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槽及其運轉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凝聚沉淀槽等沉淀槽,特別涉及在槽體的側面部具有污泥流出口的沉 淀槽。另外,本發明涉及該沉淀槽的運轉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在活性污泥處理設備和凝聚沉淀處理設備等中,作為將污泥混合液分離成 處理水和污泥的方法通常采用使用固液分離槽(沉淀槽)的沉降分離法。在沉降分離中, 為了高效地去除污泥混合液中的池質和微細的懸浮物(SS suspended solids)而得到良 好的處理水,采用在沉降槽內形成污泥區(污泥層)的污泥層過濾方式。通過使污泥混合 液從流入該污泥區的下部并通過污泥區,使得污泥混合液中的濁質和微細的懸浮物被過濾 分咼。
[0003] 在專利文獻1、2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沉淀槽的槽體的一側 的側面部的流入口流入,并且使濃縮污泥從槽體的另一側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出。在專利 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在槽體內用攪拌葉片進行攪拌。
[0004] 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在沉淀槽的槽體的中層附近水平地設置有網狀 體,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流入該網狀體的下側,從而在網狀體的上側形成污泥層。在專利 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該污泥層的上層部的污泥從設置在槽體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 出。
[0005] 在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導水機構 (distributor)向槽體內流出,并通過設置在導水機構的下側的耙子將在污泥層的下方沉 積的污泥聚集,并且從槽體底部中央取出濃縮污泥。
[0006] 與專利文獻4所述的濃縮污泥底部取出方式相比,專利文獻1~3所述的使污泥 層的上層部的污泥從槽體側面部流出的側面排出方式的沉淀槽具有如下優點:不會因污泥 層界面的急劇上升而導致處理水水質惡化。
[0007] 現有技術文獻
[0008] 專利文獻
[0009]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75750
[0010]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0-271407
[0011]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5-211817
[0012]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10-202009
【發明內容】
[0013]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4] 如專利文獻1所述,在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槽體內的一側的側面部流入并使污 泥從另一側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出的沉淀槽中,污泥容易在槽體內的底部沉積。沉積的污 泥腐爛或發酵而產生的甲烷、硫化氫、氮、氫、二氧化碳等氣體附著在污泥上,導致污泥在槽 體內上升而混入上清液,進而容易使上清液(處理水)的水質惡化。
[0015] 在專利文獻2中,在槽體內進行攪拌,但攪拌葉片的直徑小,若以充分防止污泥沉 積的方式對整個污泥層進行攪拌,則需要使攪拌葉片的轉速變得非常大,由此,容易破壞絮 凝物,從而使上清液的水質惡化。
[0016] 在專利文獻3中,由于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流入網狀體的下側,所以網狀體上側 的污泥層與專利文獻1所述的污泥層相比難以沉積。然而,網狀體容易被絮凝物堵塞,進而 運轉的穩定性不足。特別地,在網狀體的局部被堵塞時,在未堵塞的部分,原水高流速地通 過并上升,所以污泥層的局部變為噴射層狀,污泥容易混入上清液。
[0017] 這樣,在以往的污泥側方流出方式的沉淀槽中,存在處理水質容易惡化且運轉的 穩定性不足等的問題。
[0018]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沉淀槽及其運轉 方法,該沉淀槽能夠使處理水水質良好,并且能夠長期穩定地運轉。
[0019] 解決問題的手段
[0020] 本發明的沉淀槽具有:槽體,原水導入用的導水機構,設置在該槽體內的下部,攪 拌體,設置在該槽體的底面和該導水機構之間,污泥流出口,設置在該槽體的側部的比該導 水機構更靠上側的位置,污泥接收室,與該污泥流出口相連,污泥排出部,設置在該污泥接 收室內。
[0021] 優選所述攪拌體設置在所述槽體的底面的正上方,且能夠旋轉。
[0022] 優選所述槽體為圓筒形,所述攪拌體的旋轉直徑為圓筒形槽體的內直徑的0. 6~ 0. 95 倍。
[0023] 優選從所述槽體的底面到所述導水機構的底面的高度是從該槽體底面到所述污 泥流出口的高度的1~30%。
[0024] 本發明的沉淀槽的運轉方法是運轉上述的沉淀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在所 述槽體的底面和所述導水機構的底面之間的空間,所述攪拌體的攪拌強度即G值為5~ 200s<的方式進行攪拌。
[0025] 優選所述導水機構具有水平管狀部,在該水平管狀部的底面沿著長度方向延伸設 置有液體流出用開口,向該導水機構供給的液體的比重Cl 1和所述槽體內的液體的比重九的 差為 0.0001 ~0· 1,且 Cl2Mp
[0026] 發明的效果
[0027] 在本發明的沉淀槽中,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導水機構被導入至槽體內的下部至底 部,并通過攪拌體進行攪拌而使絮凝物成長,該絮凝物(污泥)從槽體側部的流出口向接收 室流出并從該接收室的污泥排出部排出。在本發明的沉淀槽中,由于將該攪拌體配置在導 水機構和槽體底面之間,所以能夠防止污泥在槽體底部沉積滯留。因此,能夠防止污泥在槽 體底部長期滯留而導致的腐爛或發酵。因此,能夠防止因甲烷氣體和硫化氫氣體等附著所 導致的污泥的上浮,從而處理水水質長期良好。
[0028] 通過將攪拌體配置在槽體底面的正上方,能夠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污泥在槽體底面 附近滯留。
[0029] 槽體為圓筒形,通過將攪拌體的旋轉直徑變大為槽體內徑(直徑)的0. 6~0. 95 倍,能夠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污泥在槽體的整個底面滯留。
[0030] 通過將導水機構(下表面)的設置高度降低為從槽體底面到污泥流出口的高度的 1~30%,使得從導水機構流出的含有絮凝物的原水中絮凝物被污泥層充分地過濾,從而 處理水水質良好。另外,在將導水機構的設置高度變低時,導水機構下側的攪拌體的設置高 度也變低,從而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污泥在槽體底面附近滯留。
[0031] 通過進行攪拌使得導水機構和槽體底面之間的攪拌強度以G值表示為5~200^, 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污泥滯留,并且也防止污泥的破壞,從而處理水的水質良好。
[0032]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所述導水機構具有水平管狀部,在該水平管狀部的底面 沿著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有液體流出用開口。在向該導水機構內供給具有比沉淀槽的槽內液 體的比重(特別是污泥層的比重)還小0.0001~0.1的比重的原水(被處理液)時,由于 原水的比重比槽內液體的比重小,所以該原水沿著導水機構內的頂面在導水機構內向長度 方向流動,并在途中逐漸地通過開口向沉淀槽內流出。由于該導水機構的開口被設置在導 水機構的底面,所以污泥不會在導水機構內沉積,而從開口向沉淀槽內流出。
【附圖說明】
[0033] 圖1是實施方式的沉淀槽的縱向剖視圖。
[0034] 圖2是圖1的II-II線剖視圖。
[0035] 圖3是圖2的III-III線剖視圖。
[0036] 圖4是導水機構的仰視圖。
[0037] 圖5是其它的實施方式的沉淀槽的導水機構的仰視圖。
[0038] 圖6是其它的實施方式的沉淀槽的導水機構的仰視圖。
[0039] 圖7是其它的實施方式的沉淀槽的導水機構的仰視圖。
[0040] 圖8是其它的實施方式的沉淀槽的導水機構的仰視圖。
[0041] 圖9是表不實施例的結果的圖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42] 下面,參照圖1~4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3] 沉淀槽1具有:圓筒形的槽體2、導水機構10、流出口 3、接收槽4、攪拌裝置5、處 理水(上清液)取出用水槽6、污泥排出口 7等,槽體2的,將軸心線方向作為垂直方向鉛垂 方向;,導水機構10設置在該槽體2內的下部(底部附近),流出口 3設置在從槽體2的側 面部的中間部到比中間部稍微靠上側的位置,接收槽4經由該流出口 3與該槽體2內連通, 攪拌裝置5設置在該槽體2內,處理水(上清液)取出用水槽6設置在槽體2內的上部,污 泥排出口 7用于從所述接收槽4的下部取出濃縮污泥。接收槽4內為接收室4a。
[0044] 攪拌裝置5具有:馬達等驅動機5a ;旋轉軸5b,鉛垂地配置在該槽體2的軸心部, 被驅動機5a驅動進行旋轉;第一攪拌體5c,安裝在該旋轉軸的最下端;第二以及第三攪拌 體5d、5e,安裝在該第一攪拌體5c的上側。第三攪拌體5e設置在比第二攪拌體5d更靠上 側的位置。在該實施方式中,各攪拌體5c~5e是由從旋轉軸5b向放射方向延伸的葉片構 成的槳狀葉片。在該實施方式中,攪拌體5c~5e呈放射狀地向4個方向延伸,但也可以呈 放射狀地向2個或2個以上的方向延伸。
[0045] 攪拌體5c配置在導水機構10的下側,攪拌體5d、5e配置在比導水機構10更靠上 側的位置。最上側的攪拌體5e位于比流出口 3的下邊緣更靠下側的位置。攪拌體5c~5e 的回轉直徑D2是槽體2的內徑(直徑)D ^勺0. 6~0. 95倍,優選為0. 8~0. 95倍。
[0046] 在將從槽體2的底面到流出口 3的下邊緣的高度作為H1,從槽體2的底面到攪拌 體5c的底面的高度作為H2,從槽體2的底面到導水機構10的底面的高度作為H 3的情況下, 優選H2Sh 4勺5%以下,更優選3%以下。優選H2SlOmm以上。優選從導水機構10的底 面到攪拌體5c的上表面的高度H 4SH 3的20 %以下,更優選10 %以下。優選H 4為IOmm以 上。
[0047] 在該實施方式中,導水機構10在俯視時的形狀為正方形的框狀,具有第一邊11、 第二邊12、第三邊13以及第四邊14。邊11~14由圓筒形的管構成,內部成為流路。在第 一邊11的一端和第四邊14的一端連接的部分連接有原水導入管15。原水導入管15向正 方形的導水機構10的對角線的延長方向延伸。
[0048] 在導水機構10的各邊11~14的底面上設置有沿著各邊11~14的長度方向上 延伸的流出用開口 16。在該實施方式中,各開口 16在各邊11~14上各設置有1個。各開 口 16從各邊11~14的一端的附近延伸至另一端的附近。開口 16的開口寬度在各邊的長 度方向上是均等的。因此,在導水機構10的仰視圖即圖4中,各開口 16表示為細長的長方 形形狀。但是,開口 16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側也可以帶有圓角。
[0049] 導水機構10的各邊11~14由一根直線形狀的圓筒狀的管構成。底面的開口 16 的開口角度(開口 16的寬度方向相對于管的中心的打開角度)Θ為60°~180°,優選 90。~150。。
[0050] 導水機構10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