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離器,尤其是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
【背景技術】
[0002]量油分離器是一種將油和伴生氣分體離開來的裝置,其工作原理是,當油氣混合物經進油管線進入到分離器后,噴灑在傘帽上進行擴散,擴散后的油靠重力沿管壁下滑到分離器的下部再經排油管排出。擴散后由于氣體因密度小而上升,經過位于上部的傘帽時,將氣體中的小油滴粘附在傘壁上,小油滴聚集多后附壁而下。
[0003]目前市場上的分離器無法對分離器中的集油量進行有效的檢測,導致無法精確排油供油,當分離器內的油量過高時容易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
[0005]本實用新型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本實用新型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包括分離器主體和支腿,分離器主體設置在支腿上部,在分離器主體上部設置有出氣部,在分離器主體側部設置有進油部,在分離器主體下部設置有出油部,在分離器主體上設置有量油部,在分離器主體內部設置有分離裝置;所述分離器主體包括筒體、上封頭和下封頭,上封頭和下封頭分別設置在筒體的上部和下部并與筒體密封連接;所述量油部包括水包、量油管和加水機構,水包設置在分離器主體下部,加水機構設置在分離器主體側部,量油管設置在加水機構和水包之間;所述水包包括隔液包筒體、液位電極接管和隔板,隔液包筒體設置在下封頭下方側部,隔板設置在隔液包筒體內,液位電極接管橫向設置在隔液包筒體側部,并與隔液包筒體相通;所述加水機構包括加水漏斗、第一單絲頭接管、第一截止閥、第一單絲頭彎管、支撐管、連接管、第二截止閥、第二單絲頭彎管、分液包、斜擋板和第二單絲頭接管,加水漏斗通過第一單絲頭接管與第一截止閥相連接,第一截止閥與第一單絲頭彎管前部相連接,支撐管設置在筒體外側部,連接管一端與支撐管相連接,連接管另一端與分液包相連接,分液包通過第二單絲頭接管與上封頭相連接,斜擋板設置在分液包內,第二截止閥設置在連接管上,第一單絲頭彎管后部與連接管相連接,量油管兩端分別與支撐管和液位電極接管相連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油部包括進油管、進油法蘭和進油支撐,進油法蘭固定在進油管前端,進油管末端深入到分離裝置內,進油支撐固定在筒體外側和進油管管壁之間;所述進油管包括內螺紋管、進油堵板和螺旋擴散管,進油堵板設置在內螺紋管末端,螺旋擴散管設置在內螺紋管后部下側,在螺旋擴散管內部設置有初效分離桿,所述初效分離桿包括微電機馬達、轉軸和至少兩組漿葉,微電機馬達設置在螺旋擴散管外側,微電機馬達的輸出軸與轉軸相連接,兩組漿葉上下設置在轉軸上;所述每組漿葉均由至少三個耳板和葉片組成,三個耳板環形固定在轉軸上,葉片鉸接在耳板下。支腿用來對分離器主體進行支撐和固定。油氣混合物經進油部進入到分離器主體內,通過分離裝置進行分離,分離后的油通過出油部進行收集排放,分離后的氣體通過出氣部進行收集排氣。通過將進油部設置成包括進油管、進油法蘭和進油支撐的結構形式,進油法蘭固定在進油管前端,進油管末端深入到分離裝置內從而將油氣混合液輸送到分離裝置進行油氣分離,進油支撐用于對進油管進行支撐加固,防止進油管松動。通過將進油管設置成包括內螺紋管、進油堵板和螺旋擴散管的結構形式,油氣混合液進入到內螺紋管風,產生螺旋,在螺旋過程中油滴通過重力被螺旋式甩開,通過在內螺紋管端部設置進油堵板對油氣混合液的運動方向進行引導改變,油氣混合液向下運動,從螺旋擴散管噴出,通過在螺旋擴散管設置初效分離桿,初效分離桿在微電機馬達的帶動下進行旋轉,初效分離桿在旋轉的過程中帶動葉片進行旋轉甩液,將混合有氣體的油滴破碎,使氣體自油滴中分離開來。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分離裝置包括上傘帽、中傘帽和下傘帽,上傘帽和中傘帽通過連接支撐桿進行連接,中傘帽和下傘帽之間留有供進油部插入的間隙,在中傘帽和下傘帽的下部邊緣設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在筒體內壁上,在下傘帽的上表面設置有發散狀引流槽,在下傘帽下部設置有若干根高效分離桿和控制盒,高效分離桿的前部設置在弓I流槽下方,高效分離桿的尾部向內傾斜呈收斂狀深入到控制盒內,并由控制盒為高效分離桿提供旋轉動力,在筒體內且位于高效分離桿的外側設置有擋液板,擋液板下部設置有集油管;所述高效分離桿包括分離桿桿身,在分離桿桿身上間隔設置有至少四組甩液片,每組甩液片均由至少三個耳板和葉片組成,三個耳板環形固定在分離桿桿身上,葉片鉸接在耳板下。分離裝置的上傘帽和中傘帽用來對氣體在上升過程中夾雜的油滴進行收集,下傘帽用于對油氣混合液中依靠重力下落的油滴進行擴散,從而進一步將油氣混合液中的氣體從油氣混合液中分離,然后收集的油自下傘帽的傘壁上的發散狀引流槽進行流向引導向下滑落,通過在下傘帽下部設置高效分離桿,高效分離桿起到引流棒的作用,將油引導到高效分離桿上,同時高效分離桿在控制盒的帶動下進行高速旋轉,從而帶動葉片旋轉,將流到高效分離桿上的油進行二次旋轉破碎分離,隨著葉片的轉動將油滴甩到位于高效分離桿側部的擋液板,當油滴甩到擋液板上再次破碎分離,然后分離后的油滴順著擋液板下向流,進入到集油管內。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出油部包括隔液腔隔板、出油管和出油補強圈,隔液腔隔板設置在下封頭內部,出油管一端與隔液腔隔板相連接,出油管的另一端伸出到下封頭外部,出油補強圈設置在下封頭外側與出油管的管壁之間;出油管與集油管相連接,將收集的油從出油管排出,出油補強圈用于對出油管進行支撐固定,防止出油管松動。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出氣部包括出氣管、第一出氣支管、第二出氣支管、出氣補強圈和出氣堵板,出氣管設置在上封頭上部,出氣堵板設置在出氣管末端,第一出氣支管和第二出氣支管分別設置在出氣管的左右兩側,第一出氣支管與安全閥連接,第二出氣支管與出氣法蘭相連接,出氣補強圈設置在上封頭外側與出氣管的管壁之間。
[0011]本實用新型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的優點是,可以對分離器中的集油量進行有效的檢測,達到精確排油供油,并且油氣分離效率高,分離裝置可以對油氣混合物中摻雜氣體的油滴進行打碎,從而將氣體與油滴分離,提高了油滴內氣體的分離效果。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可高效集油的量油分離器,包括分離器主體和支腿2,分離器主體設置在支腿2上部。在分離器主體上部設置有出氣部,在分離器主體側部設置有進油部,在分尚器主體下部設置有出油部,在分尚器主體I上還設置有量油部9,在分尚器主體內部設置有分離裝置。
[0014]所述分離器主體包括筒體1-1、上封頭1-2和下封頭1-3,上封頭1-2和下封頭1_3分別設置在筒體1-1的上部和下部并與筒體1-1密封連接。
[0015]所述量油部9包括水包、量油管9-1和加水機構,水包設置在分離器主體下部,加水機構設置在分離器主體側部,量油管9-1設置在加水機構和水包之間;所述水包包括隔液包筒體9-2、液位電極接管9-3和隔板9-4,隔液包筒體9-2設置在下封頭1_3下方側部,隔板9-4設置在隔液包筒體9-2內,液位電極接管9-3橫向設置在隔液包筒體9-2側部,并與隔液包筒體相通;所述加水機構包括加水漏斗9-5、第一單絲頭接管9-6、第一截止閥9-7、第一單絲頭彎管9-8、支撐管9-9、連接管9-10、第二截止閥9_11、第二單絲頭彎管9-12、分液包9-13、斜擋板9-14和第二單絲頭接管9_15,加水漏斗9_5通過第一單絲頭接管9-6與第一截止閥9-7相連接,第一截止閥9-7與第一單絲頭彎管9-8前部相連接,支撐管9-9設置在筒體1-1外側部,連接管9-10 —端與支撐管9-9相連接,連接管9_10另一端與分液包9-13相連接,分液包9-13通過第二單絲頭接管9-15與上封頭1_2相連接,斜擋板9-14設置在分液包9-13內,第二截止閥9-11設置在連接管9_10上,第一單絲頭彎管9-8后部與連接管9-10相連接,量油管9-1兩端分別與支撐管9-9和液位電極接管9_3相連接。
[0016]所述進油部包括進油管、進油法蘭4-2和進油支撐4-3,進油法蘭4-2固定在進油管前端,進油管末端深入到分離裝置內,進油支撐4-3固定在筒體1-1外側和進油管管壁之間;所述進油管包括內螺紋管4-1-1、進油堵板4-1-2和螺旋擴散管4-1-3,進油堵板4_1_2設置在內螺紋管4-1-1末端,螺旋擴散管4-1-3設置在內螺紋管4-1-1后部下側,在螺旋擴散管4-1-3內部設置有初效分尚桿,所述初效分尚包括微電機馬達4-4-1、轉軸4-4-2和至少兩組楽葉4-4-3,微電機馬達4-4-1設置在螺旋擴散管4-1-3外側,微電機馬達4_4_1的輸出軸與轉軸4-4-2相連接,兩組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