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立式壓浸膜濾系統如圖1所示,多采用在鉛垂的壓力容器I內部上下端部分別安裝帶有與膜元件5端頭形狀一致的固定孔的端板2,即端板2將膜元件5固定住,所述端板2使壓力容器I內部被分割為位于上下端部的兩個端部腔和位于中間部位的中間腔,兩個端部腔和中間腔相互獨立,并且兩個端部腔外部設有端部進出水口 3,中間腔外部設置一個中部進出水口 4,具有端部進水和中部進水兩種進水方式。當采用端部進水時,水箱底端容積利用效率過低,且水頭損失過大,導致能量流失,資源浪費,并且下端腔水箱底部容易造成死角,不利于系統清洗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進水時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積利用率比較高、方便系統進行清洗、節省能源的立式壓浸膜濾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包括壓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壓力容器內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將所述壓力容器分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端部進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設置有中部進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設置有至少五個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鉛垂設置于所述下部腔內,所述膜元件頂端與所述端板連接并與所述上部腔連通,每個所述膜元件下部均連接有進出水支管,所有的進出水支管均與所述端部進出水口連通。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還可以是:
[0006]所述端部進出水口上可拆卸連接有外部進出水管,所有的所述進出水支管均與所述外部進出水管連通。
[0007]所述外部進出水管端部連接設置有內部進出水總管,所述內部進出水總管與所有的所述進出水支管均連通,所述內部進出水總管橫向延伸設置于所述下部腔內。
[0008]所述外部進出水管后部與所述內部進出水總管前端密封連接。
[0009]所述外部進出水管與所述內部進出水總管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0010]所述外部進出水管與所述端部進出水口之間通過壓蓋可拆卸固定。
[0011]所述外部進出水管與所述端部進出水口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層,所述外部進出水管與端部進出水口和所述壓蓋之間通過密封墊層密封固定。
[0012]所述壓力容器壁上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下部的端部進出水口上方,所述進氣口內密封設置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所述膜元件連通。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包括壓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壓力容器內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將所述壓力容器分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端部進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設置有中部進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設置有至少五個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鉛垂設置于所述下部腔內,所述膜元件頂端與所述端板連接并與所述上部腔連通,每個所述膜元件下部均連接有進出水支管,所有的進出水支管均與所述端部進出水口連通。這樣,當采用內壓全流過濾或內壓錯流過濾時,進出水支管為進水管,即過濾前的水從進出水支管進入過濾系統內,直接送入每個膜元件內進行過濾,這樣針對性更強,進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上,而且作用比較均勻,因此解決了下部腔內進水時容易造成死角,過濾效率不高的問題,而且容積利用率比較高,能量流失少,水頭損失降低。而在反洗時,進出水支管作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將直接通過進出水支管排出端部進出水口外,這樣,清洗更加方便。而當采用外壓全流過濾時,進出水支管為出水口和反洗的進水口,這樣,出水和進水更加有針對性,排放更加暢通,避免了進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和水頭損失過大,有效節省能源,更有利于清洗膜元件,進而方便清洗整個膜濾系統。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具有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進水時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積利用率比較高、方便系統進行清洗、節省能源。
【附圖說明】
[0014]圖1現有技術的立式壓浸膜濾系統整體示意圖。
[0015]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整體剖視圖。
[0016]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下部局部放大圖。
[0017]圖號說明
[0018]I…壓力容器2…上端板3…端部進出水口
[0019]4…中部進出水口5…膜元件6…進出水支管
[0020]7…外部進出水管8…內部進出水總管 9…密封圈
[0021]10…壓蓋11…密封墊層12…進氣口
[0022]13…進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的圖2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式壓浸膜濾系統,請參考圖2至圖3,包括壓力容器I和位于所述壓力容器I內的上端板2,所述上端板2將所述壓力容器I分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端部進出水口 3,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設置有中部進出水口 4,所述上端板2上設置有至少五個膜元件5,所述各膜元件5鉛垂設置于所述下部腔內,所述膜元件5頂端與所述端板連接并與所述上部腔連通,每個所述膜元件5下部均連接有進出水支管6,所有的進出水支管6均與所述端部進出水口 3連通。這樣,當采用內壓全流過濾或內壓錯流過濾時,進出水支管6為進水管,即過濾前的水從進出水支管6進入過濾系統內,直接送入每個膜元件5內進行過濾,這樣針對性更強,進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5上,而且作用比較均勻,因此解決了下部腔內進水時容易造成死角,過濾效率不高的問題,而且容積利用率比較高,能量流失少,水頭損失降低。而在反洗時,進出水支管6作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將直接通過進出水支管6排出端部進出水口 3外,這樣,清洗更加方便。而當采用外壓全流過濾時,進出水支管6為出水口和反洗的進水口,這樣,出水和進水更加有針對性,排放更加暢通,避免了進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