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工攪拌反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反應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化工攪拌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攪拌裝置,一般是采用豎放的圓筒,中間穿插攪籠,采用攪籠將中間物料攪拌上拋來達到混合均勻的效果,在化工產品生產中需要將多種原料混合,化工工藝過程中的種種化學變化,是以參加反應物質的充分混合為前提,一般反應設備分為攪籠和無攪籠結構,目前化工原料攪拌設備不具有原料反應的保溫操作功能。
[0003]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新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化工攪拌反應
目.ο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化工攪拌反應裝置,所述化工攪拌反應裝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撐柱、位于所述支撐柱上方的框體、位于所述框體上方的攪拌裝置、位于所述框體左右兩側的加熱裝置、位于所述加熱裝置下方的進氣裝置、位于所述框體下方的出渣裝置、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燃燒裝置及位于所述框體上方的進料裝置,所述框體設有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框體內部的擋板、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五通孔及位于所述擋板下方的過濾板,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側的支架、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轉軸、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三角環、位于所述三角環下方的水平環、位于所述水平環下方的螺旋葉片、位于所述螺旋葉片外圍的豎桿及位于所述豎桿一側的橫桿,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加熱框、位于所述加熱塊表面上的圓孔、位于所述圓孔一側的出氣管及設置于所述出氣管上的第一閥門,所述進氣裝置包括進氣斗、位于所述進氣斗一側的進氣管及設置于所述進氣管上的風機,所述出渣裝置包括出渣管、設置于所述出渣管上的第二閥門及位于所述框體內部的收渣塊,所述燃燒裝置包括墊環、位于所述墊環上方的支撐塊、位于所述支撐塊下方的進料管及設置于所述進料管上的第三閥門,所述進料裝置包括進料斗及位于所述進料斗下方的豎管,所述三角環呈圓環狀,所述三角環的內表面與所述轉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三角環的上表面呈傾斜狀,所述墊環呈圓環狀,所述墊環的下表面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塊呈圓柱體,所述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墊環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塊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透孔。
[0007]所述過濾板呈圓環狀,所述過濾板的一端與所述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過濾板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擋板呈圓臺狀,所述擋板包括傾斜部及位于所述傾斜部下方的水平部。
[0009]所述水平環呈圓環狀,所述水平環的內表面與所述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
[0010]所述豎桿呈長方體,所述豎桿的上表面與所述水平環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橫桿呈水平狀,所述橫桿的一端與所述豎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橫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接觸。
[0012]所述支撐柱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柱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柱的上表面與所述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3]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的側面固定連接。
[0014]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的上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穿過所述框體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框體的內部,所述轉軸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接觸。
[0015]所述加熱框的下表面呈傾斜狀。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化工攪拌反應裝置結構簡單,攪拌效率高,同時能夠對其進行加熱,同時保溫效果好,使其能夠順利的反應,反應快速,工作效率高,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化工攪拌反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化工攪拌反應裝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支撐柱2、位于所述支撐柱2上方的框體3、位于所述框體3上方的攪拌裝置4、位于所述框體3左右兩側的加熱裝置5、位于所述加熱裝置5下方的進氣裝置6、位于所述框體3下方的出渣裝置7、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燃燒裝置8及位于所述框體3上方的進料裝置9。
[0019]如圖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柱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支撐柱2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柱2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柱2的上表面與所述框體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0]如圖1所示,所述框體3呈圓柱體,所述框體3設有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框體3內部的擋板32、位于第一通孔31下方的第二通孔34、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三通孔33、第四通孔35、上表面上的第五通孔36及位于所述擋板32下方的過濾板37。所述第一通孔31呈傾斜的圓柱體狀,所述第一通孔3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框體3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二通孔34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二通孔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框體3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三通孔3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框體3下表面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通孔33呈圓柱體狀。所述第四通孔35呈圓柱體狀,所述第四通孔35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3之間。所述第五通孔36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五通孔36位于所述框體3的上表面的右偵U。所述過濾板37呈圓環狀,所述過濾板37的一端與所述擋板3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過濾板37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32呈圓臺狀,所述擋板32的一端與所述框體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32包括傾斜部及位于所述傾斜部下方的水平部。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攪拌裝置4包括電機41、位于所述電機41左側的支架42、位于所述電機41下方的轉軸43、設置于所述轉軸43上的三角環44、位于所述三角環44下方的水平環45、位于所述水平環45下方的螺旋葉片48、位于所述螺旋葉片48外圍的豎桿46及位于所述豎桿46—側的橫桿47。所述電機41位于所述框體3的上方。所述支架42呈L型,所述支架42的一端與所述框體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架42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機4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轉軸43呈圓柱體,所述轉軸43的上端與所述電機41連接,使得所述轉軸43在所述電機41的作用下旋轉。所述轉軸43的下端穿過所述框體3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框體3的內部,所述轉軸43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32的上表面接觸。所述三角環44呈圓環狀,所述三角環44的內表面與所述轉軸43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三角環44的上表面呈傾斜狀,使得落在三角環44上的原料滑落到所述擋板32上方。所述水平環45呈圓環狀,所述水平環45的內表面與所述轉軸43的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水平環45呈水平狀。所述豎桿46呈長方體,所述豎桿46的上表面與所述水平環4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桿4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43的左右兩側。所述橫桿47呈水平狀,所述橫桿47的一端與所述豎桿47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橫桿47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3及擋板32的內表面接觸,從而對所述擋板32上的物料進行有效的攪拌。所述螺旋葉片48呈螺旋狀,所述螺旋葉片48與所述轉軸43固定連接,使得所述轉軸43帶動所述螺旋葉片48旋轉,從而可以使得擋板32上的物料可以不斷上下移動。
[0022]如圖1所示,所述加熱裝置5包括加熱框、位于所述加熱塊表面上的圓孔51、位于所述圓孔51 —側的出氣管52及設置于所述出氣管52上的第一閥門53。所述加熱框呈圓環狀,所述加熱框包圍所述框體3的周圍且與所述框體3固定連接,所述加熱框的下表面呈傾斜狀,所述第一通孔31對準所述加熱框使得所述加熱框的內部與所述框體3的內部相通,使得框體3內部的氣體可以進入到加熱框的內部。所述圓孔51使得所述加熱框的內部其外部空間相通。所述出氣管52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