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陽極棒進行快速涂刷的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棒材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陽極棒進行快速涂刷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化工領域中,經常需要在棒材的表面涂覆一些材料,如制取用于保護陰極的陽極棒,在鈦棒的表面涂覆一層貴金屬氧化物,如涂覆氧化I了、氧化銥、氧化鈀等鈾族金屬氧化物,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涂覆,其效率慢,而且涂覆的均勻性差,而且容易造成貴金屬氧化物的涂覆液灑落,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增加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對陽極棒進行快速涂刷的設備,其可快速的向棒材表面涂覆涂層,且涂覆的均勻性好。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
[0005]—種對陽極棒進行快速涂刷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棒材的固定機構以及用于向棒材外表面涂覆涂料的涂覆機構,棒材立狀固定在機架上,棒材包括棒材本體和棒材本體上、下端分別設置的耳軸,固定機構包括機架下方橫狀布置的下橫梁,下橫梁上間隔設置用于固定棒材的安裝座,安裝座上開設有固定孔,棒材下端的耳軸插設在固定孔內,涂覆機構包括機架上設置的橫狀布置的第一活動橫梁,第一活動橫梁上間隔設置有用于涂覆涂料的套刷,套刷包括第一活動橫梁上安裝的套管,套管的內管壁上嵌設有用于向棒材外表面涂覆涂料的耐磨海綿套,耐磨海綿套吸附有涂料,耐磨海綿套的內孔徑小于棒材的直徑;套管通過軸承固定在第一活動橫梁上,各套管與驅動其轉動的第五驅動機構相連接;套管上端的第一套管段凸出于第一活動橫梁的上表面,第一套管段上設置有曲柄,各曲柄通過連桿連為一體,連桿與第五驅動機構相連接,曲柄包括與套管垂直連接的垂直桿和與套管平行布置的平行桿,連桿與平行桿構成轉動配合連接;第五驅動機構為第五氣缸構成,第五氣缸垂直于套管布置,第五氣缸的缸體和活塞桿分別與第一活動橫梁、連桿鉸接連接且構成鉸接連接的鉸接軸均平行于套管的長度方向布置。
[0006]上述技術方案中提供的涂刷裝置,其可快速的向棒材表面涂覆涂料,提高涂覆的表面質量和涂覆效率。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0008]圖2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0009]圖3為上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5、15為第一活動橫梁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不意圖;
[0011]圖6為第二板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7為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8為夾持單元處于避讓位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9為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10為圖3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16]圖11為圖4中B處放大示意圖;
[0017]圖12為圖5中C處放大示意圖;
[0018]圖13為第一、二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14為棒材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16為圖15中D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發明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并不對本發明具體請求的保護范圍進行嚴格限定。
[0022]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圖1、2、3、10、14所示,一種對陽極棒進行快速涂刷的設備,包括機架10,機架10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棒材60的固定機構以及用于向棒材60外表面涂覆涂料的涂覆機構,棒材60立狀固定在機架10上,棒材60包括棒材本體60A和棒材本體60A上、下端分別設置的耳軸61,固定機構包括機架10下方橫狀布置的下橫梁20,下橫梁20上間隔設置用于固定棒材60的安裝座21,安裝座21上開設有固定孔,棒材60下端的耳軸61插設在固定孔內,涂覆機構包括機架10上設置的橫狀布置的第一活動橫梁40,第一活動橫梁40上間隔設置有用于涂覆涂料的套刷,套刷包括第一活動橫梁40上安裝的套管41,套管41的內管壁上嵌設有用于向棒材60外表面涂覆涂料的耐磨海綿套42,耐磨海綿套42吸附有涂料,耐磨海綿套42的內孔徑小于棒材60的直徑(兩者相差2mm左右),機架10的上方設置上橫梁20,上橫梁20上設置有用于檢測第一活動橫梁40位置的傳感器32 (或接近開關、接觸開關)以及用于向各套刷添加涂料的加料機構,加料機構包括上橫梁20上間隔設置的環形噴頭31,環形噴頭31包括環形管和環形管上間隔設置的噴嘴,各環形管(的進液口 )與噴撒裝置(的出液口 )相連接,傳感器32將檢測的信號輸送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調控噴撒裝置的運行狀態,第一活動橫梁40與機架10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第一驅動機構驅使第一活動橫梁40沿鉛垂方向移動(第一驅動機構可為電機和傳動鏈帶構成,傳動鏈帶帶動第一活動橫梁40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環形噴頭31、套刷、安裝座21上下相對應布置。通過套管41和耐磨海綿套42構成的套刷,其可均勻的將涂料涂覆在棒材60的外表面,涂料不會在涂覆過程中滴落,由于單次可實現對多個棒材60進行涂覆,因此生產效率高。當傳感器32檢測到第一活動橫梁40上升至最高位時,各環形噴頭31與耐磨海綿套42相對應布置,此時控制裝置調控噴撒裝置向耐磨海綿噴灑補充單次涂覆所需的涂料,這樣保證所有棒材60涂覆后的涂覆層厚度相一致。通過噴灑/噴霧補充涂料,涂料可以均勻的滲透至耐磨海綿套42的各處,實現可靠均勻加料。
[0023]具體的操作為,如圖3、4、10、11所示:套管41上端的第一套管段凸出于第一活動橫梁40的上表面,上橫梁20的下表面上間隔設置用于容至第一套管段的環形槽,環形槽內設置有用于插入耐磨海綿套42內腔的圓形凸柱33,圓形凸柱33的直徑與耐磨海綿套42的內徑相一致,環形槽的槽寬大于第一套管段的壁厚,環形槽的槽底設置傳感器32以及開設用于安裝環形噴頭31的環狀凹槽,傳感器32設置在環形噴頭31的外圍。第一套管段觸發傳感器32,使得控制裝置調控噴灑裝置噴灑涂料。由于噴灑涂料時套管41內沒有插設棒材60,因此通過設置的圓形凸柱33對耐磨海綿套42的孔腔進行堵塞,防止噴灑的涂料從孔腔中滴落,圓形凸柱33凸出于上橫梁20的下表面,噴灑裝置可為一般的噴水或噴涂裝置構成,將噴涂裝置的噴頭去除,然后將噴涂裝置的出液口與環形管的進液口 34通過軟管進行連接,這樣就能實現對個環形噴頭31的送料噴灑。對于此種方案,可在套管41的管壁上開設一圈抽氣孔49,如圖15、16所示,抽氣孔49位于套管41內管壁面上的孔口高度小于另一端的孔口高度(亦即:抽氣孔49傾斜布置,抽氣孔49靠近耐磨海綿套42 —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高度,抽氣孔49沿套管41的周向間隔設置),抽氣孔49位于套管41內管壁面上的孔口與耐磨海綿套42的底端相對應,抽氣裝置的吸氣口與抽氣孔49相連接,這樣能夠保證噴灑的涂料能夠迅速的滲入耐磨海綿套42內,保證后續的涂覆和提高生產效率。
[0024]另外,涂料補加裝置也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在套管41的內管壁上設置環形噴頭31,環形噴頭31被耐磨海綿套42包覆,環形噴頭31包括環形管和環形管上間隔交錯設置的第一、二噴嘴,第一噴嘴噴噴出的涂料流向為斜向上指向遠離套管41內管壁一側的方向,第二噴嘴噴噴出的涂料流向為斜向下指向遠離套管41內管壁一側的方向,環形管位于套管41的中部,噴灑裝置的出液口與各環形管的進液口分別通過軟管進行連接。
[0025]由于棒材60上涂覆的涂料不能立即干燥,因此需要將涂覆涂料后的棒材60取下,當然可以采用人工進行卸載,但是其效率低,而且容易黏附破壞涂層。本發明中進一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如圖2、7、8、10、13所示:第一活動橫梁40和下橫梁20之間設置有第二活動橫梁50,第二活動橫梁50的兩端轉動固定在兩滑座上,滑座與機架10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第二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與滑座相連接)驅使第二活動橫梁50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第二驅動機構可為卷揚機或豎直布置的輸送鏈或絲桿螺母調節機構構成),第三驅動機構驅使第二活動橫梁50繞其身長方向進行轉動(第三驅動機構可為電機構成,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皮帶輪、皮帶與第二活動橫梁50端部設置的傳動輪相連接),第二活動橫梁50包括上、下對應布置的第一、二導軌板,第一、二導軌板上開設供棒材60穿過的第一通孔,第一、二導軌板之間設置有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包括相對布置的第一、二連接桿51、52,第一、二連接桿51、52沿第二活動橫梁50的長度方向布置,第一、二連接桿51、52上間隔設置夾持單元50A,各夾持單元50A分別包括一組相對布置的第一、二夾桿53、54,第一、二夾桿53、54垂直于第一、二連接桿51、52布置,第一、二夾桿53、54分別在第一、二連接桿51、52的桿身上間隔設置,第一、二夾桿53、54的一端分別與第一、二連接桿51、52相固接,第一、二夾桿53、54的另一端呈懸置狀,構成同一夾持單元50A的第一、二夾桿53、54的懸置端分別設置用于夾持固定棒材60的夾口,夾口的形狀與棒材60上端耳軸61的外輪廓相吻合,第一、二連接桿51、52與第二活動橫梁50沿其身長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第四驅動機構與第一、二連接桿51、52相連接(第四驅動機構可為兩氣缸構成,兩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第一、二連接桿51、52相連接,如圖1所示),機架10的旁側設置輸送裝置,輸送裝置包括支架70,支架70的上方設置有滑動安裝座80,滑動安裝座80沿垂直于第一活動橫梁的水平方向與支架70構成滑動導向連接配合,第六驅動機構驅使滑動安裝座80沿垂直于第二活動橫梁50的水平方向進行移動(第六驅動機構可為氣缸構成),滑動安裝座80上安裝有沿鉛垂方向進行升降的升降支架90 (升降支架可為一般的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升降可由氣缸、絲桿螺母調節機構進行調節),升降支架90的上部設置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