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催化劑吹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短距離旋轉均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催化劑在涂覆過程中需要進行吹掃工序,以使催化劑涂層變得均勻。在吹掃工序中,壓縮空氣從小口徑管道進入大口徑管道時,氣流無法短時間內在短距離上達到流速均勻,大口徑管道中心的氣流在很長距離上流速非常高,而大口徑管道邊緣的氣流流速卻較低,這樣明顯會對催化劑涂層的均勻化產生負面的影響。現有技術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是采用增加一個錐桶結構以及增大吹筒的長度之類的方法,以達到在長距離上實現氣流流速均勻的效果,但是如此一來,就只有在保證吹筒有足夠長的長度下才能實現氣流流速均勻。然而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吹筒并不都能保證可以設計得足夠的長,有時在空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需要一種結構來實現在短距離上就能讓氣流流速達到均勻,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方法就顯得捉襟見肘,不太適用了。對于這個問題,現有技術中并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短距離均氣正是目前催化劑涂層吹掃領域有待攻克的技術難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可以實現從小口徑管道進入大口徑管道的氣流短時間在短距離上達到流速均勻,從而能夠使催化劑涂層吹掃得更均勻,提高產品質量的短距離旋轉均氣裝置。
一種短距離旋轉均氣裝置,包括吹筒和焊接在吹筒上的進氣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進氣管管口并固定在吹筒頂壁的連接盤,所述連接盤中心設有上下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設有中空的旋轉頭,所述旋轉頭通過軸向和徑向上的安裝結構可旋轉地固定在連接盤上;所述旋轉頭上下兩端均伸出連接盤,所述旋轉頭下端設有一底面,上端開口并與進氣管聯通;所述底面的圓周上均勻設置有多個缺口,所述缺口向底面圓心延伸形成通槽;所述旋轉頭向下伸出連接盤的部分的內側壁上設有多個沿同側切線方向向外貫通的出氣口,所述出氣口沿圓周均勻設置。
作為優化,所述徑向上的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旋轉頭外側壁與所述通孔內側壁之間的滾針軸承。
作為優化,所述軸向上的安裝機構包括設置在通孔上下兩端的兩個推力軸承,以及設置在所述兩個推力軸承外側的上下兩個限位結構。
作為優化,所述限位結構是鎖緊螺母或限位部,所述鎖緊螺母與旋轉頭伸出連接盤的部位螺紋連接,所述限位部是指旋轉頭在伸出連接盤的部分上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
作為優化,所述旋轉頭在向下伸出連接盤的部分的內徑大于旋轉頭在連接盤通孔中的部分的內徑。
作為優化,所述通槽在側壁上對應的位置與旋轉出氣口位置錯開。
作為優化,在所述底面上,所述各通槽具有相同的形狀和槽寬。
作為優化,所述各通槽匯合于圓心。
作為優化,所述通槽的數量為2~10個。
作為優化,所述出氣口的數量為2~10個。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在中空旋轉頭的側壁上設置切向出氣口,一方面可以使進氣通過出氣口吹向吹筒側向,使吹筒中氣流更加均勻,一方面還能帶動旋轉頭旋轉,使通槽發揮掃氣的作用。
2、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旋轉頭底面設置通槽,在旋轉的狀態下能讓中心位置的高速氣流減速并分散,形成均勻的掃氣氣流。
3、本實用新型通過滾針軸承進行徑向固定,推力軸承、鎖緊螺母和限位部進行軸向固定,能穩定將旋轉頭固定在連接盤上而不影響其旋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B-B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旋轉頭的A向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吹筒,2-螺栓,3-連接盤,4-進氣管,5-鎖緊螺母,6-旋轉頭,7-推力軸承,8-滾針軸承,9-出氣口,10-通槽,11-限位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一種短距離旋轉均氣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吹筒1和焊接在吹筒1上的進氣管4,還包括設置在進氣管4管口并與吹筒1頂壁通過螺栓2連接的連接盤3,所述連接盤3中心設有上下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設有中空的旋轉頭6,所述旋轉頭6通過軸向和徑向上的安裝結構可旋轉地固定在連接盤3上,所述徑向上的安裝結構是設置在所述旋轉頭6外側壁與所述通孔內側壁之間的滾針軸承8,所述軸向上的安裝機構包括設置在通孔上下兩端的兩個推力軸承7,以及設置在所述兩個推力軸承7外側的上下兩個限位結構;所述旋轉頭6上下兩端均伸出連接盤3,所述旋轉頭6下端設有一底面,上端開口并與進氣管4聯通;所述底面的圓周上均勻設置有多個缺口,所述缺口向底面圓心延伸形成通槽10,所述各通槽10匯合于底面圓心;所述旋轉頭6向下伸出連接盤3的部分的內側壁上設有多個沿同側切線方向向外貫通的出氣口9,所述出氣口9沿圓周均勻設置。
本實施例通過徑向和軸向的安裝結構將旋轉頭可旋轉地固定在連接盤上,然后通過在中空旋轉頭的側壁上設置切向出氣口,一方面可以使進氣通過出氣口吹向吹筒側向,使吹筒中氣流更加均勻,一方面還能帶動旋轉頭旋轉,使通槽發揮掃氣的作用。旋轉頭有底面且在底面上設置通槽,不但有助于將氣流導向側壁通過出氣口流出,還能保留部分氣流從通槽通過,使氣流分布更均勻。通槽在旋轉的狀態下能讓中心位置的高速氣流減速并分散,形成均勻的掃氣氣流。各通槽匯合于底面圓心,既美觀又能保證中心氣流有一定的強度。
在對旋轉頭進行安裝時,若同時安裝滾針軸承和推力軸承,滾針軸承安裝在連接盤通孔的中部,推力軸承分別安裝在滾針軸承的兩側,推力軸承的松環固定在朝向滾針軸承一側的連接盤通孔壁上,緊環與限位結構接觸,這樣當旋轉頭軸向固定后能很好地轉動,受到的摩擦很小。
所述限位結構是鎖緊螺母5或限位部11;所述鎖緊螺母5與旋轉頭6伸出連接盤3的部位螺紋連接,所述限位部11是指旋轉頭6在伸出連接盤3的部分上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從圖1中可見一側為鎖緊螺母,另一側為限位部。鎖緊螺母和限位部都能對旋轉頭起到限位的作用,實踐中如何設置可根據具體環境和情況進行選擇。
所述通槽10在側壁上對應的位置與出氣口9位置錯開。
由于通槽會讓部分氣流直接向下流出而不經過阻擋,如果通槽與出氣口位置對應起來不錯開,會有較多的氣流不從出氣口流出,這樣會對吹筒側面的氣流以及旋轉頭的轉速造成影響。雖然如此一來旋轉頭也能正常使用,不過位置錯開的話能讓氣流更好地分散均勻。
所述通槽10的數量為6個,所述出氣口9的數量為6個。
實施例2: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如下改動:
如圖4所示,所述旋轉頭6在向下伸出連接盤3的部分的內徑大于旋轉頭6在連接盤3通孔中的部分的內徑。這樣一來加大了旋轉頭下部的截面積,能讓氣流通過出氣口橫向流出更多、更遠,有利于吹筒中的氣流分散。
在所述底面上,所述各通槽10具有相同的形狀和槽寬;底面上通槽10形成的圖案呈旋轉對稱。對稱的圖案對旋轉頭運轉的平衡與穩定性以及氣流分布的均勻性有比較明顯的正面影響。
所述通槽10的數量為2個,所述出氣口9的數量為2個。通槽數量設置為最低兩個的原因是,這樣底面上的通槽圖案才能對稱,通槽要求均勻分布也是這個原因。出氣口最少設為兩個的原因一方面同上,另一方面是數量太少了旋轉頭很難轉得動,會導致轉速太慢,使用效果不佳。
實施例3:
實施例3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進行如下改動:
所述通槽10數量為10個,所述出氣口9數量為10個。從發明人的多次試驗結果來看,通槽和出氣口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一方面有生產制造的難度較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上限10個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各方面的實用要求,再提升數量意義不大。
由于所開的通槽較多,從結構的穩定性上考慮,底面上的所述各通槽呈兩兩分離,接近圓心但并不匯合于圓心。圓心處還可設小孔。這樣底面的結構會更穩定,當然匯合于圓心也可以正常使用。
另外,通槽與出氣口的數量沒有對應關系,根據具體情況可在可選范圍內更改其配置。
本裝置并不局限于應用在催化劑涂層吹掃的技術領域,在任何需要將氣體從小口徑管道通入大口徑管道并實現氣流均勻化,或者將壓縮氣體在短距離上實現氣流均勻的,都可以采用本申請中的均氣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