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混勻雙軸立式攪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機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混勻雙軸立式攪拌機。
【背景技術】
[0002]立式攪拌機有多種形式,常用的立式攪拌機主要由:電機輪、電機、桶體、螺桿、出料口、清料口、皮帶輪、視窗、人梯、入口、電器箱、循環落料口、投料口等構成。傳統的立式攪拌機外觀笨重、維修不便且維修率高。新款的攪拌機經過多年的技術改良,混合流暢度及均勻度比普通混合機好。通常整機可分為三大部分:1.機架部分:機器所有工作體全部安裝固定在機架上,該機的機架均采用優碳鋼板、槽鋼焊接而成,并通過了嚴格的產品合格認證和特定的工藝要求,已達到本機所使用的目的;2.傳動連接部分:本機采用擺線針輪減速機帶動主軸旋轉工作,其主機工作部分均采用尼龍柱銷是傳動連接器相齒和傳遞驅動,方便組裝與維修;3.攪拌工作部分:由傳動輪通過柱銷聯軸器傳至主軸。將物料在攪拌室內均勻的翻轉,使物料能得到充分的混合,從而大大的減少了物料的殘留量。
[0003]然而,現有的立式攪拌機在攪拌粒徑不均一的多種物料時,效率較低,不能滿足行業的需要,因此存在明顯的技術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現有技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為彌補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高效混勻雙軸立式攪拌機。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混勻雙軸立式攪拌機,包括,
[0006]反應釜,所述反應釜一側設置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由縱向第一支架與橫向第一支架組成倒“L”型,所述縱向第一支架底端焊接第一底座,所述橫向第一支架上端設置驅動裝置,所述反應釜內部設置至少兩個攪拌單元,所述攪拌單元包括攪拌軸與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的軸向上設置所述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下方的所述攪拌葉片尺寸大于所述攪拌軸上方的所述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上設置所述攪拌葉片之間的間距由上至下依次增加;所述攪拌軸其中一根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攪拌軸之間通過齒輪連接;
[0007]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有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底座垂直相連的豎桿,所述豎桿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料筒、第二料筒、第三料筒,
[0008]其中,
[0009]所述第一料筒內設有第一多孔管,所述第一多孔管伸出所述第一料筒的兩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多孔管的左側連接有第一風機,所述第一多孔管的右側與所述反應釜相連;
[0010]所述第二料筒內設有第二多孔管,所述第二多孔管伸出所述第二料筒的兩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多孔管的左側連接有第二風機,所述第二多孔管的右側與所述反應釜相連;
[0011]所述第三料筒內設有第三多孔管,所述第三多孔管伸出所述第三料筒的兩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多孔管的左側連接有第三風機,所述第三多孔管的右側與所述反應釜相連。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料筒盛放第一類物料,所述第二料筒盛放第二類物料,所述第三料筒盛放第三類物料,所述第一類物料的粒徑大于所述第二類物料的粒徑,所述第二類物料的粒徑大于所述第三類物料的粒徑。
[0013]優選的,所述第一多孔管采用不銹鋼制成。
[0014]優選的,所述第二多孔管采用黃銅制成。
[0015]優選的,所述第二底座采用鑄鐵制成。
[0016]優選的,所述第一風機的出風量是所述第二風機出風量的1.2倍至1.5倍,所述第二風機的出風量是所述第三風機出風量的1.3倍至1.4倍。
[0017]優選的,所述第一多孔管被所述第一料筒覆蓋的區域設有若干第一篩孔,所述第一篩孔的形狀為橢圓形。
[0018]優選的,所述第二多孔管被所述第二料筒覆蓋的區域設有若干第二篩孔,所述第二篩孔的形狀為菱形。
[0019]優選的,所述第三多孔管被所述第三料筒覆蓋的區域設有若干第三篩孔,所述第三篩孔的形狀為正方形。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所述第一料筒、所述第二料筒、所述第三料筒,通過風機將料筒內的物料吹入反應釜,可以方便的將不同粒徑大小的物料混入反應釜,并且可以實現物料的流加工藝。混勻效率高。整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0、第一支架;11、第一底座;20、驅動裝置;30、攪拌軸;50、齒輪;60、反應釜;601、攪拌葉片;71、第三風機;711、第三料筒;7111、第三多孔管;72、第二風機;721、第二料筒;7211、第二多孔管;73、第一風機;731、第一料筒;7311、第一多孔管;80、第二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5]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混勻雙軸立式攪拌機,包括,反應釜60,所述反應釜60 —側設置第一支架10,所述第一支架10由縱向第一支架10與橫向第一支架10組成倒“L”型,所述縱向第一支架10底端焊接第一底座11,所述橫向第一支架10上端設置驅動裝置20,所述反應釜60內部設置至少兩個攪拌單元,所述攪拌單元包括攪拌軸30與攪拌葉片601,所述攪拌軸30的軸向上設置所述攪拌葉片601,所述攪拌軸30下方的所述攪拌葉片601尺寸大于所述攪拌軸30上方的所述攪拌葉片601 ;所述攪拌葉片601上設置所述攪拌葉片601之間的間距由上至下依次增加;所述攪拌軸30其中一根與所述驅動裝置20連接;所述攪拌軸30之間通過齒輪50連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有第二底座80、與所述第二底座80垂直相連的豎桿,所述豎桿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料筒731、第二料筒721、第三料筒711,其中,所述第一料筒731內設有第一多孔管7311,所述第一多孔管7311伸出所述第一料筒731的兩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多孔管7311的左側連接有第一風機73,所述第一多孔管7311的右側與所述反應釜60相連;所述第二料筒721內設有第二多孔管7211,所述第二多孔管7211伸出所述第二料筒721的兩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