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涂抹料自動配料立式四軸連續混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氧化涂抹料自動配料立式四軸連續混合機。
【背景技術】
[0002]為保證高爐正常運行,促進高爐長壽,在高爐內壁以耐火材料砌筑的實體為高爐爐襯,其作用一是在于構成高爐工作空間,二是減少高爐的熱損失,三是保護爐殼和其它金屬結構免受熱應力和化學侵蝕。高爐爐襯在使用過程中,因高爐爐襯在爐內高溫氧化性氣氛下,爐襯表面會逐漸發生表面氧化現象,氧化不僅引起爐襯的損耗,還會導致鋼中合金元素的貧化,嚴重影響鋼材質量和機械性能;因此,需要使用抗氧化涂抹料定期進行維護和修補,可以維持穩定的爐襯厚度,延長高爐壽命,提升鋼材質量和機械性能。抗氧化涂抹料是一種不定型耐火材料,其組成一般由多種成分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定量混合組成,在生產時需要將不同的成分分別計量,按照一定配比定量混合而成,這一過程叫做配料。
[0003]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對抗氧化涂抹料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抗氧化涂抹料產品向著小批量多品種方向發展,以滿足細分市場的不同需求,使得抗氧化涂抹料生產企業正朝著生產過程自動化方向邁進,并采用自動配料生產線系統進行生產,配料過程是一個復雜過程,需要配料生產線的各個生產裝置協調運行,但目前在用設備的配料連續混合機,存在設計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使得混合后的抗氧化涂抹料產品質量的均勻性、穩定性較差,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容易造成質量事故。另外,我國耐火材料界曾經多次擬定不定型耐火材料的應用比例多50%的目標,但由于技術與經濟等多方面原因,至今尚未實現應用比例多50%的目標,由此應大力推進不定型耐火材料生產、應用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不定型耐火材料質量及其穩定性,降低優質不定型耐火材料的生產成本,加快推進提高不定型耐火材料應用比例,達到發達國家具有的平均水平,進一步地節能降耗。因此,需要一種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氧化涂抹料自動配料立式四軸連續混合機,保證抗氧化涂抹料自動配料系統的生產順利進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在機蓋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作為動力驅動裝置的電機、擺線針輪減速機,進料口 A、進料口 B、進料口 C以機蓋中心為圓點,二等分均布于機蓋上,在進料口之間以機蓋中心為圓點,還三等分均布有輔助軸A端蓋、輔助軸B端蓋、輔助軸C端蓋。
[0007]作為動力驅動裝置的電機、擺線針輪減速機,由擺線針輪減速機軸端通過聯軸器主軸上節連接,其上安裝有主動輪,軸承座通過螺栓安裝在筒體的頂板上,主軸上節和主軸下節通過主軸連接法蘭及螺栓連接在一起,主軸上安裝有主軸上攪拌槳葉,主軸底部連接有倒錐圓盤形分撒盤;筒體的內部中間部位設置有倒錐形折流板,筒體的下部設計成倒圓錐型,下部設置有星形卸料閥、出料口,另在筒體下部設置有人孔。
[0008]在筒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作為動力驅動的主動輪,從動輪B、從動輪A、從動輪C以筒體中心為圓點,三等分均布于筒體上,從動輪B、從動輪A、從動輪C與主動輪通過直齒輪嚙合傳動,將電機的輸出動力通過擺線針輪減速機帶動主動軸轉動,并通過主動軸上的主動輪轉動帶動從動輪B、從動輪A、從動輪C反方向同速轉動,由此帶動輔助軸B、輔助軸A、輔助軸C轉動進行耐火材料的混合攪拌。
[0009]主軸下攪拌槳葉和主軸上攪拌槳葉同向安裝在主軸上,攪拌槳葉B、攪拌槳葉A、攪拌槳葉A分別安裝于各自輔助軸上,但安裝方向與主軸下攪拌槳葉和主軸上攪拌槳葉反向安裝,使得輔助軸上安裝的攪拌槳葉B、攪拌槳葉A、攪拌槳葉C斜上45°角度的斜上混合攪拌,主軸上的主軸上下拌槳葉呈斜下45°角度的斜下混合攪拌。
[0010]在筒體內部中間部位設置有倒錐形折流板,通過其折流摻混使得抗氧化涂抹料快速流落到筒體的下部,透過倒錐形折流板的孔徑,在主軸下節底部安裝有倒錐圓盤形分撒盤。
[0011]在倒錐圓盤形分撒盤上設置有放射狀的分撒輻條,盤面上設置有落料孔,其開孔率在20%左右,孔徑在l-10mm,目的是使得大部分的耐火材料均勻地由分撒盤四周分撒出去,剩余的部分由落料孔落下。
[0012]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作為動力驅動裝置的電機、擺線針輪減速機通過聯軸器上安裝在主軸上,通過主軸上安裝的主動輪帶動三個從動輪轉動,由此帶動輔助軸反向轉動,主軸上安裝有主軸上下攪拌槳葉,主軸底部連接有倒錐圓盤形分撒盤;三個輔助軸上各自安裝有攪拌槳葉,筒體的內部中間部位設置有倒錐形折流板,這樣使得主軸上的主軸上下攪拌槳葉與三個輔助軸上各自的攪拌槳葉旋轉方向相反,主軸上下拌槳葉呈斜下45°角度的斜下混合攪拌,輔助軸上的各自三個攪拌槳葉斜上45°角度的斜上混合攪拌,形成亂流,發生碰撞攪拌混合,使得混合攪拌效果更好,分散性更好,利用碰撞把聚成團的顆粒打碎,使之達到混合攪拌均勻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C-C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D-D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E-E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F-F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8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G-G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倒錐圓盤形分撒盤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進料口 A、2_電機、3-輔助軸A端蓋、4-擺線針輪減速機、5-進料口 B、
6-輔助軸B端蓋、7-機蓋、8-支座、9-進料口 C、10-輔助軸C端蓋、11-聯軸器上節、12-減速機軸端壓板、13-主軸軸端壓板、14-聯軸器下節、15-主軸鎖緊圓螺母、16-從動輪B、17-輔助軸B軸承、18-骨架油封B、19-密封圈B、20-輔助軸B、21_攪拌槳葉B、22_倒錐形折流板、23-分撒盤連接螺栓、24-星形卸料閥、25-出料口、26-倒錐圓盤形分撒盤、27-主軸下攪拌槳葉、28-筒體、29-主軸下節、30-主軸連接法蘭及螺栓、31-主軸上攪拌槳葉、32-主軸上節、33-主軸密封圈、34-主軸骨架油封、35-軸承座、36-主動輪、37-攪拌槳葉A、38_輔助軸A、39-密封圈A、40-骨架油封A、41-輔助軸A軸承、42-從動輪A、43_鎖緊圓螺母A、44-機蓋連接螺栓、45-從動輪C、46-攪拌槳葉A、47-輔助軸C、48_主軸軸承、49-分撒輻條、50-落料孔、51-螺栓孔、52-輔助軸C軸承、53-鎖緊圓螺母B。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但是應該指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0024]如圖1-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組成結構包括進料口 A1、電機2、輔助軸A端蓋3、擺線針輪減速機4、進料口 B5、輔助軸B端蓋6、機蓋7、支座8、進料口 C9、輔助軸C端蓋10、聯軸器上節11、減速機軸端壓板12、主軸軸端壓板13、聯軸器下節14、主軸鎖緊圓螺母15、從動輪B16、輔助軸B軸承17、骨架油封B18、密封圈B19、輔助軸B20、攪拌槳葉B21、倒錐形折流板22、分撒盤連接螺栓23、星形卸料閥24、出料口 25、倒錐圓盤形分撒盤26、主軸下攪拌槳葉27、筒體28、主軸下節29、主軸連接法蘭及螺栓30、主軸上攪拌槳葉31、主軸上節32、主軸密封圈33、主軸骨架油封34、軸承座35、主動輪36、拌槳葉A37、輔助軸A38、密封圈A39、骨架油封A40、輔助軸A軸承41、從動輪A42、鎖緊圓螺母A43、機蓋連接螺栓44、從動輪C45、攪拌槳葉A46、輔助軸C47、主軸軸承48、分撒輻條49、落料孔50、螺栓孔51、輔助軸C軸承52、鎖緊圓螺母B53 ;其結構設計采用立式圓筒體設計,動力驅動裝置設置在機蓋7上部中心位置,筒體下部設計成倒圓錐型,其下部設置有星形卸料閥24、出料口 25。
[0025]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在機蓋7的中心位置設置有作為動力驅動裝置的電機2、擺線針輪減速機4,進料口 A1、進料口 B5、進料口 C9以機蓋7中心為圓點,三等分均布于機蓋7上,在進料口之間以機蓋7中心為圓點,還三等分均布有輔助軸A端蓋3、輔助軸B端蓋6、輔助軸C端蓋10。
[0026]如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動力驅動裝置設置在機蓋7上部中心位置,作為動力驅動裝置的電機2、擺線針輪減速機4連接后安裝在支座8上,支座8通過螺栓安裝在機蓋7上部中心位置,通過平鍵和減速機軸端壓板12將聯軸器上節11固定安裝在擺線針輪減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