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及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目前鋁合金行業中,大多數鋁合金均通過涂裝工藝制成,即在鋁合金的半成品上噴涂有機涂料。在噴粉房中進行噴涂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機廢氣氣體,若直接向外排放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有機廢氣在排放前需要通過處理裝置對其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吸收劑為處理廢氣的主要媒體。現有有機廢氣處理裝置在對廢氣進行處理時,吸收劑與有機廢氣接觸較差,導致處理處理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以改善現有機廢氣處理裝置處理效果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系統,以改善現有機廢氣處理裝置處理效果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包括塔體。
塔體內部形成容納空間,塔體上設有與容納空間相通的第一進氣口、出氣口和出液口,出液口設于塔體的底部,出氣口的所在位置均高于第一進氣口的所在位置。
塔體的頂部設有進液管,進液管內部形成進液通道,進液管上設有噴頭,噴頭位于容納空間內,噴頭上設有與進液通道相通的至少一個進液口,進液口的所在位置高于第一進氣口的所在位置。
塔體的頂部形成第一錐形部,第一錐形部的內壁為錐面,進液口朝向錐面。
進一步地,所噴頭與進液管轉動連接,進液口的進液方向線與噴頭的轉動軸線異面。
進一步地,進液口為多個,進液口圓周間隔布置于噴頭上。
進一步地,噴頭的轉動軸線與第一錐形部的軸線重合。
進一步地,錐面上設有多個凹坑。
進一步地,第一進氣口的進氣方向線與塔體的軸線異面。
進一步地,塔體底部形成第二錐形部,出液口與第二錐形部的內部相通。
進一步地,有機廢氣分離裝置還包括儲液箱和抽液泵,抽液泵具有抽液口和排液口,抽液口與儲液箱連通,排液口與進液管連通,出液口與儲液箱連通。
進一步地,有機廢氣分離裝置還包括外容器,塔體設于外容器內,塔體與外容器間形成密閉空間,塔體上設有第二進氣口,第二進氣口與密閉空間相通,密閉空間內設有吸附填充物。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包括噴粉房、抽氣裝置和上述有機廢氣處理裝置,抽氣裝置具有抽氣口和排氣口,抽氣口與噴粉房連通,排氣口與有機廢氣處理裝置的第一進氣口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采用氣液相逆的方式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即有機廢氣從第一進氣口進入到塔體內從下向上運動,吸收劑從進液管進入塔體內從上向下運動,最終使有機廢氣與吸收劑在塔體內接觸,從而達到處理有機廢氣的目的。處理過后的氣體從出氣口中排出,吸收劑最終從出液口排出。吸收劑從進液管上的噴頭進入到塔體內后,由于塔體的頂部的錐形部具有錐面,并且噴頭上的進液口朝向錐面,吸收劑從進液口噴出后將擊打在錐面上并形成細小的顆粒,使得吸收劑與有機廢氣充分接觸。這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能夠高效的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處理效果好,可使廢氣達到排放標準,環保性好。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包括噴粉房、抽氣裝置和上述有機廢氣處理裝置,抽氣裝置可將噴粉房中含有有機廢氣抽出并送有機廢氣處理裝置中,有機廢氣處理裝置可高效的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處理效果好,以達到排放標準,不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環保性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有機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II-II剖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進液管與噴頭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有機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部;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有機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有機廢氣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部。
圖標:100-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塔體;11-容納空間;12-塔身;121-第一進氣口;122-出氣口;13-第一錐形部;131-錐面;1311-凹坑;14-第二錐形部;141-出液口;20-進液管;21-進液通道;22-噴頭;221-盲孔;222-進液口;30-外容器;31-密閉空間;32-第二進氣口;33-吸附填充物;34-出氣管;35-出液管;40-儲液箱;50-抽液泵;200-有機廢氣處理系統;210-噴粉房;220-抽氣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包括塔體10、進液管20和噴頭22。
塔體10內部形成容納空間11,塔體10包括塔身12、第一錐形部13和第二錐形部14。塔身12為兩端開放的圓柱形,第一錐形部13和第二錐形部14均為大端開放的圓錐形,第一錐形部13的大端設于塔身12的頂端,第二錐形部14的大端設于塔身12的底部。第一錐形部13的內部與第二錐形部14的內部均與塔身12的內部連通,從而形成容納空間11。第一錐形部13、塔身12和第二錐形部14同軸設置。需要說明的是,塔體10在常規使用中,塔體10為豎直布置狀態,第一錐形部13位于第二錐形部14的上方。
其中,第一錐形部13上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中心線與第一錐形部13的軸線重合。第一錐形部13的內側壁為錐面131,錐面131上設有多個凹坑1311,凹坑1311為半球形,凹坑1311圓周布置于錐面131上,錐面131上沿其豎線方向均設有凹坑1311。第二錐形部14上設有與容納空間11相通出液口141,出液口141的出液方向線與第二錐形部14的軸線重合。
塔身12的側壁上開設有與容納空間11相通的第一進氣口121和出氣口122,出氣口122的所在位置高于第一進氣口121的所在位置。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線與塔身12的軸線異面,即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線與塔身12的軸線既不平行,也不交叉。本實施例中,在塔身12的軸向截面上,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線具有向上傾斜的趨勢,即第一進氣口121朝向斜上方;如圖2所示,在塔身12的徑向截面上,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線與塔身12的軸線異面垂直,即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為以塔身12的軸線為圓心的圓的切線方向。
如圖3所示,進液管20為直管,其內部形成進液通道21。噴頭22為圓柱體,噴頭22的端面上開設有盲孔221,盲孔221的孔徑與進液管20的外徑相匹配。進液管20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進液口222,進液口222與盲孔221相通,所有進液口222圓周間隔分布于進液管20上。進液管20一端插于噴頭22的盲孔221中,噴頭22與進液管20同軸設置,噴頭22與進液管20形成密封配合,噴頭22可相對進液管20繞自身軸線轉動。
噴頭22與進液管20連接后,噴頭22上的進液口222與進液管20的進液通道21通過盲孔221連通。進液口222的進液方向線與噴頭22的轉動軸線異面,即進液管20的進液方向線與轉動軸線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在噴頭22的軸向截面內,進液口222的進液方向線向上傾斜,也就是說,若進液通道21中的液體從進液口222中噴出時,噴出的液體具有向上噴射的趨勢。
如圖1所示,進液管20豎向安裝在第一錐形部13上的安裝孔中,噴頭22位于塔體10的容納空間11內,噴頭22上的進液口222朝向第一錐形部13的錐面131。噴頭22上的進液口222的所在位置高于第一進氣口121和出氣口122的所在位置。噴頭22的轉動軸線與第一錐形部13的軸線重合。
工作時,有機廢氣從第一進氣口121中進入到塔體10內,由于第一進氣口121的進氣方向線朝向上且與塔體10的軸線異面,有機廢氣進入塔體10后會以螺旋的方式向上運動,并快速擴散的塔體10內;吸收劑從進液管20進入并從噴頭22的進液口222中噴出,從進液口222中噴出的液體將擊打在第一錐形部13的錐面131上并形成細小的顆粒,細小的顆粒在錐面131上的凹坑1311中多次反射并進一步細化,并最終從上向下運動。由于噴頭22與進液管20轉動連接,且進液口222的進液方向線與噴頭22的轉動軸線異面,吸收劑流經進液口222時會對噴頭22施加一個軸向推力,從而驅動噴頭22相對進液管20轉動,從而使得從進液口222噴出的吸收劑能夠均勻的噴射在第一錐形部13的錐面131上。從下至上運動的有機廢氣從底層到高層逐漸與從上至下流動的吸收劑顆粒接觸,吸收劑可逐漸弱化有機廢氣。當有機廢氣運動到塔體10的頂部時,吸收劑對有機廢氣的處理工作完成,有機廢氣便可達到排放標準,最終從出氣口122排出。與有機廢氣充分接觸后的吸收液將從出液口141中排出。這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采用氣液相逆的方式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通過對塔體10頂部及噴頭22結構的改進,可使吸收劑與有機廢氣充分接觸,從而可高效的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處理效果好,使之到達排放標準,具有較好的環保性。
本實施例中,噴頭22上的進液口222為圓周分布的多個,既可保證噴頭22轉動時具有足夠的動力,又可保證噴頭22能夠更加密集的噴射吸收液。當然,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噴頭22上的進液口222也可以為一個或者兩個。
本實施例中,噴頭22的轉動軸線與第一錐形部13的軸線重合設置,使得噴頭22在轉動的過程中進液口222噴出的吸收液可均勻的噴射在第一錐形部13的錐面131上。
本實施例中,塔體10的底部也采用錐形結構,其目的在于,吸收液與廢氣充分接觸后,吸收劑能夠快速的從第二錐形部14上的出液口141流出,避免吸收劑在塔體10中堆積。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中還設有外容器30。
外容器30的輪廓形狀與塔體10的輪廓形狀相同。塔體10設于外容器30內,塔體10與外容器30間形成密閉空間31,塔體10上設有第二進氣口32,第二進氣口32與密閉空間31相通,密閉空間31內設有吸附填充物33。塔體10上的出氣口122接有出氣管34,出氣管34延伸至外容器30的外部;出液口141接有出液管35,出液管35延伸至外容器30的外部。本實施例中,吸附填充物33為活性炭。
使用時,有機廢氣從第二進氣管進入密閉空間31中,進入密閉空間31的有機廢氣經過活性炭的初次處理通過第一進氣口121進入塔體10中,最后再與進液管20進入的吸收液接觸完成二次處理。這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可對有機廢氣進行兩次處理,處理效果更佳。此外,由于活性炭采用環繞塔體10的方式布置,可大大節省整個裝置所占用的空間。
本實施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還包括儲液箱40和抽液泵50。
儲液箱40用于盛裝吸收液。抽液泵50具有抽液口和排液口,抽液口與儲液箱40連通,排液口通過管道與進液管20連通,出液口141與儲液箱40連通。
工作時,抽液泵50可為進液管20提供吸收液,使進入進液管20中的吸收液具有一定的壓力。塔體10內與有機廢氣接觸后的吸收液可回流至儲液箱40中,從而實現吸收液的循環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儲液箱40和抽液泵50也可運用于實施例2中,從而實現實施例2中的吸收液的循環。
本實施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4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廢氣處理系統200,包括噴粉房210、抽氣裝置220和實施例2中的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
抽氣裝置220為抽風機,抽氣裝置220具有抽氣口和排氣口,抽氣口與噴粉房210通過管道連通,排氣口通過管道與第一進氣口121連通。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塔體10的外部設有外容器30,抽氣裝置220與排氣口的連通方式是通過塔體10與容器間的密閉空間31連通,排氣口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氣口32連通即可。
使用時,抽氣裝置220工作,將噴粉房210中的有機廢氣抽送給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進行處理。有機廢氣處理裝置100可高效的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處理效果好,以達到排放標準,不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環形性好。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