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高效反應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高效反應沉淀池。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用水量逐漸增加,并且污染越來越嚴重。然而,城鄉可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同時國家制定的污水排放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嚴格。
[0003]沉淀池是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機械攪拌澄清池三種。
[0004]平流沉淀池是目前我國大中型水廠最廣泛使用的池型,具有構造簡單、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強等優點,缺點是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對一些小而輕的礬花的去除效果差,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代價很高,且水體暴露面積大,接受陽光照射時間長,在微污染原水處理中,希望保留處理過程中的生物作用而不采用前加氯,平流式沉淀池還容易生長青苔,影響水廠的外觀。
[0005]豎流式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淀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后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設浮渣槽和擋板,保證出水水質。這種池占地面積小,但深度大,池底為錐形,施工較困難。
[0006]機械攪拌澄清池是將第一反應室聚積的泥渣回流到第二反應室與原水混和,增加原水中的顆粒濃度,加強顆粒絮凝,形成形體大、密度高的礬花,到分離區澄清,從而達到高濃度泥水較快分離和分離徹底的效果。因此,機械攪拌澄清池的優點是:絮凝、澄清一體化,產水能力高,處理效果好,適應能力強,抗沖擊負荷大,尤其在分離區增設斜管,出水水質和產水量更可進一步提高。它的缺點是土建結構比較復雜,施工難度較大;絮凝助凝反應時間長、回流泥渣濃度較低,回流水量很大;最大的困難是排泥量很難控制,經常會因過量排泥造成絮凝效果差,影響出水水質。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高效反應沉淀池,池型簡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縮短絮凝助凝反應時間;控制污泥回流,維持均勻絮凝所要求的高污泥濃度,確保運行穩定;運行成本低,出水質量好。
[0008]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進水管(1)、攪拌絮凝混合池(3)、攪拌反應池(4)和沉淀池(7);所述攪拌絮凝混合池(3)中設置有混合攪拌器(2);所述混合攪拌器(2)下端設置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且在位于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的下方設置有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2);所述攪拌反應池(4)中設置有反應筒(6);所述反應筒(6)內部設置有反應攪拌器(5);所述攪拌反應池(4)下方設置有混合池(20),且所述混合池(20)連接有活性污泥回流管道(18)與加藥管道(23);所述活性污泥回流管道(18)另一端與沉淀池(7)底部相通;所述攪拌反應池(4)右端底部設置有回水斜塊(19);所述沉淀池(7)上端設置有斜板(U),且位于斜板(I I)下方設置有斜板進水室(13);所述斜板進水室(13)底部設置有斜板沉淀槽(15);所述斜板沉淀槽(15)上方設置有排泥管(14);所述斜板(11)上方設置有清水出水渠(10);所述清水出水渠(10)末端連接有清水池(12);所述沉淀池(7)下方設置有刮泥機(17);所述刮泥機(17)下方設置有污泥排放管道(16)。
[0009]進一步的,所述混合攪拌器(2)中心軸設置有多個攪拌葉片,且所述攪拌葉片繞混合攪拌器(2)中心軸環形均勻布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反應攪拌器(5)中心軸上設置有多個攪拌葉片,且所述攪拌葉片繞反應攪拌器(5)中心軸環形均勻布置。
[0011]進一步的,所述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2)連接在攪拌絮凝混合池(3)的池壁上,另一端向上傾斜,底部斜度為30?45°。
[0012]進一步的,所述所述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2)與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為間距設置,且所述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連接在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2)對面的攪拌絮凝混合池(3)的池壁上,另一端向上傾斜,底部斜度為15?30°。
[0013]進一步的,所述斜板進水室(13)的進水端外設置有斜板進水上擋塊(8);所述斜板進水上擋塊(8)下端向左傾斜,與豎直方向成10?45°夾角;所述斜板進水上擋塊(8)下方斜板進水下擋塊(9)。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高效反應沉淀池,池型簡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縮短絮凝助凝反應時間;控制污泥回流,維持均勻絮凝所要求的高污泥濃度,確保運行穩定;運行成本低,出水質量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6]圖中所述文字標注表示為:1、進水管;2、混合攪拌器;3、攪拌絮凝混合池;4、攪拌反應池;5、反應攪拌器;6、反應桶;7、沉淀池:8、斜板進水上擋塊;9、斜板進水下擋塊;10、清水出水渠;11、斜板;12、清水池;13、斜板進水室;14、排泥管;15、斜板沉淀槽;16、污泥排放管道;17、刮泥機;18、活性污泥回流管道;19、回水斜塊;20、混合池;21、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2、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3、加藥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進水管1、攪拌絮凝混合池3、攪拌反應池4和沉淀池7;所述攪拌絮凝混合池3中設置有混合攪拌器2;所述混合攪拌器2下端設置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且在位于絮凝混合池下擋塊21的下方設置有絮凝混合池上擋塊22;所述攪拌反應池4中設置有反應筒6;所述反應筒6內部設置有反應攪拌器5;所述攪拌反應池4下方設置有混合池20,且所述混合池20連接有活性污泥回流管道18與加藥管道23;所述活性污泥回流管道18另一端與沉淀池7底部相通;所述攪拌反應池4右端底部設置有回水斜塊19;所述沉淀池7上端設置有斜板11,且位于斜板11下方設置有斜板進水室13;所述斜板進水室13底部設置有斜板沉淀槽15;所述斜板沉淀槽15上方設置有排泥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