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革新,工業產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而生活、制造、化工等產生的污水也亟待解決,人們往往使用一種膜生物反映器對水資源實現再利用,污水通過膜生物反應器可以轉化為潔凈的水。
[0003]為了解決各地的水質污水,常常需要將膜組件運輸到指定治理地點,而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會造成膜組件的擠壓或者碰撞,進而造成相應零部件的松動,甚至造成膜單元的破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在現有技術中,膜組件通過金屬框架固定,當膜組件在工作狀態下,膜組件浸泡在污水中,會因為水的浮力而是膜組件整體向金屬框架上表面擠壓,從而造成相應零部件的松動,甚至造成膜單元的破損。
[0004]而目前并沒有一種能夠有效自平衡膜組件在未工作狀態以及工作狀態下的相應控制系統。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沒用一種有效自平衡膜組件在未工作狀態以及工作狀態下的相應控制系統的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至少包括:膜組件主體1、第一彈簧組2以及支撐框架3,其中,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上方設置有至少兩個加強固定部,所述加強固定部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第一彈簧組2中設置有至少兩個彈簧21,所述彈簧21呈“Ω”型結構,所述彈簧21中部交叉連接于所述加強固定部,并設置在所述加強固定部下方,所述彈簧21兩端分別與所述支撐框架3固定,所述支撐框架3包覆所述膜組件主體I。
[0007]優選地,所述加強固定部設置于所述膜組件主體I上方的方式為距離相同間隔均勻設置或者以所述膜組件主體中心軸鏡像對稱設置。
[0008]優選地,所述彈簧21兩端與所述支撐框架3之間的固定方式可以為螺紋固定、卡銷固定或者焊接。
[0009]優選地,還包括一調節裝置22,所述調節裝置22設置于所述彈簧21其中一端上。
[0010]優選地,所述彈簧21與所述加強固定部之間的固定為所述彈簧垂直交叉所述加強固定部設置、所述彈簧與所述加強固定部形成的角度為銳角或者所述彈簧與所述加強固定部形成的角度為鈍角。
[0011]優選地,所述膜組件主體I上方的加強固定部數量可以為2個、3個、4個或者6個。
[0012]優選地,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上方左側設置有第一加強固定部12,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上方右側設置有第二加強固定部13,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12與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13平行設置。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組2包括四個第一彈簧211,在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12上固定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211,在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13上固定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211,且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12上的第一彈簧與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13上的第一彈簧在工作狀態下保持平衡。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組2中的四個第一彈簧的分布情況為在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的兩端設置,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的兩端設置;在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一端設置、中部設置,在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上與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上設置的彈簧呈對角的一端設置、中部設置;或者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上的第一彈簧與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上的第一彈簧呈鏡面對稱設置。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組包括兩個第一彈簧212,在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12以及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13下方分別設置一個第一彈簧212,且所述第一加強固定部12上的第一彈簧與所述第二加強固定部13上的第一彈簧在工作狀態下保持平衡。
[0016]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組2中的兩個第一彈簧212的分布情況為在所述第一加強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強部所形成平面的對角端點上分別設置一個第一彈簧212 ;在所述第一加強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強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所述第一彈簧212 ;或者在所述第一加強部一端任一點設置一個所述第一彈簧212,在所述第二加強部鏡面對稱的相應位置設置另一個所述第一彈簧212。
[0017]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還包括第二彈簧組4,所述第二彈簧組4中的第二彈簧41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中部,并與所述支撐框架3相連。
[0018]優選地,所述第二彈簧組4包括兩個第二彈簧411,所述第二彈簧411呈水平放置,且一端連接所述膜組件主體I,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撐框架3中部。
[0019]優選地,所述兩個第二彈簧411的分布情況可以為分別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兩側的中部的中間位置;其中一個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左側中部的一端,另一個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右側中部與左側中部彈簧對角上的一端。
[0020]優選地,所述第二彈簧組4包括四個第二彈簧411,所述第二彈簧411呈水平放置,且一端連接所述膜組件主體I,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撐框架3中部。
[0021]優選地,所述四個第二彈簧411的分布情況為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左側中部的兩端設置,所述膜組件主體I右側中部的兩端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左側中部一端設置、中部設置,在所述膜組件主體I右側中部與所述膜組件主體I左側中部上設置的彈簧呈對角的一端設置、中部設置;所述膜組件主體I左側上的第二彈簧411與所述膜組件主體I右側上的第二彈簧411呈鏡面對稱設置。
[0022]優選地,所述第二彈簧為“ Ω ”型、“一”字型或者“H”型。
[0023]優選地,所述第二彈簧411通過焊接、螺紋連接、銷連接或者鉚接與所述支撐框架3固定。
[0024]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還包括第三彈簧組5,所述第三彈簧組5的第三彈簧51下端與所述支撐框架底端固定,上端連接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底部兩側。
[0025]優選地,所述第三彈簧組5中的第三彈簧51個數為2個、4個或者6個。
[0026]優選地,所述第三彈簧51垂直支撐于所述支撐框架3和所述膜組件主體I底部兩側之間。
[0027]優選地,所述彈簧51頂端通過焊接、螺紋連接、銷連接或者鉚接與所述支撐框架3固定。
[002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包括第四彈簧6,所述第四彈簧設置于所述膜組件主體I底部中心位置的下方,所述第四彈簧上端與所述膜組件主體I底部中心位置相連接,下端固定于所述支撐框架底端中心位置。
[0029]優選地,所述彈簧6下端通過焊接、螺紋連接、銷連接或者鉚接與所述支撐框架3固定。
[0030]優選地,在自然狀態下,所述彈簧分擔所述膜組件主體I作用在所述支撐框架3底部的力。
[0031]優選地,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受力在如下范圍內:所述彈簧分擔的作用力的取值范圍在0.2M?0.8M ;所述支撐框架3分擔的作用力的取值范圍在0.2M?0.8M,其中,所述M表示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質量。
[0032]優選地,在工作狀態下,所述彈簧分擔所述膜組件主體I作用在所述支撐框架3頂部的力。
[0033]優選地,所述膜組件主體的受力在如下范圍內:所述彈簧分擔的作用力的取值范圍在0.3M?0.7M ;所述支撐框架3分擔的作用力的取值范圍在0.3M?0.7M,其中,所述M表示所述膜組件主體I的質量。
[0034]優選地,所述膜組件主體I呈立方體結構或者圓柱體結構。
[0035]優選地,所述彈簧為鋼板彈簧。
[0036]本發明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在膜組件的頂部增加彈簧組,并與膜組件外部的金屬框架連接,使所述膜組件的上下受力保持在一種穩定均勻的狀態,形成一種動態自平衡系統,并通過在膜組件中部以及底部相應地設置彈簧組,進一步地增加了膜組件的受力穩定性,使膜組件不管是在未工作狀態下還是在工作狀態下,都可以保持一種上下受力均勻的自平衡系統,保護了膜組件上、下、左、右等方向上的零部件,增加了膜組件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37]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38]圖1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9]圖2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在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彈簧的主視截面示意圖;
[0040]圖3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在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彈簧的立體截面示意圖;
[0041]圖4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在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情況示意圖;
[0042]圖5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在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情況示意圖;
[0043]圖6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在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情況示意圖;
[0044]圖7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示意圖;
[0045]圖8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示意圖;以及
[0046]圖9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所述第一彈簧組的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7]為了更好的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清晰的表示出來,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48]圖1示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用于膜組件的動態自平衡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圖1示出的僅僅是所述動態自平衡系統中最能表現出發明技術特征的優選畫法,而這并不代表所述動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