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投藥混合工藝是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中最基本也是極為重要的處理過程,通過向水中投加一些藥劑(中和藥劑、氧化還原藥劑、混凝劑等),使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得以分離、懸浮的膠體顆粒通過物化作用互相聚合形成更大的絮凝體去除。投藥混合法在水處理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濁度、色度等水質的感觀指標,又可以去除多種有毒有害污染物。
投藥混合工藝要經過溶藥(配藥)和投藥反應兩個步驟來完成,藥劑的配置是否均勻、藥劑與污水是否進行充分的混合是保證反應有效進行的必要條件。一般通過攪拌來達到混合的目的,常用的攪拌形式為機械攪拌和空氣攪拌,由于空氣攪拌強度不易控制,會將絮花打散,還會使污水中揮發性物質散逸到空氣中,因此一般采用機械攪拌。機械攪拌是通過攪拌電機驅動攪拌軸帶動其上的攪拌槳葉旋轉,產生水利剪切力,達到容器內液體混合。傳統的攪拌裝置由電機底座與槽體頂部固定,攪拌軸及攪拌槳葉懸空于槽內。
污水處理的溶藥(配藥)和投藥反應的混合過程屬于液-固相、液-液相混合,反應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設計缺陷(反應器高徑比>1-1.3)、操作不當等原因,經常造成攪拌軸變形偏心擺動,攪拌不均勻,液體溢濺、無法達到充分混合的效果。尤其是對于一些小型的工業污水處理站,空間有限,要求各反應器盡量少占地,為滿足停留時間只能加高反應器,因此如何解決攪拌軸變形偏心擺動,使反應器內達到穩定的混合效果,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反應器使用過程中攪拌軸變形偏心擺動帶來的攪拌不均勻、混合效果差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包括用于進行液體混合的混合槽體、對所述混合槽體內部液體進行攪拌的攪拌機構以及用于對所述混合槽體進行加強固定和對所述攪拌機構進行固定的加強機構;
所述混合槽體整體呈方形結構;
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電機、攪拌槳葉和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以豎直方式伸入所述混合槽體內部且與所述混合槽體的中心線相重合,所述攪拌軸由所述攪拌電機驅動,所述攪拌槳葉設置于所述攪拌軸上,所述攪拌電機安裝于所述混合槽體的頂部中心上方,所述混合槽體的內底部表面中心位置安裝有帶座外球面軸承,所述攪拌軸的底端插入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的軸承內圈并與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連接;
所述加強機構設置于所述混合槽體的頂部,所述加強機構由焊接于所述混合槽體頂部四邊外圍的四個固定角鋼a組成四邊形結構,四邊形結構一組對邊的兩個固定角鋼a上方焊接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混合槽體頂部中心兩側的固定角鋼b,兩個所述固定角鋼b以平行布置且相互對稱的方式焊接于固定角鋼a之上,兩個所述固定角鋼b之間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與所述混合槽體的中心線、所述攪拌軸的軸線重合,所述固定板上方安裝有所述攪拌電機。
較佳地,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包括外球面軸承、軸承座、頂絲及軸承座固定螺絲。
較佳地,所述固定板的平面中心位置預留有能穿過所述攪拌軸的圓孔。
較佳地,所述攪拌電機通過軸套或聯軸器與所述攪拌軸的頂端連接。
較佳地,所述攪拌槳葉焊接于所述攪拌軸之上。
較佳地,所述攪拌軸底端插入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的軸承內圈,并由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的頂絲進行固定。
較佳地,所述帶座外球面軸承是由軸承座固定螺絲固定于所述混合槽體的底板內表面中心。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反應器使用過程中攪拌軸變形偏心擺動帶來的攪拌不均勻、混合效果差等問題。該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結構緊湊,使用安全可靠,能夠使攪拌混合更均勻,獲得好的混和效果,可提高反應器的高徑比,節省空間,節省占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混合槽體,2-固定角鋼a,3-固定角鋼b,4-攪拌電機,5-攪拌槳葉,6-攪拌軸,7-帶座外球面軸承,8-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包括用于進行液體混合的混合槽體1、對混合槽體1內部液體進行攪拌的攪拌機構以及用于對混合槽體1進行加強固定和對攪拌裝置進行固定的加強機構。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混合槽體1整體呈方形結構,具有一個長方體的空腔,用于盛放待混合攪拌的污水以及待混合的藥液。
如圖1所示,攪拌機構包括攪拌電機4、攪拌槳葉5和攪拌軸6,攪拌軸6以豎直方式伸入混合槽體1內部且與混合槽體1的中心線相重合,攪拌軸6由攪拌電機4驅動,攪拌槳葉5設置于攪拌軸6上,攪拌電機4安裝于混合槽體1的頂部中心上方,混合槽體1的內底部表面中心位置安裝有帶座外球面軸承7,攪拌軸6的底端插入帶座外球面軸承7的軸承內圈并與帶座外球面軸承7連接;
加強機構設置于混合槽體1的頂部,加強機構由焊接于混合槽體1頂部四邊外圍的四個固定角鋼a2組成四邊形結構,四邊形結構一組對邊的兩個固定角鋼a2上方焊接有兩個分別位于混合槽體1頂部中心兩側的固定角鋼b3,兩個固定角鋼b3以平行布置且相互對稱的方式焊接于固定角鋼a2之上,兩個固定角鋼b3之間焊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中心與混合槽體1的中心線、攪拌軸6的軸線重合,固定板8上方安裝有攪拌電機4。
帶座外球面軸承7包括外球面軸承、軸承座、頂絲及軸承座固定螺絲。
固定板8的平面中心位置預留有能穿過攪拌軸6的圓孔。
攪拌電機4通過軸套或聯軸器與攪拌軸6的頂端連接。
攪拌槳葉5焊接于攪拌軸6之上。
攪拌軸6底端插入帶座外球面軸承7的軸承內圈,并由帶座外球面軸承7的頂絲進行固定。
帶座外球面軸承7是由軸承座固定螺絲固定于混合槽體1的底板內表面中心。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由于在混合槽體1底部安裝了帶座外球面軸承7,通過與攪拌軸6連接,且處于一條直線上,由于帶座外球面軸承7的外球面軸承與軸承座的配合面為球面,因此能自動調整補償中心誤差,自動調心,而且通過在混合槽體1安裝帶座外球面軸承7,使攪拌軸6由原來的頂端一點固定,變為現在的頂端和底端的兩點固定,并通過帶座外球面軸承7的自動調心功能,很好的克服了攪拌過程中攪拌軸6的偏心變形搖擺問題,使槽體1內液體混合更均勻。而且通過加強機構的設置,能夠保證裝置在攪拌混合過程中,裝置的上部更加穩定,從而使得裝置更加經久耐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反應器使用過程中攪拌軸變形偏心擺動帶來的攪拌不均勻、混合效果差等問題。該水處理混合攪拌裝置結構緊湊,使用安全可靠,能夠使攪拌混合更均勻,獲得好的混和效果,可提高反應器的高徑比,節省空間,節省占地。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