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和302解吸逸出,通過活性焦顆粒間隙上升到解析塔的頂部,通過特殊出口引出,高濃度SO2氣體通過管道引出,接到附件接觸式吸收制酸系統利用。在解吸換熱器4和冷卻換熱器之間設置一段過渡段,過渡段采用氮氣隔絕保護。經過解吸再生的活性焦緩慢下降到解析塔下部,下部解析塔設置了冷卻換熱器6,冷卻換熱器6的冷卻管外壁與高溫解吸后的活性焦換熱,內壁鼓入冷卻空氣,將解吸狀態450°C左右的活性焦,冷卻到150°C以下。
[0037]如圖2至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解析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的加料緩存倉22、加熱、冷卻再生倉25、卸料緩存倉29,其中所述加熱、冷卻再生倉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部由上至下依次分為集氣段a、加熱段b、氮氣注入段C、冷卻段d,所述外殼內設有若干根橢圓料管24,所述橢圓料管的入口與所述加料緩存倉之間設有加料閥23,所述橢圓料管的出口與所述卸料緩存倉之間設有卸料閥28,各所述的橢圓料管上均設有廢氣出氣口 215,所述廢氣出氣口對應集氣段,所述的一體塔還包括集氣裝置210、氮氣注入裝置27,所述集氣裝置與所述廢氣出氣口連通,所述氮氣注入裝置與所述加熱、冷卻再生倉內部以及所述橢圓料管連通,所述加熱段連通熱氣輸送裝置,所述冷卻段連通冷氣輸送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加熱段連通的熱氣左聯箱212、熱氣右聯箱211以及與所述冷卻段連通的冷氣左聯箱213、冷氣右聯箱214。
[0038]本實施例中,活性焦加熱再生和冷卻上下布置在同一倉體內,且活性焦橢圓料管上下直連,流料流暢,連續作業。通過控制柱輥的旋轉速度,控制活性炭的輸送量,焦、炭I由加料緩沖氮氣注入裝置不斷的注入加熱、冷卻再生倉,將橢圓料管和集氣段內的空氣置換為氮氣,加料緩存倉內的炭/焦由加料緩存倉經過加料閥進入橢圓料管,在氮氣的保護下,焦/炭在橢圓料管內被橢圓料管外的高溫煙氣間接加熱再生,如此能夠得到較高品質的再生活性焦,解析出的廢氣,通過橢圓料管上的廢氣出氣孔排出至集氣段,再由集氣裝置進行收集,解析再生后的活性炭/焦在橢圓料管內流動至冷卻段,經過橢圓料管外的冷空氣進行冷卻,然后經過卸料閥輸出至卸料緩存倉,至此完成了活性炭的整個再生過程。
[0039]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加熱、冷卻再生倉內設有若干間距設置的導氣隔板26,所述橢圓料管的軸線垂直所述導氣隔板,每相鄰兩導氣隔板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導氣隔板將熱氣、冷氣均勻的分配到橢圓料管的每一段。為了方便焦炭的下落,所述橢圓料管與橢圓料管的中心軸線垂直的截面為呈橢圓狀。為了方便焦/炭在橢圓料管內順利下落,同時避免焦/炭滑落至橢圓料管外側,各所述的橢圓料管上的廢氣出氣口均為百葉出氣口。
[0040]實施例2
[004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節能環保型活性焦再生系統,包括解析塔、運送飽和活性焦至解析塔的飽和活性焦運輸裝置,所述解析塔設置在煉鐵高爐區域,其中所述解析塔和高爐熱風助燃煙氣排氣口通過熱風輸送管道連通,所述解析塔通過所述熱風管道引自所述高爐熱風助燃煙氣排氣口輸出的煙氣作為解析熱氣。
[0042]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包括在所述活性解析裝置出口處的用于篩選出直徑在0.5 cm以下的活性焦顆粒的振動篩以及活性焦存儲倉和將震動篩上0.5 cm-1 cm的活性焦輸送至所述活性焦存儲倉的埋刮板輸送機,所述振動篩的篩孔下方設有活性焦顆粒倉栗,所述活性焦顆粒倉栗通過活性焦顆粒運輸管道與高爐噴煤料倉相連通。所述活性焦顆粒通過氣力輸送裝置輸送至所述高爐噴煤料倉,所述氣力輸送裝置的動力氣體為0.5MPa的氮氣。
[0043]本實施例的實施過程為:吸附飽和的活性焦每天定期用真空罐車運送至解吸再生站的飽和活性焦料倉1,通過斗式提升機2將需要解吸的飽和活性焦送入解析塔3。活性焦解吸再生站設置在煉鐵高爐區域,所用450-550Γ熱風引自高爐熱風爐助燃廢氣系統管道12,不需另外設置加熱燃燒系統,投資小,能源利用效率高,同時減少燃燒加熱產生NOx。從熱風爐助燃排風管道12接一支管11,引出滿足活性焦解吸所需風量,溫度約500°C,送至解吸再生塔3的上部解吸段。再生解吸段采用間接冷卻方式,熱風通過解吸換熱器4的換熱管道內側與外側飽和活性焦間接換熱,換熱器4的換熱管道采用20號鍋爐鋼管。飽和活性焦在容器內側緩慢下降,與高溫熱煙氣間接換熱,飽和活性焦內吸附的H2SO4分解成H 20和SO2解吸逸出,通過活性焦顆粒間隙上升到解析塔3的頂部,通過特殊出口引出,高濃度SO 2氣體通過管道引出,接到附件接觸式吸收制酸系統利用。在解吸換熱器4和冷卻換熱器6之間設置一段過渡段5,過渡段5采用氮氣隔絕保護。經過解吸再生的活性焦緩慢下降到解析塔下部,下部解析塔設置了冷卻換熱器6,冷卻換熱器6的冷卻管外壁與高溫解吸后的活性焦換熱,內壁鼓入冷卻空氣,將解吸狀態450°C左右的活性焦,冷卻到150°C以下,再生的活性焦落入再生塔下振動篩7,篩上0.5cm-lcm合格的活性焦直接送到活性焦儲存倉8,每天定期用真空罐車送至吸附站的活性焦儲存倉。曬下過細的破碎活性焦進入一臺倉栗9,通過倉栗9和管路10,直接氣力輸送到高爐噴煤的煤粉儲倉13,隨煤粉噴入高爐燃燒,氣力輸送所用氣體介質采用0.5MPa的氮氣以防止活性焦接觸空氣燃燒。活性焦在每班次解吸進料前,先采用氮氣進行吹掃,以防止活性焦遇到空氣燃燒。保護和氣力輸送用氮氣引自熱風爐系統氮氣管14。再生塔內設置02氣體成分取樣監測,必須保證02含量在2%以下才能運行。
[0044]如圖4至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解析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的加料暫存倉41、活性焦再生倉、卸料暫存倉422,其中所述活性焦再生倉由上至下依次分為加料直管段43、加熱管段411、充氮過度料管段412、冷卻管段419、出料直管段420。
[0045]其中所述加料直管段外設有集氣箱44,所述加料直管段上設有透氣孔板5,所述透氣孔板上設有連通加料直管段內部和集氣箱的透氣孔。加熱活性焦解析出的廢氣,經加料直管段左右兩塊透氣孔板由集氣箱排出口排出。
[0046]所述加熱管段外分別設有加熱煙氣進氣聯箱47、加熱煙氣出氣聯箱410,所述加熱管段和所述加熱煙氣進氣聯箱之間設有加熱煙氣布氣孔板8,所述加熱管段和所述加熱煙氣進氣聯箱之間設有加熱煙氣集氣孔板49,所述加熱管段內部還加錯布置有若干埋式加熱煙管,各所述埋式加熱管的兩個開口端分別脹接于所述的加熱煙氣布氣孔板和加熱煙氣集氣孔板上的孔內,所述埋式加熱煙氣管交錯布置橫埋于活性焦內。加熱煙氣經過進氣聯箱、煙管和出氣聯箱,間接加熱活性焦。
[0047]在加熱管段與冷卻管段之間的過渡段也即充氮過度料管段設置了充氮裝置,所述充氮過度料管段412與充氮裝置413連通,所述充氮裝置向所述的活性焦再生倉內注入氮氣,逐漸擴散至冷卻管段、加熱管段和集氣管段,保護活性焦加熱再生。
[0048]所述冷卻管段419外分別設有冷卻空氣進氣聯箱415、冷卻空氣出氣聯箱417,所述冷卻管段和所述冷卻空氣進氣聯箱之間設有冷卻空氣布氣孔板416,所述冷卻管段和所述冷卻空氣進氣聯箱之間設有冷卻空氣集氣孔板418,所述冷卻管段內部還加錯布置有若干埋式冷卻空氣管414,各所述埋式冷卻空氣管的兩個開口端分別脹接于所述的冷卻空氣布氣孔板和冷卻空氣集氣孔板上的孔內,所述埋式冷卻空氣管交錯布置橫埋于活性焦內。冷卻空氣經過進氣聯箱、冷卻空氣管和出氣聯箱,間接冷卻活性焦。
[0049]如圖6所示,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的加料閥、卸料閥均為雙層多列星型隔氣閥門,所述雙層多列星型隔氣閥門包括若干依次布置的兩端開口的閥體30,所述閥體的一端開口與加料緩存倉或卸料緩存倉相連通,所述閥體的另一端開口與所述加熱、冷卻再生倉相連通,各所述閥體的包括上、下對置的兩柱輥容置腔31、33以及連通兩所述的柱輥容置腔的連通腔32,其中,兩所述的柱輥容置腔內分別設有一柱輥34,所述容置腔為與所述柱輥形狀相適配的弧形結構,所述柱輥與所述容置腔的側壁之間設有供物料通過的間隙,所述連通腔的側壁上設有連通所述氮氣注入裝置的氮氣出口的氮氣進氣孔321。
[0050]由于星型柱輥的形狀與腔體內壁形狀相適配,可保證間隙的寬度比較一致,使得卸料速度均勻。物料從進料口進入處于上方的腔體內,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該腔體內壁與其內的星型柱輥之間的間隙滑落,經過連通腔到達下方的腔體內,再沿著下方腔體內壁與其內的星型柱輥之間的間隙滑落至出料口。
[0051 ] 氮氣注入裝置發射氮氣,氮氣通過氮氣進孔進入到連通腔內,在連通腔內充滿氮氣,所以氮氣在連通腔內形成了氮氣隔離層,隔斷了上方的腔體和下方的腔體之間的空氣流通,使得物料可通過連通腔,而空氣不可通過連通腔,從而避免了上下串氣。
[0052]由于設置了多個并排設置的閥體,每個閥體均可卸料,所以提高了卸料量。
[0053]所述雙層多列星型隔氣閥門還包括帶動所述柱輥轉動的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