檢測艙的溫度高于復位檢測艙的溫度;所述輸送帶沿輸送方向依次穿過跳變檢測艙和復位檢測艙;關鍵在于所述輸送帶上間隔設有定位支撐孔或定位支撐凹部,跳變檢測艙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依次設有非跳變區和跳變區,非跳變區的溫度低于跳變區的溫度;復位檢測艙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依次設有非復位區和復位區,非復位區的溫度高于復位區的溫度;輸送帶的兩側分別設有傾斜的第一支撐壁和第二支撐壁,其中第一支撐壁由跳變檢測艙的前方延伸至跳變檢測艙的尾端,第二支撐壁由跳變區延伸至復位檢測艙的后方,且第一支撐壁和第二支撐壁的傾斜方向相反,均為由下至上逐漸向遠離輸送帶的方向傾斜;所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在對應非跳變區、非復位區的位置以及跳變檢測艙的尾端、輸送帶的尾端處均設有低于輸送帶的不合格品回收區;在對應復位區的位置設有低于輸送帶的合格品回收區。
上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的檢測原理如下:
控制器來控制輸送帶的輸送,并通過相應的溫控單元來控制跳變檢測艙、復位檢測艙內的溫度,使得跳變檢測艙的溫度高于復位檢測艙的溫度,以及使跳變檢測艙、復位檢測艙內各區的溫度符合預定要求。
在檢測時,將雙金屬片放在輸送帶的定位支撐孔或定位支撐凹部處(最好將雙金屬片按照同一方向,及雙金屬片的中部凸起方向相同),并使雙金屬片傾斜倚靠在第一支撐壁上,輸送帶移動時,即可帶動雙金屬片隨其移動;
雙金屬片首先進入到跳變檢測艙的非跳變區,此處的溫度一般設置于167℃左右,即低于雙金屬片的跳變溫度;雙金屬片在此區內不應該發生跳變,而是應該隨輸送帶繼續行進到跳變區;一旦有雙金屬片在此區因溫度升高而跳變(即為不合格品),雙金屬片會向遠離第一支撐壁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二支撐壁,因此從輸送帶上掉落到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低于預定跳變溫度即發生跳變的雙金屬片。
雙金屬片隨輸送帶進入到跳變區后,其溫度逐漸加熱到跳變溫度范圍,一般為171℃左右,在該區內,雙金屬片應該發生跳變,從而向第二支撐壁的方向跳動,進而傾斜倚靠在第二支撐壁上,此時雙金屬片也不會從輸送帶上掉落,而是隨著輸送帶繼續前行至復位檢測艙。當然,也有部分雙金屬片未發生跳變(為不合格品),仍然依靠在第一支撐壁上而隨輸送帶繼續前行,直到行進到第一支撐壁的尾端,失去依靠而落在輸送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預定跳變溫度范圍內仍不跳變的雙金屬片。
雙金屬片隨輸送帶進入到復位檢測艙的非復位區后,由于此區的溫度(一般高于150℃)高于雙金屬片的復位溫度,因此雙金屬片在此區內不應該復位,而是應該隨輸送帶繼續行進到復位區;一旦有雙金屬片在此區因溫度降低而復位,即為不合格品,由于復位的原因,雙金屬片會向遠離第二支撐壁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一支撐壁,因此雙金屬片會從而從輸送帶上掉落到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未達到復位溫度即已經復位的雙金屬片。
雙金屬片隨輸送帶進入到復位檢測艙的復位區后,其溫度逐漸降低到復位溫度范圍,一般為150℃左右,在該區內,雙金屬片應該發生復位,由于復位的原因,雙金屬片會向遠離第二支撐壁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一支撐壁,因此雙金屬片會從輸送帶上掉落到其下方的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當然,也有部分雙金屬片未發生復位(為不合格品),仍然隨輸送帶繼續前行,直至移動到輸送帶的尾端,因為缺少第二支撐壁的支撐而掉落到輸送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預定復位溫度范圍內仍不復位的雙金屬片。
進一步地,所述跳變檢測艙和復位檢測艙之間設有過渡艙,輸送帶和第二支撐壁穿過過渡艙;過渡艙的溫度介于跳變檢測艙和復位檢測艙之間;所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對應過渡艙的位置設有低于輸送帶的不合格品回收區。由于跳變檢測艙和復位檢測艙之間的溫差較大,設置過渡艙可以迅速降低雙金屬片的溫度,從而減少輸送帶的長度,如果雙金屬片在過渡艙內發生復位,則會掉落到不合格品回收區內。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未達到復位溫度即已經復位的雙金屬片。
進一步地,為便于觀察及維修,所述跳變檢測艙、復位檢測艙及過渡艙均設有可開啟的艙門,開啟艙門即可對輸送帶上的雙金屬片進行人工挑揀等。
進一步地,為便于觀察,以及減少對艙內溫度的影響,所述艙門設有透明或者鏤空的觀察部。
進一步地,為便于收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所述不合格品回收區、合格品回收區均為可取出對應艙艙體的抽屜。
進一步地,所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還設有用于顯示跳變檢測艙、復位檢測艙及過渡艙溫度的顯示器,以便于直觀觀察各艙的溫度。
本發明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采用了特殊結構的輸送帶及相應配套結構,使得雙金屬片能夠在跳變和復位時能夠自輸送帶上自行掉落,這樣就可以自動區別及收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實現自動檢測的功能,而無需將雙金屬片裝配到溫控器上再進行相應的檢測,節約了時間和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的整體布局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布局俯視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的整體布局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的布局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輸送帶、雙金屬片、第一支撐壁及第二支撐壁的配合示意圖。
附圖標示:1、輸送帶;11、定位支撐孔;2、跳變檢測艙;21、非跳變區;22、跳變區;3、復位檢測艙;31、非復位區;32、復位區;4、雙金屬片;5、支撐壁;6、不合格品回收區;7、合格品回收區;8、第二支撐壁;9、顯示器;10、過渡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包括輸送帶1、跳變檢測艙2、復位檢測艙3及控制器(圖中未畫出,可采用單片機等成熟技術做控制器),兩個檢測艙均設有出口和入口,以及獨立的溫控單元(包括但不限于加熱器、溫度傳感器);所述輸送帶1沿輸送方向依次穿過跳變檢測艙2和復位檢測艙3;輸送帶1為長條薄片結構,利用驅動輪、從動輪進行持續圓周驅動,其上間隔設有定位支撐孔11,定位支撐孔11的深度遠遠小于雙金屬片4豎直放置時的高度;跳變檢測艙2沿輸送帶1的輸送方向依次設有非跳變區21和跳變區22;復位檢測艙3沿輸送帶1的輸送方向依次設有非復位區31和復位區32。
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在輸送帶1的兩側分別設有傾斜的第一支撐壁5和第二支撐壁8,其中第一支撐壁5由跳變檢測艙2的前方延伸至跳變檢測艙2的尾端,第二支撐壁8由跳變區22延伸至復位檢測艙3的后方,且第一支撐壁5和第二支撐壁8的傾斜方向相反,均為由下至上逐漸向遠離輸送帶1的方向傾斜,從而構成類似V形的截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支撐壁8要高于第一支撐壁5,從而可以更穩定地承接住自第一支撐壁5跳過來的雙金屬片4。
所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在對應非跳變區21、非復位區31的位置以及跳變檢測艙2的尾端、輸送帶1的尾端處均設有低于輸送帶1的不合格品回收區6;在對應復位區32的位置設有低于輸送帶1的合格品回收區7。
在本實施例中,不合格品回收區6、合格品回收區7均為可取出對應艙艙體的抽屜,以便于分類收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還設有用于顯示跳變檢測艙2、復位檢測艙3溫度的顯示器9,以便于直觀觀察各艙的溫度。
上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的檢測原理如下:
控制器來控制輸送帶1的輸送,并通過相應的溫控單元來控制跳變檢測艙2、復位檢測艙3內的溫度,使得跳變檢測艙2的溫度高于復位檢測艙3的溫度,以及使跳變檢測艙2的非跳變區21的溫度低于跳變區22的溫度,使復位檢測艙3的非復位區31的溫度高于復位區32的溫度。在本實施例中,非跳變區21的溫度為167℃,跳變區22的溫度為171℃,非復位區31的溫度為157℃,復位區32的溫度為149℃。
在檢測時,將雙金屬片4放在輸送帶1的定位支撐孔11處(最好將雙金屬片4按照同一方向,在本實施例中,雙金屬片4的中部凸起方向均朝向第一支撐壁5),并使雙金屬片4傾斜倚靠在第一支撐壁5上,輸送帶1移動時,即可帶動雙金屬片4隨其移動。
雙金屬片4首先進入到跳變檢測艙2的非跳變區21,此處的溫度低于雙金屬片4的跳變溫度;雙金屬片4在此區內不應該發生跳變,而是應該隨輸送帶1繼續行進到跳變區22;一旦有雙金屬片4在此區因溫度升高而跳變(即為不合格品),雙金屬片4會向遠離第一支撐壁5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二支撐壁8,因此從輸送帶1上掉落到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低于預定跳變溫度即發生跳變的雙金屬片4。
雙金屬片4隨輸送帶1進入到跳變區22后,其溫度逐漸加熱到跳變溫度范圍,在該區內,雙金屬片4應該發生跳變,從而向第二支撐壁8的方向跳動,進而傾斜倚靠在第二支撐壁8上,此時雙金屬片4也不會從輸送帶1上掉落,而是隨著輸送帶1繼續前行至復位檢測艙3。當然,也有部分雙金屬片4未發生跳變(為不合格品),仍然依靠在第一支撐壁5上而隨輸送帶1繼續前行,直到行進到第一支撐壁5的尾端,失去依靠而落在輸送帶1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預定跳變溫度范圍內仍不跳變的雙金屬片4。
雙金屬片4隨輸送帶1進入到復位檢測艙3的非復位區31后,由于此區的溫度高于雙金屬片4的復位溫度,因此雙金屬片4在此區內不應該復位,而是應該隨輸送帶1繼續行進到復位區;一旦有雙金屬片4在此區因溫度降低而復位,即為不合格品,由于復位的原因,雙金屬片4會向遠離第二支撐壁8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一支撐壁5,因此雙金屬片4會從而從輸送帶1上掉落到其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未達到復位溫度即已經復位的雙金屬片4。
雙金屬片4隨輸送帶1進入到復位檢測艙3的復位區32后,其溫度逐漸降低到復位溫度范圍內,在該區內,雙金屬片4應該發生復位,由于復位的原因,雙金屬片4會向遠離第二支撐壁8的方向跳動,由于對面沒有第一支撐壁5,因此雙金屬片4會從輸送帶1上掉落到其下方的合格品回收區,不會繼續前行。當然,也有部分雙金屬片4未發生復位(為不合格品),仍然隨輸送帶1繼續前行,直至移動到輸送帶1的尾端,因為缺少第二支撐壁8的支撐而掉落到輸送帶1下方的不合格品回收區,該不合格品回收區的不合格品為在預定復位溫度范圍內仍不復位的雙金屬片4。
當然,上述跳變檢測艙2尾端的不合格品回收區6與非復位區31處的不合格品回收區6也可以合并在一起,但是這樣就無法分清掉落到里面的雙金屬片4是在預定跳變溫度范圍內仍不跳變的雙金屬片4,還是未達到復位溫度即已經復位的雙金屬片4,而兩者的維修方法是不同的,因此為便于后期的維修,最好兩個不合格品回收區6分開。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跳變檢測艙2和復位檢測艙3之間還設有不裝備加熱裝置的過渡艙10,輸送帶1和第二支撐壁8穿過過渡艙10;過渡艙10的溫度(151℃~167℃)介于跳變檢測艙2和復位檢測艙3之間;所述雙金屬片全自動檢測設備對應過渡艙10的位置設有低于輸送帶1的不合格品回收區6。由于跳變檢測艙2和復位檢測艙3之間的溫差較大,設置過渡艙10可以迅速降低雙金屬片4的溫度,從而減少輸送帶1的長度,如果雙金屬片4在過渡艙10內發生復位,則會掉落到不合格品回收區6內。該不合格品回收區6的不合格品為在未達到復位溫度即已經復位的雙金屬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