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塑料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粉碎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塑料粉碎機。
【背景技術】
[0002]塑料粉碎機能夠粉碎塑料異型材、管、棒等各種塑性塑料,然后將拉料直接擠出,用作生產原料,塑料粉碎機主要包括進料機構、粉碎機構、出料機構、轉動機構和驅動機構,其中粉碎機構是粉碎機的核心部分。現有的粉碎機通過靜刀、動刀同時作用對塑料進行粉碎,但是當需要粉碎的塑料的體積較大、硬度較大時,塑料不容易進入到粉碎機構中,滯留在進料機構中,導致送料不及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當粉碎硬度的大體積塑料時,不僅使得粉碎效率低下,還對粉碎刀的磨損較大,縮短了粉碎刀的使用壽命。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新型塑料粉碎機。
[0005]為達到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新型塑料粉碎機,所述新型塑料粉碎機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框體、設置于所述框體上的加熱板、位于所述框體左右兩側的軟化裝置、位于所述框體內部的粉碎裝置及位于所述粉碎裝置下方的傳送帶裝置,所述框體包括左壁及位于所述左壁右側的右壁,所述框體左壁上設有第一彎曲部,所述第一彎曲部的右側設有第一毛刷,所述框體右壁上設有矩形孔及位于所述矩形孔上方的第二彎曲部,所述第二彎曲部的左表面上設有若干第二毛刷,所述加熱板呈長方體,所述加熱板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軟化裝置包括吹風口、位于所述吹風口一側的進風管、設置于所述進風管上的風機、自所述進風管凸出形成的凸出環及位于所述凸出環內部的加熱塊,所述傳送帶裝置包括支撐柱、位于所述支撐柱上方的滾輪及位于所述滾輪上的傳送帶,所述粉碎裝置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擋板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擋板裝置下方的第一粉碎輪裝置、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右側的第二擋板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擋板裝置下方的第二粉碎輪裝置、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下方的第三粉碎輪裝置、位于所述第三粉碎輪裝置上方的第一彎曲板、位于所述第三粉碎輪裝置下方的第二彎曲板及位于所述第二粉碎輪裝置下方的第三彎曲板。
[0007]所述第一擋板裝置包括左第一擋板及位于所述左第一擋板右側的右第一擋板。
[0008]所述左第一擋板呈向上彎曲狀,所述左第一擋板的左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右第一擋板呈向下彎曲狀,所述右第一擋板的右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右第一擋板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通孔。
[0009]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包括左第一粉碎輪及位于所述左第一粉碎輪右側的右第一粉碎輪。
[0010]所述第一彎曲部包圍在所述左第一粉碎輪的周圍,所述第一毛刷與所述左第一粉碎輪的表面接觸。
[0011]所述第二擋板裝置包括左第二擋板及位于所述左第二擋板右側的右第二擋板,所述右第二擋板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傾斜,所述右第二擋板的右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左第二擋板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所述左第二擋板的上表面與所述右第一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左第二擋板的下表面上設有第三毛刷,所述第三毛刷的上端與所述左第二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毛刷的下端與所述右第一粉碎輪的外表面接觸。
[0013]所述第二粉碎輪裝置包括左第二粉碎輪及位于所述左第二粉碎輪右側的右第二粉碎輪。
[0014]所述右第二粉碎輪與所述左第二粉碎輪相切放置,所述第二彎曲部包圍在所述右第二粉碎輪的周圍,所述第二毛刷的左端與所述右第二粉碎輪的外表面接觸。
[0015]所述第三粉碎輪裝置包括左第三粉碎輪及位于所述左第三粉碎輪右側的右第三粉碎輪。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新型塑料粉碎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夠對體積較大和硬度較大的塑料進行快速有效的粉碎,工作效率高,同時還可以減小對粉碎刀的磨損,延長了粉碎刀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塑料粉碎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新型塑料粉碎機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新型塑料粉碎機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框體2、設置于所述框體2上的加熱板3、位于所述框體2左右兩側的軟化裝置4、位于所述框體2內部的粉碎裝置5及位于所述粉碎裝置5下方的傳送帶裝置6。
[0020]如圖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長方體。所述框體2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框體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框體2包括左壁及位于所述左壁右側的右壁,所述框體2左壁上設有第一彎曲部23,所述第一彎曲部23呈向左側彎曲,所述第一彎曲部23的右側設有第一毛刷231,所述第一毛刷231的左端與所述第一彎曲部2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框體2右壁上設有矩形孔21及位于所述矩形孔21上方的第二彎曲部22,所述矩形孔21呈矩形,所述矩形孔21貫穿所述框體2右壁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彎曲部22呈向右側彎曲,所述第二彎曲部22的左表面上設有若干第二毛刷221,所述第二毛刷221的右端與所述第二彎曲部2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0021]如圖1所示,所述加熱板3呈長方體,所述加熱板3設有若干個,所述加熱板3與所述框體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軟化裝置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軟化裝置4包括吹風口 41、位于所述吹風口 41 一側的進風管42、設置于所述進風管42上的風機43、自所述進風管42凸出形成的凸出環44及位于所述凸出環44內部的加熱塊45。所述吹風口 41設置于所述框體2內部,所述吹風口 41呈圓臺狀,所述吹風口 41對準所述框體2內部的物體,從而使得從所述吹風口 41吹出的風吹到物體上,使其軟化。所述進風管42貫穿所述框體2的左壁及右壁的左右表面,所述進風管42的一端與所述吹風口 4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進風管42的另一端向所述框體2的外側延伸。所述進風管42上設有風機43,從而可以將外界的空氣吸入到進風管42內。所述凸出環44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凸出環44右進風管42的外表面向外側延伸形成。所述凸出環44與所述進風管42內部向相通。所述凸出環44內設有一加熱塊45,從而進風管42中吹出的風經過所述加熱塊45后溫度升高,從而將高溫的空氣吹到塑料上,從而使其軟化。
[0022]如圖1所示,所述傳送帶裝置6包括支撐柱61、位于所述支撐柱61上方的滾輪62及位于所述滾輪62上的傳送帶63。所述支撐柱62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柱62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62與所述支撐柱6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支撐柱61可以圍繞所述滾路62旋轉。所述傳送帶63套設在所述滾輪62上,從而可以根據所述滾輪62的轉動而轉動。所述傳送帶63的左端收容于所述框體2內部,所述傳送帶63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矩形孔21延伸至所述框體2的外部。
[0023]如圖1所示,所述粉碎裝置5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擋板裝置51、位于所述第一擋板裝置51下方的第一粉碎輪裝置52、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52右側的第二擋板裝置53、位于所述第二擋板裝置53下方的第二粉碎輪裝置54、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52下方的第三粉碎輪裝置55、位于所述第三粉碎輪裝置55上方的第一彎曲板56、位于所述第三粉碎輪裝置55下方的第二彎曲板57及位于所述第二粉碎輪裝置54下方的第三彎曲板58。所述第一擋板裝置51包括左第一擋板511及位于所述左第一擋板511右側的右第一擋板512。所述左第一擋板511呈向上彎曲狀,所述左第一擋板511的左表面與所述框體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右第一擋板512呈向下彎曲狀,所述右第一擋板512的右表面與所述框體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右第一擋板512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通孔513,從而使得右第一擋板512上方體積較小的塑料穿過所述通孔513進入到所述第二擋板裝置53中。所述左第一擋板511及右第一擋板512使得體積較大的塑料進入到第一粉碎輪裝置52中。所述第一粉碎輪裝置52包括左第一粉碎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