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成圖22-25的元件的一個步驟期間由圖28_30的介質片材形成的介質包的俯視透視圖;
[0046]圖32是圖31的介質包的側視圖;
[0047]圖33是圖31的介質包的底端的特寫透視圖;和
[0048]圖34是圖31的介質包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9]A.圖 1-21
[0050]參見附圖,可滲透性過濾器材料的片材12由合適的過濾介質的給料例如卷軸供給,并且刻痕在如圖1所示的片材的相對面。以實線示出的刻痕線用于沿著一個方向折疊片材12,而以虛線示出的刻痕線用于沿著相反的方向折疊片材一即,實線和虛線的刻痕圖案制在片材的相對面。如果需要,可在片材12上形成另外的V形刻痕線13,如圖2所示。
[0051]刻痕圖案可被制成使得大部分的線與機器或卷軸方向(圖1和2中通過附圖標記15所示)對準,或者如果需要,刻痕圖案可被制成使得相對于垂直于圖1和2所示的卷軸方向定向。
[0052]刻痕的片材12被按壓以沿著刻痕線折疊,并且折疊的片材形成如圖3-5所示的過濾包或元件14。參見圖1-5,過濾元件14包括主要褶皺結構、次要褶皺結構和多個凹口 -所有這些均通過沿著刻痕線折疊片材12同時形成。主要褶皺結構由在平行的主要褶皺17之間交替或呈Z字形結構延伸的多個斜壁16構成。
[0053]壁16不是平面的并且褶皺17不是線性的,并且為了幫助在附圖中識別它們,褶皺通過虛線表示,其中尾標表示褶皺所突出朝向的過濾元件的側面。褶皺17.1在所示的示例中向上突出而褶皺17.2向下突出,使得片材12并從而過濾元件14沿X-Y面水平延伸,而上下方向為沿著Z方向,參見如圖3和4所示的X、Y和Z方向。每個斜壁16在沿其頂部的主要褶皺17.1和沿其底部的相對的主要褶皺17.2之間延伸。次要褶皺結構由在每個斜壁16形成的交替或Z字形的次要褶皺18構成。每個次要褶皺18以交替的方式朝向片材12的相對側突出,并且為了便于標記,向上突出的次要褶皺在圖中用附圖標記18.1表示,而向下突出的次要褶皺用附圖標記18.2表示。
[0054]次要褶皺18的每一個在位于斜壁16的相對的上邊緣和下邊緣的兩個主要褶皺17之間橫向延伸。相鄰斜壁16的面向上的次要褶皺18.1沿Y方向對準,并且同理,面向下的次要褶皺18.2沿Y方向對準。
[0055]沿著主要褶皺17的每一個,多個大體菱形凹口 19由片材12形成。每個凹口 19由位于共同基線21的相對側上的兩個等腰三角形20構成。
[0056]對于沿著上部主要褶皺17.1的凹口 19,每條基線21在位于主要褶皺17.1的相對側上的向上突出的次要褶皺18.1之間延伸。基線21還與次要褶皺18.1沿Y方向對準。每個三角形20的頂點位于向下突出的次要褶皺18.2在主要褶皺17.1的相對側上相交的會合處。
[0057]主要褶皺17中的凹口在過濾元件14的頂部和底部是相同的,但為了完整性起見:對于沿著下部主要褶皺17.2的凹口 19,每條基線21在位于主要褶皺17.2的相對側上的向下突出的次要褶皺18.2之間延伸。基線21還與次要褶皺18.2沿Y方向對準。每個三角形6的頂點在位于主要褶皺17.2的相對側上的向上突出的次要褶皺18.1相交的會合處。
[0058]當折疊片材12時,次要褶皺18首先沿Y方向離開片材材料卷而形成(在所示的示例中與機器卷軸方向15對準),并隨后沿Z方向形成主要褶皺17。
[0059]因此,由上文可見,提供了一種連續的片材,所述片材被折疊以形成:主要褶皺結構,包括在大體平行的交替的主要褶皺連續連接的斜壁,所述主要褶皺沿著每個斜壁的相對邊緣延伸并且所述主要褶皺以交替的方式朝向片材的相對側突出;次要褶皺結構,所述次要褶皺結構形成在每一個主要褶皺結構的斜壁,其中交替的次要褶皺形成在每一個斜壁,所述次要褶皺的每一個以交替的方式朝向片材的相對側突出并且所述次要褶皺的每一個在斜壁的相對邊緣的主要褶皺之間橫向延伸,其中相鄰斜壁的次要褶皺在每個主要褶皺的相對側上大體對準;和,沿著每個主要褶皺形成的凹口,每個凹口包括在共同基線的相對側上的兩個三角形,所述基線在兩個次要褶皺之間延伸并與兩個次要褶皺對準,所述次要褶皺在主要褶皺的相對側上并且所述次要褶皺朝向同主要褶皺的片材的相同側突出,并且兩個三角形的每一個的頂點位于兩個對準的次要褶皺的會合處,所述兩個對準的次要褶皺朝向與主要褶皺所突出朝向的側面相對的片材的側面突出。
[0060]圖1和2所示的刻痕圖案的尺寸和比例是可以改變的,并從而過濾元件14的尺寸和比例是可以改變的,以適合不同的應用。具體來講,凹口 19的菱形形狀(“菱形”由等腰三角形20形成)可被改變以調節主要褶皺17的最終折疊角。此外,主要褶皺和次要褶皺17、18以及凹口 19的Z字形結構使得過濾元件14易于沿X和Y方向壓縮或擴展或沿任何方向彎曲,并且片材材料12的彈性使得主要褶皺和次要褶皺17、18保持大體相等的間隔。
[0061]在圖2中每個交替的主要褶皺17處示出的V形刻痕線13可有利于打開主要褶皺的上游端,以降低壓力降并為雜質收集提供更大的空間。一旦過濾元件14被折疊,如圖3-5所示,其隨后可被切割、壓縮并組裝成不同的結構,圖6-11示出了其中的一些示例。
[0062]圖6示出了一種V形包過濾元件,其中主要褶皺17在相對于彼此成銳角延伸的兩個過濾元件14上面向內和向外。
[0063]圖7A-7C示出了圓柱形過濾元件,其中過濾元件14被彎曲成圍繞與X方向(如圖3-5所示)對準的圓柱軸延伸。
[0064]圖8A-8C示出了用于“液體旋裝”應用的圓柱形過濾元件,其中過濾元件14被彎曲成環繞與Z方向對準(如圖3-5所示)的圓柱軸延伸。元件14的內部中示出了標準的褶皺元件30。圖13是圖8A-8C的實施例的俯視透視圖。圖14是圖13的元件的側視圖,而圖15是圖13的元件的底部透視圖。圖17示出了圖8A-8C和圖13-15的元件的另一透視圖,其中局部被剖開。
[0065]圖16示出了可應用于用于制造圖8A-8C、圖13-15和圖17的過濾元件的過濾介質的片材的刻痕圖案。粗線表不向上折萱,細線表不向下折萱。
[0066]圖9A-9C示出了圓柱形過濾元件,其中過濾元件14被彎曲成環繞與Y方向(如圖3-5所示)對準的圓柱軸延伸。過濾元件14還在其端部被密封。
[0067]圖10A-10C和圖11A-11C分別示出了呈長圓形例如跑道形和矩形包結構的過濾元件14-它們各自在其一端被密封。相似地,圖12A-12C示出了在相對的端部密封的圓柱形過濾元件。在例如如圖10所示的長圓形元件和如圖12所示的圓柱形元件的過濾元件中,折疊的褶皺17需要以徑向的型式呈扇形展開,主要褶皺的數量由可能在徑向構造的內徑處的次要褶皺密度來限制。(如果次要褶皺密度在內部過高,過濾介質會變成被掩蔽)。
[0068]結果,外層的介質密度由內層中的空間(并從而介質密度)約束而受到限制。該限制可通過用傳統的褶皺過濾介質包24填充過濾元件的內部來補償,其中褶皺在內部在一端處用熱熔性粘合劑22被密封,并且通過將(介質)包嵌入環狀聚合物端蓋23在另一端被密封并固定至相鄰的外部折疊包。
[0069]本發明的至少一些實施例具有優勢,包括:
[0070]?刻痕圖案僅要求沿Y(機器卷軸15)方向的直線刻痕,并因此上折疊和下折疊(ZX平面)之間即主要褶皺17之間的距離理論上可以通過相對于Y方向送料速度(給送速度)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